第二六六章 上京会战之一(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因此,我们这次的决战,就是要像韩信的十面埋伏一样,将契丹的英雄气全部打灭!
  “我们这一战,虽然未必要灭了耶律德光,却要叫他从此再无翻身之日,叫契丹人就算能回到东北,也只是变成守着枯冢等死的僵尸!”
  ——————————
  耶律德光说过一句话:杨易拖不起!
  是的,虽然由于接收了大量的牛羊战利品,让杨易的军队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不受粮草不济的困扰,但这样的时间并不是能无限制延长的。漠北的牛羊终有吃完的一天,而且也不可能真的等到那一天。
  张迈和杨易,都要设法削弱漠北,但这里头也有个临界点。过了这个临界点,后期张迈再收拾起烂摊子来就是一场大灾难。
  不过有一句话耶律德光没说,那就是,他其实也拖不起。
  上京的积蓄虽然丰富,但经过一个月前的大移民之后,所剩就有限了。要提供临潢府界内十几万军马的补给,耶律德光也不可能长久地耗下去——但这还不是耶律德光最忌惮的,他最忌惮的,是来自南方的威胁。
  拖一拖杨易,打击一下他的先锋,让鹰扬军失去去年攻破漠北之后的锐气,这就是契丹人的如意算盘。但他们却绝不能无限制地等下去,因为说不定什么时候张迈就能统合好后方,率领兵马北上——如果等到那个时候,而石敬瑭又不能拖住张迈的后腿,那契丹可就完了。
  因此在某个节骨眼上,双方其实正在产生一个微妙的默契,那是双方都觉得对自己最有利的决战时机。
  而此刻,这个节骨到了。
  嗯,或者说,就在耶律德光认为这个节骨眼“快到了”时,杨易已经决定先发制人!
  “时间到了!”杨易下令:“不等南方的消息了!战!”
  ——————————
  这一日,风和日丽,适合踏青。
  但作为先锋的柴荣却没有任何写意的计划,他率领六千多兵马,开始进攻契丹的左翼——他的兵马才越过雷池界线,上京城就开出了一支同等数量的骑兵。
  柴荣的人马,是他的核心战力,包括两个府的孤儿军,三大勇士所率领的三个胡营,三个一千多人的部落军大队。
  出城追击的契丹,是五千东海室韦。
  在过去的十天里,双方做过不止一次的试探战与挑衅战了,契丹和唐军的相互试探战一直都是如此。唐军开出多少兵马。契丹也不会派出压倒性兵力的阻截部队——这似乎是一种暗示与示威:我们契丹男儿的战斗力,并不在你天策唐军之下!
  同时这也是一种奇怪的默契,似乎如此做,双方就能将战斗克制在局部战场与战术试探之中。
  以往。契丹一旦出城,唐军就会被迫放弃既定目标,调整行军方向迎敌。
  但这一次柴荣没有理会上京的人马,他继续开进,兵马继续开向契丹左翼中段的营寨,而将自己的后背卖给了来自上京的骑兵——从兵法上来说,这可是大忌,如果整个战场只有这两支部队的话。
  但就在五千东海室韦出城之后,唐军阵营中又开出一支人马——那是来自天策的右路军,石坚派出了五千部落骑兵。投入战场,奔袭五千东海室韦之后。
  上京城头,耶律颇德通过千里镜发现之后,马上再派出五千渤海军,侧面扰袭石坚所派出的部落军。要将他们截住。
  唐军的前锋部发现后,马上派出五个千人大队的部落军,开向刚刚出城的五千渤海军。
  耶律颇德发现后,马上再派出一支兵马作为响应。前两支开拨出城的人马,都是从上京的南城门经过汉城出发,去保证雷池界线不被唐军打破,但这一支人马。已不再从南门出发,而是从西门乾德门,迂回要将唐军前锋的五个千人大队包抄起来!而且人数多达一万人!
  石坚听到消息,马上再派一万大军投入战场。
  “咿!来了!终于来了!”耶律颇德感慨了一声。
  原本耶律德光已经准备好明日结束战术试探,开始进攻,虽然契丹也已经准备妥当。但毕竟让杨易赶前了一天,掌握了这场决战的主动权。
  然后,整个上京城,号角就一遍又一遍地吹响起来,所有高层将领一听号角。就知道战术试探已经结束,正式的决战来临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