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丞相,不是说,我们不宜对鄱阳郡进军吗?”得令的之将提起诸葛亮先前说过的话。诸葛亮道:“此一时,彼一时。”
  孙权定是假降,以降而行刺曹盼,而曹盼因鄱阳郡百姓所压,明知是计也只能亲自去见孙权。曹盼此行凶险万分。
  虽然不太明白诸葛亮为什么在这个时候改了主意,然而诸葛亮既然吩咐了,他们也就只能听话地照办。
  曹盼将会面的消息与孙权传了回去,即同意了在鄱阳湖上受降,也同意了孙权定的时间。
  孙权听说后那叫一个高兴,连连地叫好,陆逊提醒孙权道:“诸葛孔明困而不动,如他那般的聪明人,在魏帝于此时夺下南郡,而遏制长江之天险此举可窥,便知魏帝不是一个受人掣肘的人。眼下他不动,正好借我们的手动大魏之根骨,无论我们谁胜谁负,得利的都只会是他。故,不必陈兵应对诸葛孔明。而是要将我们全部的兵力,设于鄱阳郡,杀曹盼。”
  “不错。他们为了对付孤而合作,但是孤还活着,曹盼就把许给诸葛亮的三郡夺回了一郡,南郡确实重要,曹盼要抢回来是她该做的,但也说明了,曹盼与诸葛亮的合作只是暂时的。他们想分江东,也是为了他们可以无后顾之忧,正面相对。而益州势弱,从诸葛亮得了章豫郡后再未兴兵,而且南郡丢失也不抢可见,他很明白自己跟曹盼的差距在哪里。”
  “如此,如果我们能够帮他消耗大魏的兵力,甚至是折了大魏的主力,他求之不得。”
  能叫曹操都赞一句生子当生孙仲谋的孙权,若无智谋,又怎么会有今天。
  孙权看着陆逊道:“江东基业,就靠伯言了。孤以近身而诱之,余下的尽托付于卿。”
  陆逊面对孙权的信任,作一揖道:“大王放心,臣,一定会为大王杀魏帝。”
  如此的局面,谁都没有后退的可能。他们费尽心思的逼得曹盼只能往鄱阳郡来,就是不甘认输,不愿意让江东的大好局面葬送在他们的手里。
  杀了曹盼,只要曹盼不在,大魏必然大乱。孙权举郡而降,这是他做出来的姿态,近身于曹盼之时,是他最好的机会。但是,曹盼也不是省油的灯,至少曹盼不可能不知他的打算,那么,就看谁的手更快了。
  垂死之挣扎,有用无用,总要是拼一场的,拼了还有可能翻身,不拼却只有一死的下场。孙权不畏死,却不能窝囊的死了。
  试过了,若依然没能取了曹盼的性命,再死不迟。
  吴王孙权于鄱阳湖举郡而降魏昭宁帝,天下皆知。
  第352章 火焚鄱阳湖
  鄱阳湖,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盛况,孙权两万水军陈船于湖上,曹盼亲率水军三万而来,船行远致,鄱阳湖只见一片船行。临近之时,陆逊高声喊道:“魏帝难道畏于我王诈降,竟领兵三万而来?”
  行船前的人,魏止出列回道:“陆大都督说笑了,非陛下畏于吴王诈降,我们这三万将士,那是来与吴王的将士交接的。既降于陛下了,陛下仁厚,就让将士们都回家看看自己亲人,以慰思乡之苦。”
  听着这样的话,陆逊轻哼了一声,“那真是多谢魏帝一片爱民之心了。”
  “哪里哪里,陛下爱民如子,天下皆知。鄱阳郡内的将士,往后也是陛下的子民,当思百姓之苦。”魏止继续地说着曹盼的好话,曹永在一旁与他竖起了一个大拇指,果然是人不要脸,天下无敌。
  “不知吴王何在?”两方的船相隔已然不远,魏止扬声高问。
  “不知魏帝何在?”魏止想问孙权在哪儿,陆逊也同样在意曹盼何在。
  曹盼已经从船舱中走了出来,看着陆逊道:“陆大都督,朕在这里!”
  陆逊并没有见过曹盼,不能确定这是不是曹盼。让人进去确定,孙权已经走了出来,“魏帝。”
  “吴王。”帝王相见,皆是客客气气的。曹盼一眼看向孙权,“闻吴王举郡而降,朕来了。吴王,你请。”
  此来的目的是为何,用不着遮遮掩掩的,还是干脆点的来吧。孙权与曹盼一笑道:“魏帝还是一如当年那般利落,单刀直入。”
  曹盼道:“朕以为,能少说些废话的,就少说一些废话。”
  孙权盯着曹盼,“魏帝即然来了,孙权说话算数,必降于陛下,那陛下,如何受?”
  “听吴王之言,必然已经有了章程,朕,且听吴王一言可行否。”曹盼这么跟孙权说,孙权道:“陛下,魏帝,孙权欲与陛下称臣。”
  “有一句话吴王说错了,你一直对朕称臣,你的吴王,不都是朕所封的?”曹盼提醒了一句,孙权一下子抬眼看向曹盼,“既是如此,陛下为何要兴兵江东。江东与陛下称臣,益州却以刘备而称帝,魏帝为何不思亡益州,而是要亡江东?”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