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站住!”齐昱一拍石桌。
  李庚年手里的馒头都吓落了,咕噜噜滚开。温彦之仍旧呆呆地站着。
  齐昱忍着怒:“龚主事尚未起身,温舍人同本官一道去,亦是一样的。”
  ——原来是想让龚主事多休息一会儿。
  温彦之只感觉心中那丝落差竟是无尽存在的,此时也只好点点头,“下官明白了,用完早膳就去吧。”
  “温兄去哪儿?”龚致远的声音适时响起,人也欢快地从小禅房那边走到了后院里,“刘侍郎,温兄,都起的挺早嘛,下官睡那么晚真是失礼了!”
  齐昱脑仁有点疼。
  ——朕并不介意这猴子再失礼一会儿。
  温彦之唇角竟然勾起个笑:“龚兄来得巧,刘侍郎正说起要下山巡视,龚兄精通户部之事,不如前去作陪,也好解说。”
  “好啊,”龚致远开心,从蒸笼里捡起个馒头,向齐昱道:“刘侍郎,下官小时候也是在屯田村落中长大的,应能向大人解说一二。”
  齐昱:“……”谁要你解说?谁?!
  哎,朕想和呆子散个步,为何如此困难?
  他叹了口气,“那大家就一起去吧,温舍人也一道。”
  ——温舍人?也一道?
  温彦之淡淡地笑着,只点头,不说话。
  昭华山往下,马车坐上半个时辰,就有个小村,名叫大鱼。相传是数百年前天下大乱,此处闹了饥荒,正是连树皮树根都吃不到了的时候,村子旁边的河里突然蹦出数条彩鳞的大鱼,救了一村子人,故村子感念上天恩德,就此改名。
  “我倒觉得很假,”龚致远跟在温彦之身后,走在大鱼村旁边的一道田埂上,压低了声音,“温兄,你瞧瞧那河如此浅,如此窄,哪会有什么大鱼,就算有鱼,能够几个人吃?”
  温彦之顺着他话头往旁边的河道看去,只见河水清澈,在阳光下波光粼粼,可确实很窄。他笑道:“龚兄话虽有理,可按地藏推移之说,在几百年前此处河流比如今充沛亦是可能,‘大鱼’之说虽假,却不是这个假法。”
  “你怎知道是假的?”走在前面的齐昱听了此话,起了些兴趣:“又应当是怎么个假法”
  温彦之心中虽不太想讲话,可齐昱问了,他又不可不说,只能道:“《大戴礼记》有言,水至清而无鱼,依照此处水质看来,虫虾不生,鱼无食料,又如何活得下去?”
  齐昱笑了笑,“倒很是个道理,想必当年的‘大鱼’并非指鱼,而是沉在河中的宝物,村民发了财换取了食物,因此感念上天有好生之德。宝物多半来自某处古墓、洞穴,被河水冲出,为免被外人发现,故称宝物为鱼。”
  龚致远看看温彦之,又看看齐昱,“温兄与刘侍郎都十分博学,下官自惭形秽。”
  齐昱摆摆手,“不过是军中听多了此类故事罢了。”
  龚致远拱手:“经验之说亦是一门学问,刘侍郎万莫谦虚。”
  温彦之跟在后头,觉得他们聊得挺开心,不由转过脸去看远方。
  哎,到底为何要跟来?
  周遭逛到午间,已大致看完了周边的田地、耕作,龚致远确实对屯田之事深知,亦精通户部典册。李庚年在后头听着皇上一个个问题问下去,龚致远皆是对答如流,估摸着等回京之后,这人当会被委以重任。
  龚致远这主事做的叫齐昱很满意,原本他当初安排那个去西北养马的徐佑做主事,便是想让其像龚致远这般做做实事,跑腿积累经验,今后更能胜任大事,哪知道却是个让人失望的。可在龚致远身上,仿佛见到自己曾经的打算成了真,他亦觉得朝廷祸根遍地的官场之中,竟还有龚致远这等人,也是天下之幸。
  有了天下之幸,皇上忽然有些忘了此行本是来同温彦之讲话的。
  都是到了吃饭的点儿几人走到村里,齐昱忽然想起这桩大事来,扭头要找温彦之,却发现四周村民络绎,温彦之却是不见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