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91、大宋朝投降(2 / 3)
幸亏完颜宗望的特使萧庆,是陪同何栗一起回来的,确定没有冒充才作罢。
完颜宗望这才和颜悦色:“相公不必害怕,我们没有恶意。自古有南就有北,不能在我们手里打破这个规矩。今天所议内容,仅仅是此前说好的割地条款而已。只不过你们南朝喜欢背信弃义,实在无法让人相信。这次一定要太上皇亲自过来议和,才能让我手下健儿们放心,千万不可推辞。”
何栗点头应承,返回朝廷之后就说了一句话:“我去没用,金人一定要太上皇亲自前往。”
碰到这种脓包大臣,小皇帝赵桓也很无奈:“别说了。岂能让太上皇冒此风险,还是我去吧。”
《靖康纪闻》记载:“何栗喜和议成,既归都堂,作会饮酒,谈笑终日。”
《三朝会盟》评价何栗:“自古大臣愚昧无耻,未有若此之甚者。”
过了两天,完颜宗望再次派萧庆前来,一定要太上皇赵佶出城,并且亲自签订合约才能罢休。
小皇帝赵桓再也没有丝毫退路,只能带上何栗、陈过庭、孙傅、孙觌这四大忠臣前往青城寨。
终于把宋国的皇帝勾出城,“温水煮青蛙”的计策已经完成了至关重要的一步,完颜宗翰和完颜宗望自然喜之不尽。
一直等到天黑,小皇帝赵桓也没有看见金兵的两位主帅,所有人脸上都表露出一种很不妙的情绪。
掌灯时分,萧庆从外面快步而来,就说了六个字:“先献表,再见人!”
献表?表,就是降表,那是国破投降才会出现的!
自己是来议和的,随身带来的是朝中大臣商定的议和书。现在人家要降表,小皇帝赵桓脸上顿时变成了猪肝色。
第二天,小皇帝赵桓直接被软禁了,金使萧庆说得很清楚:“两位元帅一天没有看见降表,你们就一直呆在这里吧。”
接下来两天,何栗、陈过庭、孙傅三个人,先后执笔草拟降表,真可谓是三易其稿,但是完颜宗翰和完颜宗望都不满意。
原来,小皇帝赵桓也不想当亡国之君,当然不想递降表。
何栗、陈过庭、孙傅这三个人虽然无耻,还有一丝基本的做人原则,那就是可以给大金国皇帝唱赞歌,可以承认大金军队是仁义之师,但不能过分辱骂自己的太上皇、皇帝。
小皇帝赵桓、何栗、陈过庭、孙傅,他们拖得起,但是完颜宗翰和完颜宗望拖不起,因为他们手下有二十万大军,人吃马嚼不是个小数目。
可是降表非同一般,那是完颜宗翰和完颜宗望原定计划的重要环节,必须按照自己的意思写出来,还要小皇帝赵桓亲笔签字才行。
既不能拖下去,还需要按照自己的意思写降表,怎么才能两全其美?完颜宗翰和完颜宗望密商一夜,终于想到一个办法。
第二天一大早,小皇帝赵桓的“文字秘书”孙觌,就被金使萧庆叫走,一直到晚上才回来,而且带回一个十三岁的美女。
又过了一夜,金使萧庆又来了:“不要怪我没有提醒你们,如果今日还不能献表,国相元帅就要发兵屠城。”
小皇帝赵桓只能对孙觌使眼色:“孙爱卿,何栗、陈过庭、孙傅他们写的都不行,今日就由你执笔吧。”
萧庆刚刚命人把纸摊开,孙觌果然早有准备,上前抓起笔来,刷刷刷,笔走龙蛇一气呵成。
“三里之城,已失藩篱之守;七世之庙,几为煨烬之余。久烦汗马之劳,辄效牵羊之请。”
开篇之后,紧接着痛骂太上皇赵佶,说他当政时期如何玩物丧志、盘剥天下、民不聊生,又如何食言而肥、鲜廉寡耻。接着又骂小皇帝不识时务,对抗天兵,造成生灵涂炭。
最后把大金国皇帝比作尧舜,简直就是古往今来第一圣人,大金军队就是人类的救世主,大宋灭亡是上天注定的。
明眼人都明白:这份降表一出,所有事情都不受控制了。
金使萧庆看罢大喜,一把抓过来要小皇帝赵桓签字用宝。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返回顶部↑
完颜宗望这才和颜悦色:“相公不必害怕,我们没有恶意。自古有南就有北,不能在我们手里打破这个规矩。今天所议内容,仅仅是此前说好的割地条款而已。只不过你们南朝喜欢背信弃义,实在无法让人相信。这次一定要太上皇亲自过来议和,才能让我手下健儿们放心,千万不可推辞。”
何栗点头应承,返回朝廷之后就说了一句话:“我去没用,金人一定要太上皇亲自前往。”
碰到这种脓包大臣,小皇帝赵桓也很无奈:“别说了。岂能让太上皇冒此风险,还是我去吧。”
《靖康纪闻》记载:“何栗喜和议成,既归都堂,作会饮酒,谈笑终日。”
《三朝会盟》评价何栗:“自古大臣愚昧无耻,未有若此之甚者。”
过了两天,完颜宗望再次派萧庆前来,一定要太上皇赵佶出城,并且亲自签订合约才能罢休。
小皇帝赵桓再也没有丝毫退路,只能带上何栗、陈过庭、孙傅、孙觌这四大忠臣前往青城寨。
终于把宋国的皇帝勾出城,“温水煮青蛙”的计策已经完成了至关重要的一步,完颜宗翰和完颜宗望自然喜之不尽。
一直等到天黑,小皇帝赵桓也没有看见金兵的两位主帅,所有人脸上都表露出一种很不妙的情绪。
掌灯时分,萧庆从外面快步而来,就说了六个字:“先献表,再见人!”
献表?表,就是降表,那是国破投降才会出现的!
自己是来议和的,随身带来的是朝中大臣商定的议和书。现在人家要降表,小皇帝赵桓脸上顿时变成了猪肝色。
第二天,小皇帝赵桓直接被软禁了,金使萧庆说得很清楚:“两位元帅一天没有看见降表,你们就一直呆在这里吧。”
接下来两天,何栗、陈过庭、孙傅三个人,先后执笔草拟降表,真可谓是三易其稿,但是完颜宗翰和完颜宗望都不满意。
原来,小皇帝赵桓也不想当亡国之君,当然不想递降表。
何栗、陈过庭、孙傅这三个人虽然无耻,还有一丝基本的做人原则,那就是可以给大金国皇帝唱赞歌,可以承认大金军队是仁义之师,但不能过分辱骂自己的太上皇、皇帝。
小皇帝赵桓、何栗、陈过庭、孙傅,他们拖得起,但是完颜宗翰和完颜宗望拖不起,因为他们手下有二十万大军,人吃马嚼不是个小数目。
可是降表非同一般,那是完颜宗翰和完颜宗望原定计划的重要环节,必须按照自己的意思写出来,还要小皇帝赵桓亲笔签字才行。
既不能拖下去,还需要按照自己的意思写降表,怎么才能两全其美?完颜宗翰和完颜宗望密商一夜,终于想到一个办法。
第二天一大早,小皇帝赵桓的“文字秘书”孙觌,就被金使萧庆叫走,一直到晚上才回来,而且带回一个十三岁的美女。
又过了一夜,金使萧庆又来了:“不要怪我没有提醒你们,如果今日还不能献表,国相元帅就要发兵屠城。”
小皇帝赵桓只能对孙觌使眼色:“孙爱卿,何栗、陈过庭、孙傅他们写的都不行,今日就由你执笔吧。”
萧庆刚刚命人把纸摊开,孙觌果然早有准备,上前抓起笔来,刷刷刷,笔走龙蛇一气呵成。
“三里之城,已失藩篱之守;七世之庙,几为煨烬之余。久烦汗马之劳,辄效牵羊之请。”
开篇之后,紧接着痛骂太上皇赵佶,说他当政时期如何玩物丧志、盘剥天下、民不聊生,又如何食言而肥、鲜廉寡耻。接着又骂小皇帝不识时务,对抗天兵,造成生灵涂炭。
最后把大金国皇帝比作尧舜,简直就是古往今来第一圣人,大金军队就是人类的救世主,大宋灭亡是上天注定的。
明眼人都明白:这份降表一出,所有事情都不受控制了。
金使萧庆看罢大喜,一把抓过来要小皇帝赵桓签字用宝。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