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余老自嘲笑笑,又道,
  “知秋也不必多想,我和张老都是宁缺毋滥的人,正如我刚才所言,你有实力,还有心性,只要你愿意,迟早能进作协,我两不过是推了一把而已。”
  温向平垂眸斟酌了片刻,颔首应到,
  “那就多谢余老和张老为我引荐了。”
  在得知温向平即将入作协的消息后,饶是向来沉稳的罗家和也忍不住眉开眼笑,
  “这下可就成公认的大作家,再也不用担心别人揪着资历说事了。”
  温向平摇头失笑,
  “到底是趁了便宜,要不是明年有个交流会,只怕我还得等个五六七八年才行。”
  罗家和“欸”了一声,
  “你这就妄自菲薄了,别说沽市,数一数,除了港省今年新传进来的查老,除了几位德高望重,成名数十年的老作家,整个内地,谁的作品能像你的一样引起这么大的轰动。这至少证明,你的实力绝对是凌然大部分人之上的。”
  温向平将批阅完的《蜀山别传》手稿还给罗家和,笑道,
  “瑜新和阿昀两个孩子,实力也是有的。”
  罗家和笑呵呵的接过来,
  “能得你这一句,两个孩子能高兴好久,比得到我的肯定都高兴。”
  说到后来又不由得带上了一点酸溜溜。
  温向平故作无奈的摊摊手,随即正经道,
  “孩子们是打算单出一本,还是跟着印在《蜀山》后页?”
  没错,因着《蜀山》在整片华国土地上的知名和热度,在杂志上一连载完结之后,新周刊就联系了作家将《蜀山》整个刊订成一本书,等到一印完就要投入市场。
  “还是让他们自己出一本吧。”
  罗家和道,
  “我和许社长出钱印上一千本先卖,销量好了再加印。”
  温向平闻言笑道,
  “那敢情好,让我也凑个股,阿昀画的插图颇好,瑜新的文章写的也不错,指定能大卖。”
  罗家和笑得眯了眼,
  “那就承你吉言了。”
  加入地方协会要比进华国作协的手续简单些,温知秋的三部大作可以说在沽市已经是人尽皆知,再加上水平也受到了余老和张老及陆胜恩陆副编的公开认可,协会主席团一路绿灯,不出两周,温知秋便成为了沽市作家协会的一员。
  国家作家协会的大本营在京市,温向平自然得亲自前往一趟,来回怎么也得一月有余,温向平便抱了携家带口一起去京市的念头。
  正好无需赶稿一身轻,在这个交通并不发达的年代,如此一趟出行也是不易,趁作了旅游也不枉坐几天几夜的火车去一趟京市。
  只是孩子们还没放假,苏承祖老俩非要留在家照看孩子和温苏记,到最后,就只有苏玉秀陪着温向平来了京市。
  京市作为华国的首都,自然有与沽市不一样的气派,街上人流涌动,虽然楼层建筑与沽市相差无几,然到底保存了雕梁画栋,碧瓦朱檐的百年楼阁,比之沽市更多了一份传承之味。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