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3章 我奉陪(2 / 3)
自由人呢?
从贝肯鲍尔到萨默尔,哪个不是球队领袖,绝对的核心?
他们也经常客串其它位置,根据场上形势改变自己的角色,但无论踢什么位置,扮演什么角色,他们都能充分利用自己的个人能力,踢出不一样的内容来。
简单点说,“万金油”是在补锅,“自由人”是在创造;前者是为了让球队的短板不至于成为漏洞,后者能把短板变成爆点!
想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尤墨在这一路上花费的心血与汗水不比任何人少。
最开始从中锋位置上回撤,积极参与防守的时候,他在攻防两端上的平衡问题成了摆在面前的最大难题,为此没少挨批评。直到他灵机一动,把回防的深度限定在中场,角色固定在中场搅肉机而不是进攻组织者,状况才得到改善。
等到他对角色变化熟饪于胸的时候,他在进攻中的跑位变得飘忽不定,让人防不胜防!
当他的位置出现在后防线,成为球队防守中非常关键的一环时,不但他的防守能力倍受质疑,进攻中能够发挥作用也被人批评的一无是处。面对种种非议他没有急着证明自己,而是从对方危险人物的踢球习惯开始分析研究,每场比赛下足功夫之后,他在防守时的选位,动作的合理性,危险来临前的直觉,都有了长足进步,后防核心实质名归。
进攻端更不必说,花样百出的任意球得分不但丰富了他的武器库,还让球队获益匪浅,以至于温格都在感慨,认为自己小瞧了任意球的作用!
中轴线的三个位置统统不在话下之后,他开始在个人突破上下功夫,为的正是边路上大显身手。于是当球队遭遇连续的伤病危机,左前卫无人可用时,他的角色变化水到渠成,很快就成了左路攻防中的大腿,把皮雷的风头都盖过了。
当阿什利科尔被连停三场,左后卫位置需要有人补锅的时候,他的客串毫无压力。只是由于左脚不是利足脚,传中质量无法保证,才没有通过反复的助攻来刷存在感。
这种状况按理说也在情理之中,不过让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他不是为了补锅才出现在左后卫位置上,而是为了发挥主教练的临场指挥作用,更好地观察场上形势才老老实实地呆在自家的一亩三分地!
于是三场比赛过后,他不但重新找回了边路一条龙的状态,阅读比赛的能力也进一步上升,达到了身处局中,心在局外的水准。
左边路已经悉数拿下,右边路呢?
不存在逆足脚问题的位置,会有难度?
有了之前在边路的高光表现,这一次没有人怀疑了,当他第一次担纲右翼卫时,几乎所有人都不认为他是在补锅。
果不其然,他的两次助攻都是在进攻三区的右路完成,说成“如鱼得水”一点也不为过!
现在位置再度回撤,变成了右后卫,他会甘于补锅吗?
在这样一次充满惊险刺激的挑战中,他会一直老老实实地在后场呆着?
不会,不过也没有想象中那么迫不及待。
他很清楚劳伦是个怎样的球员,尤其是球队由守转攻的时候,阿什利科尔往往油门一踩没了人影,劳伦则摇身一变成了右中卫,与科洛*图雷一起辅佐坎贝尔,建立起稳固的后防线。
从这一点来说,阿森纳在温一代时期就不是严格的4后卫体系,进攻中更像3421,高位逼抢时成了352,蹲坑防守时才变成4231。
如果从进攻的一开始他就急不可耐地跑到进攻三区刷存在感,后场的老哥俩会在分工合作上造成隐患,留给对手的空间也太大了一些。一旦出现失误或者意外丢球,利物浦级别的快速反击都足以致命!
于是他在挑战刚开始的时候像劳伦一样成了右中卫,一副小心翼翼的模样在那倒倒倒,压根没有想象中的右路一条龙,上上下下人仰马翻的意思。
整支球队也没有任何托大的举动,就连负责纵深的亨利都回撤成了组织者,帮助球队梳理传球线路。
这么做倒不是保守,而是利物浦的前场四人组都很卖力,来来回回折腾也不嫌累,高位逼抢像模像样。
可惜没办法一直维持下去。
因为2:2的比分与所剩无几的时间高悬天上,皮球又一直在他们眼前晃悠,想不抢都管不住自己的腿。结果抢了足有三分钟一无所获之后,四个家伙都累坏了,只能停下来歇口气再说。
没办法,利物浦的整体阵形有些脱节,尤其是皮球在中线附近传递的时候,除了他们四个没人上来帮忙,能一直坚持三分钟不歇气实属难得,再继续下去只能眼神防守,有反击的机会也派不上用场。
考虑到比赛只有一分多钟就将结束,加时赛看来难以避免,后场蹲坑的利物浦球员们不再寄希望于前场四人组的高位逼抢,也扔了不切实际的幻想,抓紧时间恢复体力的同时,继续严阵以待。 ↑返回顶部↑
从贝肯鲍尔到萨默尔,哪个不是球队领袖,绝对的核心?
他们也经常客串其它位置,根据场上形势改变自己的角色,但无论踢什么位置,扮演什么角色,他们都能充分利用自己的个人能力,踢出不一样的内容来。
简单点说,“万金油”是在补锅,“自由人”是在创造;前者是为了让球队的短板不至于成为漏洞,后者能把短板变成爆点!
想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尤墨在这一路上花费的心血与汗水不比任何人少。
最开始从中锋位置上回撤,积极参与防守的时候,他在攻防两端上的平衡问题成了摆在面前的最大难题,为此没少挨批评。直到他灵机一动,把回防的深度限定在中场,角色固定在中场搅肉机而不是进攻组织者,状况才得到改善。
等到他对角色变化熟饪于胸的时候,他在进攻中的跑位变得飘忽不定,让人防不胜防!
当他的位置出现在后防线,成为球队防守中非常关键的一环时,不但他的防守能力倍受质疑,进攻中能够发挥作用也被人批评的一无是处。面对种种非议他没有急着证明自己,而是从对方危险人物的踢球习惯开始分析研究,每场比赛下足功夫之后,他在防守时的选位,动作的合理性,危险来临前的直觉,都有了长足进步,后防核心实质名归。
进攻端更不必说,花样百出的任意球得分不但丰富了他的武器库,还让球队获益匪浅,以至于温格都在感慨,认为自己小瞧了任意球的作用!
中轴线的三个位置统统不在话下之后,他开始在个人突破上下功夫,为的正是边路上大显身手。于是当球队遭遇连续的伤病危机,左前卫无人可用时,他的角色变化水到渠成,很快就成了左路攻防中的大腿,把皮雷的风头都盖过了。
当阿什利科尔被连停三场,左后卫位置需要有人补锅的时候,他的客串毫无压力。只是由于左脚不是利足脚,传中质量无法保证,才没有通过反复的助攻来刷存在感。
这种状况按理说也在情理之中,不过让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他不是为了补锅才出现在左后卫位置上,而是为了发挥主教练的临场指挥作用,更好地观察场上形势才老老实实地呆在自家的一亩三分地!
于是三场比赛过后,他不但重新找回了边路一条龙的状态,阅读比赛的能力也进一步上升,达到了身处局中,心在局外的水准。
左边路已经悉数拿下,右边路呢?
不存在逆足脚问题的位置,会有难度?
有了之前在边路的高光表现,这一次没有人怀疑了,当他第一次担纲右翼卫时,几乎所有人都不认为他是在补锅。
果不其然,他的两次助攻都是在进攻三区的右路完成,说成“如鱼得水”一点也不为过!
现在位置再度回撤,变成了右后卫,他会甘于补锅吗?
在这样一次充满惊险刺激的挑战中,他会一直老老实实地在后场呆着?
不会,不过也没有想象中那么迫不及待。
他很清楚劳伦是个怎样的球员,尤其是球队由守转攻的时候,阿什利科尔往往油门一踩没了人影,劳伦则摇身一变成了右中卫,与科洛*图雷一起辅佐坎贝尔,建立起稳固的后防线。
从这一点来说,阿森纳在温一代时期就不是严格的4后卫体系,进攻中更像3421,高位逼抢时成了352,蹲坑防守时才变成4231。
如果从进攻的一开始他就急不可耐地跑到进攻三区刷存在感,后场的老哥俩会在分工合作上造成隐患,留给对手的空间也太大了一些。一旦出现失误或者意外丢球,利物浦级别的快速反击都足以致命!
于是他在挑战刚开始的时候像劳伦一样成了右中卫,一副小心翼翼的模样在那倒倒倒,压根没有想象中的右路一条龙,上上下下人仰马翻的意思。
整支球队也没有任何托大的举动,就连负责纵深的亨利都回撤成了组织者,帮助球队梳理传球线路。
这么做倒不是保守,而是利物浦的前场四人组都很卖力,来来回回折腾也不嫌累,高位逼抢像模像样。
可惜没办法一直维持下去。
因为2:2的比分与所剩无几的时间高悬天上,皮球又一直在他们眼前晃悠,想不抢都管不住自己的腿。结果抢了足有三分钟一无所获之后,四个家伙都累坏了,只能停下来歇口气再说。
没办法,利物浦的整体阵形有些脱节,尤其是皮球在中线附近传递的时候,除了他们四个没人上来帮忙,能一直坚持三分钟不歇气实属难得,再继续下去只能眼神防守,有反击的机会也派不上用场。
考虑到比赛只有一分多钟就将结束,加时赛看来难以避免,后场蹲坑的利物浦球员们不再寄希望于前场四人组的高位逼抢,也扔了不切实际的幻想,抓紧时间恢复体力的同时,继续严阵以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