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徒圆圆两日后才醒,但是她也不记得当日的事,只怕那被人扔下湖中的事是她的心理阴影,她潜意识地逃避。
  公主出意外也耽误了南巡的计划,原本是要留徒圆圆在京都,可意外之后,徒圆圆变得十分粘邢岫烟。
  邢岫烟恢复记忆,想起当年与徒元义热恋、十月怀胎,对着孩子也狠不下心了。
  到了五月下旬,实在不能再延迟了,才带着徒圆圆一起轻车简从南巡川蜀,至六月上旬抵达了成都。
  四川地方百官在城外迎接,帝后御驾进驻原来的大督都府。一应用度仍然从简,避免太上皇南巡时让几家接驾弄出连续后患的前车之鉴。
  帝后在川蜀进一步发展了炼钢、纺织、化肥、治盐等工业,扩大农业生产,提高川军的火器利用水平,并且裁撤了两成士兵,将之投入到工厂和农场的生产中。
  ……
  岁月悠悠,乾元一朝拔除了内部的各种隐患,江南大案、皇室内斗、边疆蕃镇和内外勾结的卖国集团。
  之后,在帝后同心,任用贤能,不但在朝堂上积极改革,还大胆设立四川特区进行不同的尝试。
  大周走向了鼎盛,或者文臣们喜欢叫做“中兴”。
  可是乾元一朝的兴盛不下于太宗时期,可以说是在许多方向都超越了。
  经济方面,不限制工商业的发展,并且创造许多的新发明而出现国企。成立了海关,鼓励出口海外贸易,海关每年收取大量的关税。推广了番薯、土豆及其相关的薯粉轻工业的发展,稳定了粮食安全。皇后发明的“大同纺纱机”降低了布匹的成本,在乾元朝后期就完成了纺织业的革命。
  四川农场的集体生态农庄和产业化也给农业效益效率做出了典型,这让别的地区的地主不得不效法学习。当然,他们想要去学习也不是免费教的,这让四川的餐旅业和服务业兴盛一时。
  乾元朝在吏治方面也远胜前几代,比如出现著名的贾青天等人。传说贾青天每次巡按,身边至少带上几十位“实习”的候缺进士。他们到了一个地方,若发现哪个为祸乡里、丧尽天良、有负君恩的贪官,贾青天将人斩了,那些进士就直接顶上,不用去吏部谋缺了。这让地方贪官闻风丧胆,那些跟在贾青天身边的进士一定会积极主动的去发现贪官恶官的蛛丝马迹好补上。因为官位得来的经历,之后这些官员也多少有些敬畏,以防自己也被别人这样拉下去。
  在文化方面,太上皇主持修撰《乾正大典》,在后世与前明《永乐大典》并称“华夏的瑰宝”。这还不算帝后在退位后修著的各种著作和“东学西渐”的进一步发展。
  却也要说一下军事。
  军队从编制、装备到战法在乾元朝实现近代化。
  因四川有铁矿又有煤,因为有大量的复员军人投入到重工业中,四川的兵工厂发展也很快。
  前明时的火器就大量运用,如戚家军就有火/枪骑兵队,戚家军就号称“十七世纪东亚最强军队”,大周对此做了继承和发展。
  大周不是满/清,不需要要防备汉人而禁止火器发展,虽然在乾正帝在位后期兵部装备建造部门建火铳火/炮时常坑爹,但是乾元帝长期在位,任用贤能积累了底子。
  那些底子移嫁到了四川这片土地,不同的体制,充足的人力和各种资源,让军工犹如插上了翅膀。
  在四川,能工巧匠也相当于官员,不但有重赏,在军工国企中,能工巧匠的俸禄比一般的武官工资还要高。那些被评出来的“工程师”是有级别待遇的,甚至负责机密军工项目的人还有不低的军衔,军中实权将领还要和他们打好交道。这激发了工匠们前所未有的创造力,甚至全国的工匠都谋求到这里谋差。
  确说自前明时就曾引进大量加农炮,大周也曾仿制过。因为四川的新体制下财政和各种资源的灵活,加上皇后给的设计图纸和各项数据,到乾元十五年就研制出了105毫米的加农炮,这是小仰角的火/炮。
  另一方面,在进一步改良现在纯熟的“虎蹲炮”的基础上研制“迫击炮”。其实“虎蹲炮”和“迫击炮”有异曲同工之效,都是大仰角发射和大量装备基层步兵的。
  四川一省在皇后节制调度下,免了户部赋税,省内军政自给自足,由于军工的高速发展。大同军让别的军队眼红,他们是新武器的试验场。就算没有实战,各种武器在军演中,他们也败家到让其他军队的将士想抽他们。
  ……
  话再说回来。
  却说乾元十八年,安南国兵犯广西,英明神武的圣武乾元帝却做出了一件将会在历史上十分有趣的事,在当时也是满朝喧然的。
  就是让老婆挂帅替自己“御驾亲征”安南,自己却安坐朝堂稳定大后方。
  这厚脸皮的还十分底气,他说川军会“自带干粮”的,不用户部拨银子。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