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8 章(4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算了算了,等会要去给学生上课,娇滴滴的少女可是没法镇住场子的。
  收拾好后,赶往教室。昨天看了庄辰给的资料,给了她很多启发,打算今天尝试一下。
  ***
  到了上课时间,学生到的差不多了。
  宋瑾镇定地开口,“今天这堂课讨论导致抑郁症发生的其他因素。这些内容会比较杂,我们挨个讨论。”
  “首先是免疫反应与抑郁症的关系。大家先说一下自己查到的资料。”宋瑾环视着教室。
  “我查到的文献里,抑郁症患者的il-1β、ifn-6、il-6以及tnf-α等促炎因子的水平比健康人高。而在服用抗抑郁症药物后,il-4、il-8和il-10等抗炎因子表达升高。”一个学生对着自己的电脑说。
  “换一种说法,其实是外部压力,比如抑郁症患者遭受了长期的压力会导致脑中nf-kb、il-6以及tnh-α等的表达增加,这些相关物质的增加会导致食欲减退和快感缺乏等。”
  “另外抑郁症患者血液中的抗氧化酶,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的水平不足。这些说明氧化应激也参与了抑郁症的发生和发展。”有学生跟着补充。
  “除了这些分子变化,还有大脑结构发生了变化。目前进行的大数据meta分析,发现相比健康人,抑郁症病人有一些脑区发生了改变。比如情绪相关环路中的扣带回、导叶、纹状体,杏仁核等脑区。”
  “还有默认模式网络dmn的改变。这里面包括一些神经可塑性的改变。”
  “还有前额叶、下托等结构。”
  “……”
  学生们纷纷参与讨论,宋瑾悬着的心稍微踏实了一些。上次课可能是个意外。
  这个方向讨论的差不多后,宋瑾适时抛出了另一个方向。
  “除去这些,你们应该有关注到最近比较火的肠道菌群。很多疾病,包括老年痴呆、帕金森都与肠道菌群失调有关,而研究抑郁症的一些学者在抑郁症病人身上也发现了类似的结果。对于这部分,大家先说说自己查到的资料。”
  “刚才我们讨论的免疫系统中il-6和tnf-α的升高可能就跟肠道菌群的改变有关。目前认为心理刺激和压力会增加肠道的通透性,比如我们熟知的应激性腹泻,很典型的例子就是考试前有些人会莫名其妙拉肚子。”
  “这说明肠道是能感受到我们是否处于压力中的。肠道通透性增加会导致促炎因子进入血液,有一些透过血脑屏障进入大脑,激活胶质细胞,引起抑郁情绪。”
  “有一篇文献很好证明了这一点,我刚才发到群里了。这篇文献是将抑郁症患者的粪便移植到无菌小鼠肠道内,最后发现无菌小鼠也表现出了‘抑郁样’行为,成功建立了‘人源化抑郁小鼠模型。’”
  “……”
  讨论了一会,宋瑾总结,“抑郁症不仅仅是神经系统发生了改变,其他系统也有变化,比如之前提到的hpa轴内分泌系统,还有今天讨论的免疫系统,这也说明人体有一套很复杂的运行体系,各个器官、系统之间关系很紧密。”
  接着她走上讲台,打开ppt,“关于抑郁症的发病机制我们讨论了这么多,那接下来用两个实际案例来归纳总结这些机制。”
  这两个案例是宋瑾昨天从庄辰给的资料里挑出来的,非常有代表性,很适合来总结这几堂课里讨论到的知识点。
  果然,当宋瑾提到用案例来分析,下面的学生都很兴奋,甚至不用她提示,大家的注意力就都放在ppt上了。
  随后的讨论非常热烈,有些学生甚至会通过案例里的一点小线索,联想到文献里的相关研究,对之前讨论遗漏的点进行补充。
  临近下课,宋瑾站回讲台上,正声道,“经过这几次课,我们了解了抑郁症的发病原因。综合来说,抑郁症是外部和内部相互作用导致的。目前认为慢性、长期、低强度的应激性负面生活事件是引发抑郁症的主要原因。出现的抑郁症状不仅仅是精神方面的,还有躯体器官方面的。”
  “所以抑郁症不是自己想象就能得的。相反这个病的发病很复杂,涉及的方面非常多。基础医学会对这个疾病进行深入研究,为临床治疗提供靶点和指导。”
  临近下课,宋瑾把ppt翻到最后一页,“之后的课程我们讨论抑郁症的治疗手段。下次课重点放在抑郁症的药物治疗。”
  一直讨论到下课,最后大家还意犹未尽。
  走出教室,宋瑾才长舒了一口气,身轻如燕,打算回实验室。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