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0章 买下安南(2 / 3)
大家伙一起伸出了大拇指,一针见血,说得太对了!
“元辅的意思很明白,要想经营盐业,就要从海外运粮,这些年北方灾害不断,南方又广种桑树棉花,产粮越来越少。粮食少了,可人口却多了。我刚刚看到户部的统计,眼下大明在籍的人口已经突破了九千万,加上隐匿的黑户,只要要超过一万万人!”
大明的人口究竟有多少,争论很多,按照官方记载,峰值出现在永乐元年,大约是一千一百多万户,六千六百多万人丁。
显然这个数据是不可信的,且不说大明有复杂的户籍制度,光是黑户就数量众多,难以计算。
当然了,也不是所有在籍的户口就都是真的,比如九边的军户,里面就有非常大的缺额,实际人数只是记载的五六成,甚至三四成。
有增有减,总体估算,明朝的人口还是不断增加的。
随着唐毅大力改革,废除军户,推行清丈田亩,减轻税负,种种措施下来,朝廷的户口增加了到了一千五百万左右,拥有人口九千万人,比起永乐元年,还多了两千多万。
但是这绝不是大明人口的峰值,实际估算,至少在一亿三千万左右。
一人一张嘴,每天要消耗多少粮食,简直不敢想象,遇上了灾年,上千万人受灾,几百万人无家可归,要操多少心,费多少力气,这个家真的不好当……
雷七感慨了一阵,话锋一转,“这些事情都是元辅要操心的,和咱们关系不大,值得大家伙在乎的就是商机!”
“七爷说的有理,只是我们不懂海外的情况,怎么向海外各国买粮,又如何贩运回来?”
“错了,大错特错了!”
雷七哈哈一笑,“那些南洋小国他们有多少粮食,怎么会轻易卖给大明?你们去了,就不怕被狠狠宰一刀?”
吸!
大家的脸色一变。
雷七不等大家忧心,又笑道:“大家伙知道开中法吗?”
“当然知道,不就是向西北边镇运输粮草,换取盐引,经营食盐吗!”
“那诸位知道商屯吗?”
也有人点头,“有人觉得从内地运粮实在是麻烦,就在边地租用土地,屯田耕种,把粮食交到军中,来换取盐引。”
说完之后,有脑袋转得快的,忙就一拍大腿。
“七爷。您的意思是让我们也仿效商屯,跑到海外屯田?”
“聪明!”
雷七抚掌大笑,在海外屯,南洋土地肥沃,一年三熟,一亩地产水稻三石,扣除各种消耗,至少能有一石卖出。
假如一万亩田,一年运回大明一万石粮食,就能拿到补贴金三百元。
哪怕粮食不赚钱,这个补贴也是很诱人的。
更何况以在座这帮人的身价,不弄个百十几万亩,还好意思说自己是做生意的吗!
“七爷,钱我们不缺,可是田在哪,种田要人手,人又在哪?”
“哈哈哈,这不都是现成的,安南和大明签了合同,准许大明子民去安南经商,购买田产,安南虽然弹丸之地,但是耕地至少能开出三五千万亩,从安南买来百十万亩田,轻而易举。正巧这些年北方遭了灾,你们从北方招募农夫,到安南种田,然后再把粮食卖回大明,顺便拿下食盐的经营权。”
雷七说着,抹了抹下巴,大笑道:“你们算算,这是多大的利益,我都要流口水了。”
…… ↑返回顶部↑
“元辅的意思很明白,要想经营盐业,就要从海外运粮,这些年北方灾害不断,南方又广种桑树棉花,产粮越来越少。粮食少了,可人口却多了。我刚刚看到户部的统计,眼下大明在籍的人口已经突破了九千万,加上隐匿的黑户,只要要超过一万万人!”
大明的人口究竟有多少,争论很多,按照官方记载,峰值出现在永乐元年,大约是一千一百多万户,六千六百多万人丁。
显然这个数据是不可信的,且不说大明有复杂的户籍制度,光是黑户就数量众多,难以计算。
当然了,也不是所有在籍的户口就都是真的,比如九边的军户,里面就有非常大的缺额,实际人数只是记载的五六成,甚至三四成。
有增有减,总体估算,明朝的人口还是不断增加的。
随着唐毅大力改革,废除军户,推行清丈田亩,减轻税负,种种措施下来,朝廷的户口增加了到了一千五百万左右,拥有人口九千万人,比起永乐元年,还多了两千多万。
但是这绝不是大明人口的峰值,实际估算,至少在一亿三千万左右。
一人一张嘴,每天要消耗多少粮食,简直不敢想象,遇上了灾年,上千万人受灾,几百万人无家可归,要操多少心,费多少力气,这个家真的不好当……
雷七感慨了一阵,话锋一转,“这些事情都是元辅要操心的,和咱们关系不大,值得大家伙在乎的就是商机!”
“七爷说的有理,只是我们不懂海外的情况,怎么向海外各国买粮,又如何贩运回来?”
“错了,大错特错了!”
雷七哈哈一笑,“那些南洋小国他们有多少粮食,怎么会轻易卖给大明?你们去了,就不怕被狠狠宰一刀?”
吸!
大家的脸色一变。
雷七不等大家忧心,又笑道:“大家伙知道开中法吗?”
“当然知道,不就是向西北边镇运输粮草,换取盐引,经营食盐吗!”
“那诸位知道商屯吗?”
也有人点头,“有人觉得从内地运粮实在是麻烦,就在边地租用土地,屯田耕种,把粮食交到军中,来换取盐引。”
说完之后,有脑袋转得快的,忙就一拍大腿。
“七爷。您的意思是让我们也仿效商屯,跑到海外屯田?”
“聪明!”
雷七抚掌大笑,在海外屯,南洋土地肥沃,一年三熟,一亩地产水稻三石,扣除各种消耗,至少能有一石卖出。
假如一万亩田,一年运回大明一万石粮食,就能拿到补贴金三百元。
哪怕粮食不赚钱,这个补贴也是很诱人的。
更何况以在座这帮人的身价,不弄个百十几万亩,还好意思说自己是做生意的吗!
“七爷,钱我们不缺,可是田在哪,种田要人手,人又在哪?”
“哈哈哈,这不都是现成的,安南和大明签了合同,准许大明子民去安南经商,购买田产,安南虽然弹丸之地,但是耕地至少能开出三五千万亩,从安南买来百十万亩田,轻而易举。正巧这些年北方遭了灾,你们从北方招募农夫,到安南种田,然后再把粮食卖回大明,顺便拿下食盐的经营权。”
雷七说着,抹了抹下巴,大笑道:“你们算算,这是多大的利益,我都要流口水了。”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