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8-政治、外交、军事三位一体(2 / 3)
说罢,毛爷爷伸手从口袋里摸出烟盒与火柴放在桌上,摸出了一支香烟叼在嘴上。刘潇伸手拿起桌上的火柴盒,从中拿出一根火柴点着,为毛爷爷点上了香烟。
毛爷爷看待问题历来不拘一格,其眼光不仅仅盯住现在,更是从历史发展的规律着眼于未来,这样超乎常人的能力正是刘潇最佩服的地方。
所以当大家还在回味毛爷爷刚才那句话的时候,刘潇已经开始理解毛爷爷话中的含义了。
毛爷爷深深的吸了一口,扭头看了刘潇一眼,见刘潇的眼中闪现出立即和钦佩的目光,也点了点头。
毛爷爷接着说道:“现有的缅印边境有两、三千公里长,英国人的部队占据着极为有利的位置。由于有吉大港、迪马布尔铁路和几条公路的运输保证,进可对我发起突然攻击,直取缅甸地区中北部的曼德勒、蒙育瓦、仁安羌,退可依据曼尼普尔山脉险峻的地势,阻击和消耗对方。
而我方,由于从现在的兵力集结地曼德勒到英帕尔或迪马布尔,有几百公里之遥,山区没有一条正式完好的公路,部队的弹药食品难以保障。特别是这些地段在马上就要到来的雨季中,将变得难以通行。因此在边境线上对英国人的反击,部队的伤亡必然上巨大的。
一切军事行动的指导原则,都根据于一个基本的原则,就是:尽可能地保存自己的力量,消灭敌人的力量。关于这一点,我在《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着重谈到过。
如果我们现在开始反击,必将与英国人的进攻部队迎头相撞上去,即使获得了胜利,我们还有多少力量再用于对敌人发动进攻的出发地进行打击呢。这样一来,我们除了消灭对方一部分有生力量外,并没有改变总的战争趋势,英国人什么时候向做动作,还可以再来。
这一次英国人既然愿意把原来防守的部队拉出来,主动到缅甸和我们打一仗,那我们为何不能先放弃一部分地盘,把部队集中起来,在一个有利于我的地方,突然给予对方猛烈的打击,并乘势夺取对方发动进攻的出发地,彻底改变缅印边境不利于我们的战略态势。
打架的时候,张开手指你只能是扇对方的耳光,可如果把手收回来,握成了拳头再打出去,我想,会有什么效果大家都应该知道吧。
好了,我哪儿还有一个会议要开,今天就和大家聊到这。”
说罢,毛爷爷站起身来,全体军事委员会的成员们也急忙跟着站起身,把毛爷爷送出了会议室。
回到座位上的人们,一个个在哪儿发呆,回想着毛爷爷的那番话。
李济深老将军半晌开口说道:“毛先生真乃神人也,难怪当年老蒋花费了那麽多的心血,就是没有能把红军消灭掉啊!”
听得此话,坐在旁边的朱德老将军手端着茶杯笑而不语,脸上露出了得意的笑容。
白崇禧、徐向前和叶挺三位将军,以及新加入到军事委员会来的彭德怀和林彪等人,这个时候已经在地图前比划起来,几个人还不时的在那儿小声的争论着。
列席参加会议的空军司令王耀中和海军司令肖劲光,站在一边旁听着他们的讨论,并不时的回答着他们提出的问题。
见大家在那儿热烈的讨论着,军事委员会其他成员都把目光转向他们。刘潇说道:“几位将军,把你们讨论的议题说出来,让我们大家一块听听。”
几位将军在哪儿谦虚了一下,最后决定由叶挺将军在哪儿进行说明,其他人都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来。
叶挺将军手拿着教鞭指着地图说道:“我们认为,此次对进攻我缅甸地区的英国军队实施的打击分为而不来走。
第一阶段,我军逐步后撤,防止伊洛瓦底江和亲敦江之间的河套地带,将英军放进来。具体的防御部署为:
在缅北地区,我军以密支那为中心,坚守孟密、瑞古、莫岗和加迈,防止英军的进一步深入,给我军下面的打击行动造成侧翼威胁;
在缅甸中部,西南野战军主力以伊洛瓦底江为界,坚守伊洛瓦底江东南岸,拖住并消耗敌人,同时做好随时出击的准备。
第二阶段,我军采取左右包抄的战术,将英国人消灭在伊洛瓦底江和亲敦江之间的河套地带。具体的计划是:
我军迅速从云南、四川调集不少于两个集团军的部队进入战区,并分别集中于抹古和蒲甘地区;
在完成上述部署后,从抹古德贝金出发的右翼部队,渡过伊洛瓦底江向西直插丹西地区;由蒲甘出发的左翼部队,渡过伊洛瓦底江之后,向北一路攻占缅因、萨林基和蒙育瓦对面亲敦江一线。将英军部队封锁合围在伊洛瓦底江和亲敦江之间的河套地区,并加以消灭。之后部队挥师西进,越过曼尼普尔山脉,直取英帕尔和迪马布尔。”
刘潇一边听着叶挺将军的解说,心里一边盘算了起来。叶挺将军说完,刘潇对大家说到:“还有谁要补充的?”
徐向前将军和白崇禧将军对视了一眼,视乎有话要说。
刘潇一看,张口问道:“白将军可是我们的小诸葛,您有什么要补充的。”
白崇禧一看委员长点了自己的将,于是站起来说道;“如果把西南野战军的东瀛师团从密支那撒出去,翻越过曼尼普尔山脉,在反击战役发起后,直接攻击迪马布尔,给英军的震动会更大,也有利于战役后期的发展。” ↑返回顶部↑
毛爷爷看待问题历来不拘一格,其眼光不仅仅盯住现在,更是从历史发展的规律着眼于未来,这样超乎常人的能力正是刘潇最佩服的地方。
所以当大家还在回味毛爷爷刚才那句话的时候,刘潇已经开始理解毛爷爷话中的含义了。
毛爷爷深深的吸了一口,扭头看了刘潇一眼,见刘潇的眼中闪现出立即和钦佩的目光,也点了点头。
毛爷爷接着说道:“现有的缅印边境有两、三千公里长,英国人的部队占据着极为有利的位置。由于有吉大港、迪马布尔铁路和几条公路的运输保证,进可对我发起突然攻击,直取缅甸地区中北部的曼德勒、蒙育瓦、仁安羌,退可依据曼尼普尔山脉险峻的地势,阻击和消耗对方。
而我方,由于从现在的兵力集结地曼德勒到英帕尔或迪马布尔,有几百公里之遥,山区没有一条正式完好的公路,部队的弹药食品难以保障。特别是这些地段在马上就要到来的雨季中,将变得难以通行。因此在边境线上对英国人的反击,部队的伤亡必然上巨大的。
一切军事行动的指导原则,都根据于一个基本的原则,就是:尽可能地保存自己的力量,消灭敌人的力量。关于这一点,我在《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着重谈到过。
如果我们现在开始反击,必将与英国人的进攻部队迎头相撞上去,即使获得了胜利,我们还有多少力量再用于对敌人发动进攻的出发地进行打击呢。这样一来,我们除了消灭对方一部分有生力量外,并没有改变总的战争趋势,英国人什么时候向做动作,还可以再来。
这一次英国人既然愿意把原来防守的部队拉出来,主动到缅甸和我们打一仗,那我们为何不能先放弃一部分地盘,把部队集中起来,在一个有利于我的地方,突然给予对方猛烈的打击,并乘势夺取对方发动进攻的出发地,彻底改变缅印边境不利于我们的战略态势。
打架的时候,张开手指你只能是扇对方的耳光,可如果把手收回来,握成了拳头再打出去,我想,会有什么效果大家都应该知道吧。
好了,我哪儿还有一个会议要开,今天就和大家聊到这。”
说罢,毛爷爷站起身来,全体军事委员会的成员们也急忙跟着站起身,把毛爷爷送出了会议室。
回到座位上的人们,一个个在哪儿发呆,回想着毛爷爷的那番话。
李济深老将军半晌开口说道:“毛先生真乃神人也,难怪当年老蒋花费了那麽多的心血,就是没有能把红军消灭掉啊!”
听得此话,坐在旁边的朱德老将军手端着茶杯笑而不语,脸上露出了得意的笑容。
白崇禧、徐向前和叶挺三位将军,以及新加入到军事委员会来的彭德怀和林彪等人,这个时候已经在地图前比划起来,几个人还不时的在那儿小声的争论着。
列席参加会议的空军司令王耀中和海军司令肖劲光,站在一边旁听着他们的讨论,并不时的回答着他们提出的问题。
见大家在那儿热烈的讨论着,军事委员会其他成员都把目光转向他们。刘潇说道:“几位将军,把你们讨论的议题说出来,让我们大家一块听听。”
几位将军在哪儿谦虚了一下,最后决定由叶挺将军在哪儿进行说明,其他人都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来。
叶挺将军手拿着教鞭指着地图说道:“我们认为,此次对进攻我缅甸地区的英国军队实施的打击分为而不来走。
第一阶段,我军逐步后撤,防止伊洛瓦底江和亲敦江之间的河套地带,将英军放进来。具体的防御部署为:
在缅北地区,我军以密支那为中心,坚守孟密、瑞古、莫岗和加迈,防止英军的进一步深入,给我军下面的打击行动造成侧翼威胁;
在缅甸中部,西南野战军主力以伊洛瓦底江为界,坚守伊洛瓦底江东南岸,拖住并消耗敌人,同时做好随时出击的准备。
第二阶段,我军采取左右包抄的战术,将英国人消灭在伊洛瓦底江和亲敦江之间的河套地带。具体的计划是:
我军迅速从云南、四川调集不少于两个集团军的部队进入战区,并分别集中于抹古和蒲甘地区;
在完成上述部署后,从抹古德贝金出发的右翼部队,渡过伊洛瓦底江向西直插丹西地区;由蒲甘出发的左翼部队,渡过伊洛瓦底江之后,向北一路攻占缅因、萨林基和蒙育瓦对面亲敦江一线。将英军部队封锁合围在伊洛瓦底江和亲敦江之间的河套地区,并加以消灭。之后部队挥师西进,越过曼尼普尔山脉,直取英帕尔和迪马布尔。”
刘潇一边听着叶挺将军的解说,心里一边盘算了起来。叶挺将军说完,刘潇对大家说到:“还有谁要补充的?”
徐向前将军和白崇禧将军对视了一眼,视乎有话要说。
刘潇一看,张口问道:“白将军可是我们的小诸葛,您有什么要补充的。”
白崇禧一看委员长点了自己的将,于是站起来说道;“如果把西南野战军的东瀛师团从密支那撒出去,翻越过曼尼普尔山脉,在反击战役发起后,直接攻击迪马布尔,给英军的震动会更大,也有利于战役后期的发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