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廿六章 房玄龄的选择(二)(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要么,徐、苏归顺天策府。
  亦或者,李世民抑制住徐、苏二人的兵马,使平江左首功,不至于花落别家。
  归顺?
  李世民肯定是举双手双脚赞成。
  如果徐世绩和苏定方愿意投靠天策府的话,他势必如虎添翼。
  秦琼也好,程咬金也罢,是战将,而非帅才。就这一点而言,李世民心里很清楚。
  李靖现在不在身边,而王通则长于谋略,不擅兵事。
  他又怎么不希望,徐世绩和苏定方的投奔呢?
  在前来荆门前,李世民不是没有派人探听徐、苏二人的口风。但反馈来的结果,令李世民大失所望。徐世绩也好,苏定方也罢,态度很暧昧。虽然没有拒绝,却也没有答应。
  事实上,没有答应,就是拒绝!
  徐、苏对李言庆的忠诚,颇让李世民嫉妒。
  其实,对于李言庆麾下那帮子人,李世民可谓眼红无比。
  杜如晦刚直善断;罗士信勇猛无敌;刘黑闼诡诈灵活,辛文礼沉稳老辣……可偏偏这些人对李言庆可谓忠心耿耿。李世民之前派人去试探杜如晦等人,结果也不甚满意。
  至于徐世绩,那是李言庆的发小。
  而苏定方,更是两代人为李言庆效力。
  此外,尚有裴行俨和薛万彻,和李言庆交往密切。
  薛收呢,才华出众,名声显赫,为人清高桀骜,却对李言庆赞不绝口……李言庆,李言庆,李言庆!
  不管到哪儿都会听到李言庆的名字。
  哪怕是驻扎夔州的时候,李世民也时常听到李言庆这三个字。
  夔州属于巴蜀,山民俚僚众多。偏偏李言庆还是俚僚的驸马,连僚人都愿臣服于他。
  李言庆这三个字,给李世民带来了太大的压力。
  如果没有李言庆的话,徐世绩和苏定方就算不肯归顺,李世民也不介意他二人夺取功勋。可现在的问题是,这两人若夺了首功,势必会记在李言庆的名下。哪怕李言庆现在被扔在岭南蛮荒之所,还是可以给李世民带来无穷无尽的困惑。
  而今,看李道玄的状况……李世民犹豫片刻,沉声道:“房玄龄沉稳老辣,诡计多端。
  唇亡齿寒的道理他很清楚,只是你这边若不露出破绽,他断然不会上当……房彦谦之死,令萧隋正处在动荡之中。一俟张仲坚缓过这口气来,定然会把房玄龄这八万悍卒,抽调回江左。如此一来,即便是平定后梁,那么下一步攻取江左,势必会收到巨大影响……十九弟,孤实不欲将士们白白丧命,所以决意将房玄龄消灭于江水之畔。
  我需要你让出兵权,同时命徐、苏二将陈兵历阳和江阳两地,暂不跨江出击。
  徐苏休兵,萧隋必然会松懈下来,也不会急于抽调京山兵马。
  这样,孤可以争取足够的时间,来消灭房玄龄杜伏威所部……只是,你需受些委屈,同时还要前往庐州,为孤劝说徐、苏两人,尽量拖延时间,以换取战机。”
  李道玄不露声色,可是在心里面,却不由得一声叹息。
  一种失落感受,油然而生。
  他说不清楚这是什么缘故,只是觉得很失望。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