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2章(2 / 4)
叶蔓君愕然了一下,她倒没想到那阴柔男居然是这样的人,看他之前挺拽的,居然连死都怕,实在是让她不禁有几分鄙视。“我倒还没有想到这一茬,他们既然怕死那就好办了,我们倒是可以用兄妹二人向蒙国讨得点好处,听夫君说,这察哈小王爷可是蒙国兵马大元帅平南王的独生爱子,他就这么一个继承人,为了这儿子一定什么代价都愿付。”
滕侧妃只顾出气,倒是还没了解到有这内幕,随后眼里光芒一闪,“这倒是个好消息,也罢,既然这对可恶的兄妹对我儿有用,我也就饶过他们一回,哼。”
说到底仍旧计较得很。
叶蔓君本以为要费一番唇舌才能劝服自家婆母,没想到滕侧妃居然如此好说话,一时间还有几分不相信,随后抚了抚胸口,看了这场共患难最大的收获就是她与滕侧妃真正地建立起情感,这么一想,她方才觉得被掳一事也并非全是坏事。
当然前提是她与滕侧妃都能保得命,若果连命都保不住,那就妥妥是件坏事了。
有了这样的共识,滕侧妃也就没往死里折腾宝珠兄妹二人,就连察哈小王爷发炎的伤口也得到救治,算是勉强保住一条命,不过一想到前景,这位本来长相就够阴柔的小王爷整张脸都布满了阴鸷之色。
等叶蔓君的胎安得差不多要起程回去之时已是十天后的事情了,临离去之时,少不得大家赏赐了一番会做的土财主夫妻二人,让这对夫妻大喜望外,总算没白忙活一场。
一行人刚启程几天就遇上汝阳王朱翌派来接应的朱子佼。
朱子佼在听到嫂子叶蔓君有了身孕,也大喜望外,这样一来他与妻子的压力就减少不少,省得滕侧妃老看他一家子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所以他诚挚地向嫂子叶蔓君恭贺。
叶蔓君含笑地与他闲话家常了几句,重点还是问了问弟妹滕纱纱的近况,朱子佼笑着说身子越发笨重人更发懒了些,逗得叶蔓君笑容不止。
惟有坐在马车一旁的滕侧妃不以为然,她由头到尾都不喜欢安侧妃母子,当初儿子要保这对母子时,她就不高兴,哪怕朱子佼娶了她娘家侄女为妻,她的态度还是一如既往没有改变。
等朱子佼被兄长朱子期唤去回话之后,她方才拉着儿媳妇的手道,“你现在怀了身孕,这防人之心不可无,对于五房的人得远着些,莫看纱纱是我内侄女,这丫头以往也是野心大的,现在收敛了也不知道是不是真心悔过,反正避着他们便是。”
叶蔓君倒没有自家婆母这般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她看得出来朱子佼夫妻都没有心去争王位,不过那位安侧妃就难说了,思及此,她点了点头,“婆母,儿媳妇晓得如何做,其实小叔子与弟妹都是好的,就是安侧妃是否真放下了野心,这点难说而已……”
“总之你听我的准没错。”滕侧妃道,“安侧妃那人我了解得很,她哪会甘心?只不过形势比人强,不得不低头做小伏祗罢了。”对于这昔日手下败将,她更是嗤之以鼻。
叶蔓君见状,也没有再辩,有些事情辩不清说不明的,滕侧妃这人的爱恶太分明,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会这么想于她而言倒也合理。
对于自家儿媳妇这乖巧的样子,滕侧妃哪有不欢喜的?更是亲昵地拍拍她的手,“等孩子平安落了地,我们才算是胜利了一半。”
至于另一半,自然是得把继承人平安拉扯大才行,不然如之前那位被阴谋害死的汝阳王世子就糟了。
一想到那位无缘的前未婚夫,叶蔓君身上的气势就是一凛,她确是不能掉以轻心,等着要她儿子命的人可是不少,这防心一天都不能放下,除非她儿子将来继承了王位并且有了自保能力。
叶蔓君的沉默,让滕侧妃原本的好心情也受了影响,两人都明白这未出世的孩子要活到成年,她们都得付出不少莫大的精力。
身处江南的叶旭尧也收到了最新的飞鸽传书,看到那张小纸条上所写的内容,他冰冷的脸上渐渐如冬雪初融,至少看来有了几分人间气息。
把这纸条放在火上烧掉之后,他立即坐下来写了封家书交给匪鉴让人赶紧送回京城给母亲,妹妹有孕,母亲应该会高兴得彻夜难眠。
不过活捉了蒙国平南王一对儿女的事情,他斟酌了一二,还是提笔开始写上呈给皇帝朱翊的密折,这是国家大事,他不能瞒下,估计这会儿皇帝八成也得到了消息,他就更要做出姿态来。
汝阳城一向是个敏感话题,加上叶蔓君已是汝阳王妃,他叶旭尧身为其兄长就更不能在这问题上含糊,胳膊拧不过大腿,再说皇帝对他还是有知遇之恩的,于理于情,他就更不能态度模棱两可。
清晨到来之时,经过几番修改,他终于把这份密折写好,一再检查措辞得当,这才把密折合上锁到小箱子里面,郑重地交给匪鉴送回京城呈给皇帝。
匆匆用过早膳,他没在这官邸多呆,而是让人备马准备前去受灾严重的地方视察,不过一出衙门口,就看到面前的人流长龙,他的眉头不由得皱紧,朝匪石道,“怎么回事?”
“回爷的话,长公主的女儿那位周家姑娘正在做善事,做粥救济灾民,所以这才大排长龙。”匪石禀报道。
叶旭尧的眉尖紧皱,这周家姑娘他印象不深,不过这么做给人感觉太刻意,显得是故做姿态,他的心下顿时大恶之。
周雪柔正在柔声吩咐人群保持排除,不要争抢,还当场演示了一番什么叫粥稠浮筷不沉的景象,表明自己的善心。
受灾的民众看到周雪柔如此有善心,哪怕隔着面纱看不清她的长相,但对她好一番歌颂,直说她是天上下凡的仙子。
周雪柔听得眉眼都带早上了笑意,果然还是娘说得对,这不过是随便唤人熬点粥就能换得好名声,确是一本万利之事,她之前倒是没能想通,反而在灾情来临之时让人驱散灾民,又眼高于顶瞧不起这群贱民,这才导致灾民冲进长公主府放肆。 ↑返回顶部↑
滕侧妃只顾出气,倒是还没了解到有这内幕,随后眼里光芒一闪,“这倒是个好消息,也罢,既然这对可恶的兄妹对我儿有用,我也就饶过他们一回,哼。”
说到底仍旧计较得很。
叶蔓君本以为要费一番唇舌才能劝服自家婆母,没想到滕侧妃居然如此好说话,一时间还有几分不相信,随后抚了抚胸口,看了这场共患难最大的收获就是她与滕侧妃真正地建立起情感,这么一想,她方才觉得被掳一事也并非全是坏事。
当然前提是她与滕侧妃都能保得命,若果连命都保不住,那就妥妥是件坏事了。
有了这样的共识,滕侧妃也就没往死里折腾宝珠兄妹二人,就连察哈小王爷发炎的伤口也得到救治,算是勉强保住一条命,不过一想到前景,这位本来长相就够阴柔的小王爷整张脸都布满了阴鸷之色。
等叶蔓君的胎安得差不多要起程回去之时已是十天后的事情了,临离去之时,少不得大家赏赐了一番会做的土财主夫妻二人,让这对夫妻大喜望外,总算没白忙活一场。
一行人刚启程几天就遇上汝阳王朱翌派来接应的朱子佼。
朱子佼在听到嫂子叶蔓君有了身孕,也大喜望外,这样一来他与妻子的压力就减少不少,省得滕侧妃老看他一家子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所以他诚挚地向嫂子叶蔓君恭贺。
叶蔓君含笑地与他闲话家常了几句,重点还是问了问弟妹滕纱纱的近况,朱子佼笑着说身子越发笨重人更发懒了些,逗得叶蔓君笑容不止。
惟有坐在马车一旁的滕侧妃不以为然,她由头到尾都不喜欢安侧妃母子,当初儿子要保这对母子时,她就不高兴,哪怕朱子佼娶了她娘家侄女为妻,她的态度还是一如既往没有改变。
等朱子佼被兄长朱子期唤去回话之后,她方才拉着儿媳妇的手道,“你现在怀了身孕,这防人之心不可无,对于五房的人得远着些,莫看纱纱是我内侄女,这丫头以往也是野心大的,现在收敛了也不知道是不是真心悔过,反正避着他们便是。”
叶蔓君倒没有自家婆母这般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她看得出来朱子佼夫妻都没有心去争王位,不过那位安侧妃就难说了,思及此,她点了点头,“婆母,儿媳妇晓得如何做,其实小叔子与弟妹都是好的,就是安侧妃是否真放下了野心,这点难说而已……”
“总之你听我的准没错。”滕侧妃道,“安侧妃那人我了解得很,她哪会甘心?只不过形势比人强,不得不低头做小伏祗罢了。”对于这昔日手下败将,她更是嗤之以鼻。
叶蔓君见状,也没有再辩,有些事情辩不清说不明的,滕侧妃这人的爱恶太分明,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会这么想于她而言倒也合理。
对于自家儿媳妇这乖巧的样子,滕侧妃哪有不欢喜的?更是亲昵地拍拍她的手,“等孩子平安落了地,我们才算是胜利了一半。”
至于另一半,自然是得把继承人平安拉扯大才行,不然如之前那位被阴谋害死的汝阳王世子就糟了。
一想到那位无缘的前未婚夫,叶蔓君身上的气势就是一凛,她确是不能掉以轻心,等着要她儿子命的人可是不少,这防心一天都不能放下,除非她儿子将来继承了王位并且有了自保能力。
叶蔓君的沉默,让滕侧妃原本的好心情也受了影响,两人都明白这未出世的孩子要活到成年,她们都得付出不少莫大的精力。
身处江南的叶旭尧也收到了最新的飞鸽传书,看到那张小纸条上所写的内容,他冰冷的脸上渐渐如冬雪初融,至少看来有了几分人间气息。
把这纸条放在火上烧掉之后,他立即坐下来写了封家书交给匪鉴让人赶紧送回京城给母亲,妹妹有孕,母亲应该会高兴得彻夜难眠。
不过活捉了蒙国平南王一对儿女的事情,他斟酌了一二,还是提笔开始写上呈给皇帝朱翊的密折,这是国家大事,他不能瞒下,估计这会儿皇帝八成也得到了消息,他就更要做出姿态来。
汝阳城一向是个敏感话题,加上叶蔓君已是汝阳王妃,他叶旭尧身为其兄长就更不能在这问题上含糊,胳膊拧不过大腿,再说皇帝对他还是有知遇之恩的,于理于情,他就更不能态度模棱两可。
清晨到来之时,经过几番修改,他终于把这份密折写好,一再检查措辞得当,这才把密折合上锁到小箱子里面,郑重地交给匪鉴送回京城呈给皇帝。
匆匆用过早膳,他没在这官邸多呆,而是让人备马准备前去受灾严重的地方视察,不过一出衙门口,就看到面前的人流长龙,他的眉头不由得皱紧,朝匪石道,“怎么回事?”
“回爷的话,长公主的女儿那位周家姑娘正在做善事,做粥救济灾民,所以这才大排长龙。”匪石禀报道。
叶旭尧的眉尖紧皱,这周家姑娘他印象不深,不过这么做给人感觉太刻意,显得是故做姿态,他的心下顿时大恶之。
周雪柔正在柔声吩咐人群保持排除,不要争抢,还当场演示了一番什么叫粥稠浮筷不沉的景象,表明自己的善心。
受灾的民众看到周雪柔如此有善心,哪怕隔着面纱看不清她的长相,但对她好一番歌颂,直说她是天上下凡的仙子。
周雪柔听得眉眼都带早上了笑意,果然还是娘说得对,这不过是随便唤人熬点粥就能换得好名声,确是一本万利之事,她之前倒是没能想通,反而在灾情来临之时让人驱散灾民,又眼高于顶瞧不起这群贱民,这才导致灾民冲进长公主府放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