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姚耀荣和孙云芳也不再担心明年的吃食了。孙云芳和姚耀荣在收获后给镇上的姑婆和外婆家送了些。外婆秦月娥心里的担忧也随着姚家村丰收松懈了下来。
  秋收时,学校放了农忙假,姚明珠在割完稻谷的田里寻找掉落的麦穗。
  村里的小孩基本全都在干这活,一天要是运气好,能捡一小篮子麦穗,搓出一碗的稻谷的,能够姚明珠吃个两天了。所以十多天下来姚明珠捡的也有点分量的。
  而还有些嘴馋的男孩子则捡麦穗的空余时间里,在田里靠角落的地方寻找空洞,然后沿着洞掰开,能见到肥肥的黄鳝。还有的则在水田里寻找野鸭蛋,野鸡蛋之类的。
  这些都是这个丰收的时节带来的,村里经常利用这些改善生活。
  姚耀荣和孙云芳收割水井边田里稻谷时,摸了八条黄鳝和十个野鸭蛋。
  姚奶奶做主送了三条给了田家,三条给镇上姚明珠外婆家。十个蛋姚奶奶则留了下来,准备给家里人吃,毕竟秋收农忙时最是磨人的。
  黄鳝是姚明珠送到田家的,田家的大人没有在家,只有田昭丽的妹妹田昭华和小弟在院子里挖泥巴玩,姚明珠让田昭华拿出一个盆子盛了水,然后放在里面后回了家。没想到第二日上工时,田昭丽竟然对姚明珠说了谢谢。
  而姚家剩余的两条黄鳝,姚奶奶用清水养了一天后混合着院子里长出的新鲜土豆和白菜炖了,姚家四人算是打了一顿牙祭。
  只是秋收的喜悦还未散去,村干部给大伙泼了一阵冷水。
  姚家村的土地要全部上缴了。县里颁布了通知,要改村里生产队的模式。
  姚家村的村民才刚刚尝到了自己生产的甜头就被收回土地,大伙的心情可想知道。
  只是细胳膊拧不过大腿,村民终究是把手里的田地退还给了村委。
  这一次的生产模式在以前的基础上有了很大的改变。那就是村民所有的活计,按照劳动强度给出了工分,村民不再领活上工了,而是所有的人一起上工。
  以后上工就按照工分来计算了。粮食则每年发放两次,一次是在秋收稻谷交了供应粮后,一次是在收割小麦后。至于发放的标准是根据工分的多少。而工分高的粮食多,工分低的就少。听起来很公平的。
  同时还有一个好消息。
  村里以后,每个月会跟城里一样发各种基本物品的票,到时候按照票上对应的数进行采购。只是像工业劵之类依旧是没有的。
  这一次秋收的粮食上交供应粮后,村里给每个村民分了粮食以及各种票。至于工分则是从分粮后的第二天开始计算。
  村里的干部花了几日,把村里的秋收后的活计全部划分了出来,然后每种活计选了一个小队长,小队长负责这个队的人员安排和分值统计。
  村里无论男女老少都得开始干活了。
  因为今年丰收,村里有了富余。
  为了增大产值,村里换了些牲畜,增加牲畜养殖,来年也能过个好年月。
  村里这次一共买了五十头牛,一百十头羊和五百只鸡和鸭,以及一百头猪。
  这是村里跟县里拿粮食换的,前两年,村里饥荒最严重的时候,村里能吃的东西都被吃了。后面两年村里的牲畜一直没有养起来。
  这一次也是田梗生想发展村里的牲畜提出来的,毕竟这一块在农村是个大头。
  而为了补偿村民,村干部告诉大家可以领牲畜回家养。
  不过,村里规定了每只牲畜的任务。比如一头牛,领养的人得负责牛一年的吃食,并要给村里提供二十背篓的牛粪。同时,成年的牛还得负责产子的事情。而对于猪和养以及鸡鸭,队里则称了初始的重量,按照往年的生长,规定了时间和达标的重量。
  完成任务的是八个工分,没有达到规定的数值,则按照比例来减少工分。
  关于鸡鸭还有个新的好消息,那就是鸡蛋上交的数量每只鸡每天只上交一个鸡蛋。多余的就是自己的。
  村民听到这个消息都沸腾了,鸡鸭这些活计根本不用费很多心思打理的,,只要能攒下鸡蛋鸭蛋,第二波孵化出来就是自己的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