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2 / 4)
雅歌相信长孙氏不是不知道这样频繁生子的坏处的,毕竟她十三岁就嫁给李世民为妻,却是在十八岁的时候才怀孕产子。她应当是对医术有所了解的,可惜现实却逼迫得她不得不做出如此选择。
武德元年李世民被封为亲王,同年李世民娶隋炀帝次女。基于此,长孙氏只能选择怀孕。而幸好她也成功了,看看李恪,与李承乾同年出生,差的不过就是月份。
既然开始生了,长孙氏自然就无法再避孕。她所出子女越多,她在秦王府的地位才会更稳固。比起隋炀帝次女带来的杨家残存于长安和皇宫的势力,长孙氏背后的势力实在是无法与她相比。
长孙氏不是没有手段,而是她无法再施展。想想前几年李世民的后院没有一个孩子出生,直到她怀孕之后才有人跟着接连怀孕,这其中要是没有什么猫腻,雅歌才不相信!
接连产子还是伤了长孙氏的根基,有了二子一女后,她开始注意避孕。到了贞观元年李世民登基将八岁的李承乾立为太子之后,才又开始怀孕产子。这位皇后确实是智计卓绝将很多事都算计好了,而她最厉害之处还是在于她的眼光没有只局限于后宫之中,政事上她对李世民的帮助也很大,并且,没有引起李世民的丝毫忌惮!
雅歌觉得这一点他一定得好好学习他这个母亲才是,她是他借鉴的最好对象,虽然还有细微处的不同,但对他的帮助也确实很大。
时间过得很快,当李泰成为兄控和妹控,李丽质也成为一名气质娴雅颇具才名的郡主之后,武德九年六月终于来到了。
六月初四,雅歌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改变了历史。
历史上玄武门兵变的时候,长孙氏是被李世民伉俪情深的带去了玄武门避难,而李承乾却被留在了秦王府中。还八岁的他或许并不明白倒底发生了什么事,但一夜之间那些跟他年龄相近的、曾经在皇宫大内一同玩耍过的堂兄弟全都消失了,身边人甚至不准他再提起那些名字。
尤其是事发的那一个清晨,作为李世民继承人的他却被父母抛在秦王府里,无助的听着外面厮杀声的李承乾,该是何种想法?
在那个年代,男人对子嗣应该比对妻子更看重才是,可李世民却带上了长孙氏而不带他们的儿子。也许有人会说这是李世民对他们孩子的保护,毕竟玄武门也算不上多安全,秦王府才是更安全的地方。
可实际上呢?
为了玄武门事变,李世民将他所能动用的力量全部安排在了那里。天策府诸将士,他手下的精兵,秦王府留下的,不过只是几名侍卫。
如若玄武门事变失败,李世民还可以靠着这些心腹部下逃离,可被他留在秦王府的那些妻妾孩子呢?难道说,他就这么相信李渊和李建成在他做出如此大逆不道的事之后,他们还不会对他的子嗣出手?还是说,李世民有绝对的自信,他肯定不会失败?!
雅歌不是李世民,所以不知道他的想法,但他毕竟不是历史上那个真正只有八岁的李承乾。他所表现出来的心智,比八岁的孩子早熟了许多却又不会太过。而他和李世民之间,也不只是君臣之间的关系,因这八年间李世民还不是君王。
虽说武德七年之前李世民大部分时间都在外征战,但作为长孙氏长子的他还是能在李世民每次回来的时候和他亲近一番的。自己的儿子和李世民关系好,长孙氏自然是乐见其成并且愿意不着痕迹的帮自家儿子一把的。所以雅歌与李世民之间,还真有那么几分父子情谊在里面。
跟随在长孙氏的身后,雅歌仪态端庄,腰间悬一与他身高相宜的佩剑,英气与儒雅并存,在李世民的属下们不禁眼前一亮,觉得此次兵变又多了几分胜利的筹码。
秦王殿下的嫡长子之名乃当今皇帝李渊所赐,“承乾”二字意味着什么,明白的人都是心知肚明的。而这位皇孙的气度和风仪,也不得不让他们也感叹出声。真不愧是他们秦王殿下和秦王妃的长子!
雅歌从这些人的脸上就可以大致猜到他们在想些什么,这就是李世民愿意带着他来的最大原因?不愧是唐太宗,与长孙氏是天生一对。他们都是那种将一切都算计进去的人,难怪彼此之间会那般的和谐。
只是,不是说人一般都不会喜欢和自己太过相近的人吗?还是说,这一对是个例外。
微微垂目,雅歌嘴角的微笑不变,眼里的冷漠和嘲讽一闪而逝。如果长孙皇后不是他的任务目标的话,他和她,也不会成为现在这样母慈子孝的关系。有过现实世界里慕容夫人的母爱,长孙氏这样思虑太多的母爱,雅歌是无法毫无芥蒂的全盘接受的。
果然还是不喜欢皇家啊,大家一起演戏什么的……慕容家的人就算再有自己的打算,但至少怎么都是团结的。家规在那放着,也不会有什么争权夺利的事出现。有本事自己出去创造属于自己的财富和势力啊,都盯着这一亩三分地做什么!
这些人不知道,雅歌可是很清楚这个世界有多大!只要各种科技跟得上,那么多无主的土地足够李唐世家的子弟瓜分!
唐朝公主嫁到世界
第一百零六章
李世民与他的心腹商议着做最后准备,雅歌则是跟随长孙氏一同慰问三千将士。历史上只有长孙皇后一人做的事,现在却有他的陪同,并且,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才是此次慰问的主角。
毕竟,作为李世民所承认的继承人,这些人也是他的未来属下。
玄武门事变对雅歌来说只是史书上的一段文字记载。当真正经历这一切的时候,他才发现,那寥寥数字的记载在现实中是多么的残酷。将对将兵对兵,皇者的宝座都是踏着血路才能坐上去。无论是李建成和李元吉对李世民的猜忌和压制,还是李世民的不甘,都在此时全部爆发了出来。
太子和齐王终究棋差一招,没有想到李渊和他们的手下里会有人被李世民所收买,他们想要镇压秦王的计划都已经被李世民所熟知。李世民直接率领天策府上将们攻入玄武门,让他们措手不及。
李元吉三次搭箭射向李世民,由于紧张和心急弓未能拉满,箭没能射中,李世民却搭弓直接将李建成射死。尉迟恭带领的骑兵七十人相继赶到,其中一人用箭射中了李元吉,让他跌下马来。 ↑返回顶部↑
武德元年李世民被封为亲王,同年李世民娶隋炀帝次女。基于此,长孙氏只能选择怀孕。而幸好她也成功了,看看李恪,与李承乾同年出生,差的不过就是月份。
既然开始生了,长孙氏自然就无法再避孕。她所出子女越多,她在秦王府的地位才会更稳固。比起隋炀帝次女带来的杨家残存于长安和皇宫的势力,长孙氏背后的势力实在是无法与她相比。
长孙氏不是没有手段,而是她无法再施展。想想前几年李世民的后院没有一个孩子出生,直到她怀孕之后才有人跟着接连怀孕,这其中要是没有什么猫腻,雅歌才不相信!
接连产子还是伤了长孙氏的根基,有了二子一女后,她开始注意避孕。到了贞观元年李世民登基将八岁的李承乾立为太子之后,才又开始怀孕产子。这位皇后确实是智计卓绝将很多事都算计好了,而她最厉害之处还是在于她的眼光没有只局限于后宫之中,政事上她对李世民的帮助也很大,并且,没有引起李世民的丝毫忌惮!
雅歌觉得这一点他一定得好好学习他这个母亲才是,她是他借鉴的最好对象,虽然还有细微处的不同,但对他的帮助也确实很大。
时间过得很快,当李泰成为兄控和妹控,李丽质也成为一名气质娴雅颇具才名的郡主之后,武德九年六月终于来到了。
六月初四,雅歌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改变了历史。
历史上玄武门兵变的时候,长孙氏是被李世民伉俪情深的带去了玄武门避难,而李承乾却被留在了秦王府中。还八岁的他或许并不明白倒底发生了什么事,但一夜之间那些跟他年龄相近的、曾经在皇宫大内一同玩耍过的堂兄弟全都消失了,身边人甚至不准他再提起那些名字。
尤其是事发的那一个清晨,作为李世民继承人的他却被父母抛在秦王府里,无助的听着外面厮杀声的李承乾,该是何种想法?
在那个年代,男人对子嗣应该比对妻子更看重才是,可李世民却带上了长孙氏而不带他们的儿子。也许有人会说这是李世民对他们孩子的保护,毕竟玄武门也算不上多安全,秦王府才是更安全的地方。
可实际上呢?
为了玄武门事变,李世民将他所能动用的力量全部安排在了那里。天策府诸将士,他手下的精兵,秦王府留下的,不过只是几名侍卫。
如若玄武门事变失败,李世民还可以靠着这些心腹部下逃离,可被他留在秦王府的那些妻妾孩子呢?难道说,他就这么相信李渊和李建成在他做出如此大逆不道的事之后,他们还不会对他的子嗣出手?还是说,李世民有绝对的自信,他肯定不会失败?!
雅歌不是李世民,所以不知道他的想法,但他毕竟不是历史上那个真正只有八岁的李承乾。他所表现出来的心智,比八岁的孩子早熟了许多却又不会太过。而他和李世民之间,也不只是君臣之间的关系,因这八年间李世民还不是君王。
虽说武德七年之前李世民大部分时间都在外征战,但作为长孙氏长子的他还是能在李世民每次回来的时候和他亲近一番的。自己的儿子和李世民关系好,长孙氏自然是乐见其成并且愿意不着痕迹的帮自家儿子一把的。所以雅歌与李世民之间,还真有那么几分父子情谊在里面。
跟随在长孙氏的身后,雅歌仪态端庄,腰间悬一与他身高相宜的佩剑,英气与儒雅并存,在李世民的属下们不禁眼前一亮,觉得此次兵变又多了几分胜利的筹码。
秦王殿下的嫡长子之名乃当今皇帝李渊所赐,“承乾”二字意味着什么,明白的人都是心知肚明的。而这位皇孙的气度和风仪,也不得不让他们也感叹出声。真不愧是他们秦王殿下和秦王妃的长子!
雅歌从这些人的脸上就可以大致猜到他们在想些什么,这就是李世民愿意带着他来的最大原因?不愧是唐太宗,与长孙氏是天生一对。他们都是那种将一切都算计进去的人,难怪彼此之间会那般的和谐。
只是,不是说人一般都不会喜欢和自己太过相近的人吗?还是说,这一对是个例外。
微微垂目,雅歌嘴角的微笑不变,眼里的冷漠和嘲讽一闪而逝。如果长孙皇后不是他的任务目标的话,他和她,也不会成为现在这样母慈子孝的关系。有过现实世界里慕容夫人的母爱,长孙氏这样思虑太多的母爱,雅歌是无法毫无芥蒂的全盘接受的。
果然还是不喜欢皇家啊,大家一起演戏什么的……慕容家的人就算再有自己的打算,但至少怎么都是团结的。家规在那放着,也不会有什么争权夺利的事出现。有本事自己出去创造属于自己的财富和势力啊,都盯着这一亩三分地做什么!
这些人不知道,雅歌可是很清楚这个世界有多大!只要各种科技跟得上,那么多无主的土地足够李唐世家的子弟瓜分!
唐朝公主嫁到世界
第一百零六章
李世民与他的心腹商议着做最后准备,雅歌则是跟随长孙氏一同慰问三千将士。历史上只有长孙皇后一人做的事,现在却有他的陪同,并且,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才是此次慰问的主角。
毕竟,作为李世民所承认的继承人,这些人也是他的未来属下。
玄武门事变对雅歌来说只是史书上的一段文字记载。当真正经历这一切的时候,他才发现,那寥寥数字的记载在现实中是多么的残酷。将对将兵对兵,皇者的宝座都是踏着血路才能坐上去。无论是李建成和李元吉对李世民的猜忌和压制,还是李世民的不甘,都在此时全部爆发了出来。
太子和齐王终究棋差一招,没有想到李渊和他们的手下里会有人被李世民所收买,他们想要镇压秦王的计划都已经被李世民所熟知。李世民直接率领天策府上将们攻入玄武门,让他们措手不及。
李元吉三次搭箭射向李世民,由于紧张和心急弓未能拉满,箭没能射中,李世民却搭弓直接将李建成射死。尉迟恭带领的骑兵七十人相继赶到,其中一人用箭射中了李元吉,让他跌下马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