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美元风暴(1 / 6)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上被称之为多哈大屠杀的惨剧,成为军事史上一段经为各个军事院校的教学重点。
  有些军事学者毕生致力于研究该次战例,探索其中的每一个细节,撰写了大量的相关文章、书籍。多哈之战,为这些学者提供了又一条谋生之路。
  间谍战、信息战、电子战与导弹密集攻击相结合,成为大多数国家,重点研究的项目。
  多哈导弹攻击的战果是如此辉煌,以至于世界各国,不论是强国还是小国,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以研制自己的战术地地导弹系统。
  人们在发现高科技武器的强大威力同时,也因此而看到了它的脆弱性。
  高科技武器精准打击的特性,让军队可以用相对更少(但也更昂贵)的武器,就达到或超过以前常规武器的战果。
  可伊拉克采用的强力干扰,用自残的方式,来遏制美军的高科技武器,取得了异乎寻常的效果。
  眼睛被蒙上、耳朵被堵上,高科技武器的战场表现,并不比常规武器强多少。
  而伊拉克灵活运用多种高科技产品,配合使用,却打了美军一个出奇不意,让自诩为世界上科技最发达的美国,尝到了惨败的滋味。
  无数的文章指出,美国走入了一个误区。
  他们在强调高科技的同时,却只顾埋头发展更精准的攻击手段,忽略了各种科技都有它自身地弱点。
  当美国人疯狂追求更高要求的单一性能时。这种装备的弱点,就暴露得更加充分。
  假如美国攻打的是一个相对弱小的国家,那这些装备的弱点,还可以被他们小心地隐藏起来。
  可是,能够独立制造出飞毛腿导弹,并被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虎视眈眈的伊拉克,集中力量,针对美军的弱点。研发出了相应地反击手段。
  傲慢自大的美军,想当然地以为伊拉克是砧板上的肉,可以任他们鱼肉。
  但事实给了他们当头一击,美军用惨重的人员伤亡,物资损失,明白了一个道理:你打别人的时候,别人也会打你!
  这个简单的道理,直到美军在导弹攻击下哀鸣的时候。才明白过来。
  所以,他们受到了惩罚!
  这场攻击的损失,美军一直秘而不宣,多哈兵营被封锁,任何人、任何记者都不准进入。
  美军中东司令部地新闻发布会,轻描淡写地向记者通报,多哈兵营遭到了萨达姆的导弹攻击,造成大量的建筑物毁损。但由于当时美军已经进入防空洞。所以实际伤亡并不大。
  记者们都哄然大笑。
  一个非永久性兵营,能有多少防空洞?
  能够让五万数字化部队、三万多军事后勤人员全部都躲进去?
  新闻发言人面不改色,继续说道。因为在萨达姆导弹攻击的时候,数字化部队指挥官布莱克中将始终坚守阵地。在殉爆尚未停止的时候,他就带领参谋班子巡视兵营损毁情况,不幸被一栋突然垮塌的大楼掩埋,以身殉职。
  他用华丽的词藻。将布莱克中将描述成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一个妻子眼中地好丈夫、儿女眼中的好爸爸,更是一个勇敢无畏的好军人!
  他声情并茂地演讲。只感动了少数情感丰富地记者。
  大多数人,都面无表情地望着他,等他话音一落,立刻提出一个又一个尖锐的问题:
  美军事前难道没有预料到萨达姆如此大规模的导弹攻击?
  多哈兵营屯兵数万,又是进攻的出发阵地,防御能力为什么如此脆弱?
  据内部消息证明,在这次攻击中,有部分阿拉伯士兵充当了伊拉克的眼线,并直接参与了攻击。请问在遍布伊拉克同情者地情况下,美国如何协调与中东国家的关系?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