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谋帝王心 第78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文国公、内阁首辅楚玉衡,几乎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新朝的构建与运作之中。
  他的智慧,不再用于战场上的奇谋诡计,而是转向了更为复杂精微的国家治理。
  在楚玉衡的主持下,一系列旨在恢复元气、安定民生的新政,以昭武帝的名义,迅速颁布天下:
  《均田令》与《劝垦令》:
  针对战乱后大量无主荒地和人丁稀少的问题,下令重新清查田亩,将无主荒地按丁口分配给无地、少地的流民,承认其所有权,并免除前三年的赋税。
  同时,鼓励百姓开垦生荒,新垦田地五年内不征税。此令如同甘霖,迅速安抚了动荡的流民,将人力牢牢吸附在土地上,奠定了国家稳定的基石。
  《轻徭薄赋令》:大幅降低全国,尤其是遭受战乱严重地区的田赋和丁口税,废除前朝各种苛捐杂税。
  楚玉衡亲自核算国库收支,以朔州积累为底,精打细算,确保在减轻百姓负担的同时,国家机器仍能有效运转。
  “藏富于民”的理念,首次被如此清晰地贯彻于国家政令之中。
  《考成法》与《肃贪令》:吏治是新政能否推行下去的关键。
  楚玉衡制定了极其严密的《考成法》,对各级官吏的政绩进行量化考核,优者升迁,劣者黜落。
  同时,配合以严厉的《肃贪令》,设立直属于内阁的监察御史,巡查地方,凡有贪墨受贿、盘剥百姓者,无论官职高低,一律从严从重处置。
  朔州时期培养的一批清廉干练的官员被迅速派往各地,作为新政的骨干。
  《兴商宽市策》:废除前朝对民间商贸的诸多限制,简化关市税卡,统一度量衡,由官府出资整修主要官道和漕运,保障商路畅通。
  鼓励各地发展特色手工业、矿业,并尝试由官府主导,与北方草原、西域诸国恢复并扩大互市。
  楚玉衡深知,商业流通是活跃经济、增加国库收入的活水。
  新政的推行并非一帆风顺,触动了地方豪强、旧有官僚的利益,暗中的阻力不小。
  但在萧彻掌握的军队强力震慑和楚玉衡高超的政治手腕下,任何阻碍都被迅速瓦解。
  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不过半年光景,各地奏报便陆续传来佳音:
  田野复苏:原本荒芜的田地上重新出现了劳作的身影,秋收时节,许多地方传来了久违的丰收消息。
  逃难的流民陆续返乡,拿着官府发放的田契和种子,眼中重新燃起了希望。
  市井重焕生机:城镇中的商铺陆续重新开张,往来商队明显增多,市集上货物琳琅满目,价格也趋于平稳。
  百姓脸上的菜色逐渐被红润取代,街头巷尾开始有了笑语。
  吏治清明:在严刑峻法和严格考核的双重作用下,官场风气为之一清。
  虽然不可能完全杜绝贪腐,但明目张胆的盘剥大为减少,官员办事效率也显著提高。
  一日,昭武帝微服出宫,在京城一处茶楼歇脚。
  邻桌几位老农模样的百姓正在闲聊。
  “老天爷开眼啊!新皇登基,这日子总算有盼头了!”一个老汉感慨道,“今年租子减了大半,家里终于能存下点余粮了。”
  “是啊,听说这还是那位文国公楚大人定的规矩,真是位青天大老爷!”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