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色铁轨 第19节(1 / 4)
“咦,不换地方了?”
“今天广场上人少,就在这里拍吧。西侧沙坑那边刚好没有人。你坐在秋千上,篮球就放在面前的地上。”她用纤细的手指比画出一个取景框,“你俯身与篮球对话,完美的构图。”
我叹了口气,在秋千上坐下。李子桐举起摄像机检查镜头的效果。旁观者的视线立刻聚拢过来,让我感觉芒刺在背。她说广场人少,是与平日里做对比的,实际上还是有四五个遛弯健身的老人,一对推着婴儿车,看起来像是年轻夫妇的男女。大概是摄像机很少见吧,他们无一例外,都像发现野生动物保护区偶然一现的珍稀动物似的观察着我们,窃窃私语。
“还是换个地方吧……”我恳求道。要在众目睽睽之下全神贯注地对着一个球说话,我的精神意念还未强大到这种地步。
“别担心,我试过了,这个角度拍不到其他人。”
“不是这个问题,这么多人看着呢,不尴尬吗?”
“不受外界的干扰,专心于演出可是演员的基本素养。连这点都克服不了怎么拍出好片子?”她毫不理会我的抗议,继续拍了下去。
第23章
拍摄活动一直持续到了初二学年的结束。我的脸皮厚度也因此磨砺到了极致,拍摄时有再多旁观者都无所谓,麻木了。暑假里,李子桐变本加厉,几乎每天都缠着我不放。好在以剧本的厚度估算,电影的剧情已经结束了大半,再忍忍就结束了。可料想不到,她竟提出了突破我底线的要求。
8月初的一天,气温高得像置身新疆馕坑烤炉一样。她把见面的地方定在了郊区的水库。由于零花钱见底,坐不起公交,我只好自行车去。到达的时候已经满身大汗了。
一见面我就忍不住抱怨,“为什么要选这么远的地方拍摄啊,市区不也有人工湖吗?”
“好啦,好啦,知道天热,你迟到了接近半小时我不也没说什么吗。”
她扔来一罐可乐,接到手发现完全不冰,但我还是一口气灌下半罐。
“快四十度了,尽量选有树荫的地方拍好吗?”我建议道。
“放心,等下就去一个特别凉快的地方。”
今天要拍的一幕是与篮球的告别:由于迟迟找不到其他活着的人类,少年放弃了继续寻找,在野外一处生态恢复得不错的地方定居了。可有一天,在少年睡着的时候,强风吹过,篮球落入了湖中,渐渐漂远消失。少年醒来后发现自己失去了唯一的朋友,悲痛欲绝。痛哭流涕之后,他终于再度踏上寻找其他人类的旅程。
原本应该是这样的,我连台词都背熟了。但李子桐突发奇想地改变了计划。
“我昨晚睡觉前想到了,单是拍摄事后少年哭喊的画面恐怕难以表现他的悲痛。太单薄了,而且你的演技又是……那样的。”
突然被指摘演技让我有些生气,但仔细想想自己确实没有拍哭戏的自信。别的不说,眼泪肯定挤不出来,于是只好叹了口气,“你想怎样?”
“我是这样打算的,”她紧张的咽下一口吐沫,“剧情改为由你下湖去追篮球。”
“啊?”
“就是说,借由少年不顾危险下水拯救篮球的画面,展现他对友谊的重视和决心。”
“喂喂。”我感到自己脸上的肌肉抽搐不已,“在这里下水?你来时没看到‘禁止垂钓和游泳’的立牌吗?”
“放心吧,这种事不会有人管的,湖对岸还有几个大叔在钓鱼呢。”
我顺着她的目光望向远处,还真有两个身穿迷彩服的中年人正在钓鱼。
“钓鱼或许可以,但你看这里的水质,就算再怎么降低标准也不算干净啊。”我死命地提出抗议。毕竟肉眼可见的——岸边都是淤泥,湖面上漂着大量浮萍,还有一条通体发白的死鱼。
她的瞳孔犹如太阳般炙热发亮,“拜托了,就当是为艺术的牺牲。”
“不行,这次绝对不行。而且我也没带泳衣。”
“用不到泳衣的,你就穿日常衣物下水就行,这样才有真实感。”
那拍完了怎么办,我穿着一身湿漉漉的衣服再回去?这女人到底有没有考虑过我的感受,感觉她只是把我当成了好用的工具。想到这里,我不由得生气起来。 ↑返回顶部↑
“今天广场上人少,就在这里拍吧。西侧沙坑那边刚好没有人。你坐在秋千上,篮球就放在面前的地上。”她用纤细的手指比画出一个取景框,“你俯身与篮球对话,完美的构图。”
我叹了口气,在秋千上坐下。李子桐举起摄像机检查镜头的效果。旁观者的视线立刻聚拢过来,让我感觉芒刺在背。她说广场人少,是与平日里做对比的,实际上还是有四五个遛弯健身的老人,一对推着婴儿车,看起来像是年轻夫妇的男女。大概是摄像机很少见吧,他们无一例外,都像发现野生动物保护区偶然一现的珍稀动物似的观察着我们,窃窃私语。
“还是换个地方吧……”我恳求道。要在众目睽睽之下全神贯注地对着一个球说话,我的精神意念还未强大到这种地步。
“别担心,我试过了,这个角度拍不到其他人。”
“不是这个问题,这么多人看着呢,不尴尬吗?”
“不受外界的干扰,专心于演出可是演员的基本素养。连这点都克服不了怎么拍出好片子?”她毫不理会我的抗议,继续拍了下去。
第23章
拍摄活动一直持续到了初二学年的结束。我的脸皮厚度也因此磨砺到了极致,拍摄时有再多旁观者都无所谓,麻木了。暑假里,李子桐变本加厉,几乎每天都缠着我不放。好在以剧本的厚度估算,电影的剧情已经结束了大半,再忍忍就结束了。可料想不到,她竟提出了突破我底线的要求。
8月初的一天,气温高得像置身新疆馕坑烤炉一样。她把见面的地方定在了郊区的水库。由于零花钱见底,坐不起公交,我只好自行车去。到达的时候已经满身大汗了。
一见面我就忍不住抱怨,“为什么要选这么远的地方拍摄啊,市区不也有人工湖吗?”
“好啦,好啦,知道天热,你迟到了接近半小时我不也没说什么吗。”
她扔来一罐可乐,接到手发现完全不冰,但我还是一口气灌下半罐。
“快四十度了,尽量选有树荫的地方拍好吗?”我建议道。
“放心,等下就去一个特别凉快的地方。”
今天要拍的一幕是与篮球的告别:由于迟迟找不到其他活着的人类,少年放弃了继续寻找,在野外一处生态恢复得不错的地方定居了。可有一天,在少年睡着的时候,强风吹过,篮球落入了湖中,渐渐漂远消失。少年醒来后发现自己失去了唯一的朋友,悲痛欲绝。痛哭流涕之后,他终于再度踏上寻找其他人类的旅程。
原本应该是这样的,我连台词都背熟了。但李子桐突发奇想地改变了计划。
“我昨晚睡觉前想到了,单是拍摄事后少年哭喊的画面恐怕难以表现他的悲痛。太单薄了,而且你的演技又是……那样的。”
突然被指摘演技让我有些生气,但仔细想想自己确实没有拍哭戏的自信。别的不说,眼泪肯定挤不出来,于是只好叹了口气,“你想怎样?”
“我是这样打算的,”她紧张的咽下一口吐沫,“剧情改为由你下湖去追篮球。”
“啊?”
“就是说,借由少年不顾危险下水拯救篮球的画面,展现他对友谊的重视和决心。”
“喂喂。”我感到自己脸上的肌肉抽搐不已,“在这里下水?你来时没看到‘禁止垂钓和游泳’的立牌吗?”
“放心吧,这种事不会有人管的,湖对岸还有几个大叔在钓鱼呢。”
我顺着她的目光望向远处,还真有两个身穿迷彩服的中年人正在钓鱼。
“钓鱼或许可以,但你看这里的水质,就算再怎么降低标准也不算干净啊。”我死命地提出抗议。毕竟肉眼可见的——岸边都是淤泥,湖面上漂着大量浮萍,还有一条通体发白的死鱼。
她的瞳孔犹如太阳般炙热发亮,“拜托了,就当是为艺术的牺牲。”
“不行,这次绝对不行。而且我也没带泳衣。”
“用不到泳衣的,你就穿日常衣物下水就行,这样才有真实感。”
那拍完了怎么办,我穿着一身湿漉漉的衣服再回去?这女人到底有没有考虑过我的感受,感觉她只是把我当成了好用的工具。想到这里,我不由得生气起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