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话事人 第841节(3 / 4)
就这么一句阴阳怪气的话,把万历皇帝整得大破防!
直接下旨要将岳元声等三人充军戍边,在群臣劝说之下才改为了罢官。
一直吵到了十一月,万历皇帝在寝宫暖阁召见首辅赵志皋。
“若林泰来在朝,彼辈安敢如此肆意欺天!”万历皇帝对首辅说。
这里没有别人,皇帝说话就很随意。
但以赵志皋的性格,却不可能跟着放飞自我,中规中矩的说:“陛下还是早定国本,以安中外人心。”
万历皇帝也被搞得很疲惫,眼看着皇子年纪渐长了,拖延借口越来越难找了。
便无奈的说:“先生可去向外朝宣示,明年开春后,使皇子出阁听讲。”
赵志皋大喜道:“陛下圣明。”
先让皇长子出阁学习,也算是一种隐形的地位确立了。
事情总要一步一步的解决,执拗的皇帝能开始让步就是好事。
作为首辅的他也烦透了国本之争,早解决早轻松。
但万历皇帝还想幺蛾子,又道:“皇长子、皇三子岁数相差不多,可以一并出阁听讲。”
刚大喜完的赵志皋差点就想甩袖子辞官,皇帝你这样假装“让步”除了自欺欺人,有什么卵用吗?
要让步就不能痛痛快快的让步?“两个皇子一起学习”和“三王并封”有什么区别?
赵首辅尽职尽责耐心的劝解说:“明年皇长子十四岁,皇三子十岁。
这年纪对皇长子而言已经太迟了,对皇三子而言却正好。
所以教学之缓急完全不同,岂可共同学习?”
万历皇帝叹口气,连骑墙的首辅都不同意,外朝更可想而知。“那明年就使皇长子单独出阁读书。”
赵志皋又试探着问道:“皇长子出阁听讲,不知当著何等冠服?不妨先行冠礼,以定服色。”
万历皇帝不耐烦的说:“不用行冠礼了!明年皇长子先以亲王常服出阁听讲就是!”
皇帝的旨意传出后,朝廷就暂时安静下来,今年这次国本之争总算迫使皇帝让了一小步。
转眼到了第二年,也就是万历二十三年,这也是一个大比之年,三辅张位积极的争来了主考官机会。
林泰来建议自己的“弟子”别参加考试,于是文震孟和冯梦龙都听从了意见,没去赴京赶考。
只有文震孟的父亲文元发问了句:“这是为何?”
林泰来又娴熟的运用了自己的相人之术,指点说:“我看这个张位一脸扑街气质,难道你希望令郎有这样一个座师?”
与此同时,这次皇帝终于没有出尔反尔,二月份皇长子出阁讲学,大臣们终于亲眼看到了皇长子。
礼部侍郎冯琦呈进皇长子仪注,但皇帝以未册立为理由,没有给皇长子安排侍卫仪仗。
本来万历皇帝还寻思着,把林泰来召回朝廷。
不过看着苏杭织造局进献的十万两白银,万历皇帝陷入了沉思。 ↑返回顶部↑
直接下旨要将岳元声等三人充军戍边,在群臣劝说之下才改为了罢官。
一直吵到了十一月,万历皇帝在寝宫暖阁召见首辅赵志皋。
“若林泰来在朝,彼辈安敢如此肆意欺天!”万历皇帝对首辅说。
这里没有别人,皇帝说话就很随意。
但以赵志皋的性格,却不可能跟着放飞自我,中规中矩的说:“陛下还是早定国本,以安中外人心。”
万历皇帝也被搞得很疲惫,眼看着皇子年纪渐长了,拖延借口越来越难找了。
便无奈的说:“先生可去向外朝宣示,明年开春后,使皇子出阁听讲。”
赵志皋大喜道:“陛下圣明。”
先让皇长子出阁学习,也算是一种隐形的地位确立了。
事情总要一步一步的解决,执拗的皇帝能开始让步就是好事。
作为首辅的他也烦透了国本之争,早解决早轻松。
但万历皇帝还想幺蛾子,又道:“皇长子、皇三子岁数相差不多,可以一并出阁听讲。”
刚大喜完的赵志皋差点就想甩袖子辞官,皇帝你这样假装“让步”除了自欺欺人,有什么卵用吗?
要让步就不能痛痛快快的让步?“两个皇子一起学习”和“三王并封”有什么区别?
赵首辅尽职尽责耐心的劝解说:“明年皇长子十四岁,皇三子十岁。
这年纪对皇长子而言已经太迟了,对皇三子而言却正好。
所以教学之缓急完全不同,岂可共同学习?”
万历皇帝叹口气,连骑墙的首辅都不同意,外朝更可想而知。“那明年就使皇长子单独出阁读书。”
赵志皋又试探着问道:“皇长子出阁听讲,不知当著何等冠服?不妨先行冠礼,以定服色。”
万历皇帝不耐烦的说:“不用行冠礼了!明年皇长子先以亲王常服出阁听讲就是!”
皇帝的旨意传出后,朝廷就暂时安静下来,今年这次国本之争总算迫使皇帝让了一小步。
转眼到了第二年,也就是万历二十三年,这也是一个大比之年,三辅张位积极的争来了主考官机会。
林泰来建议自己的“弟子”别参加考试,于是文震孟和冯梦龙都听从了意见,没去赴京赶考。
只有文震孟的父亲文元发问了句:“这是为何?”
林泰来又娴熟的运用了自己的相人之术,指点说:“我看这个张位一脸扑街气质,难道你希望令郎有这样一个座师?”
与此同时,这次皇帝终于没有出尔反尔,二月份皇长子出阁讲学,大臣们终于亲眼看到了皇长子。
礼部侍郎冯琦呈进皇长子仪注,但皇帝以未册立为理由,没有给皇长子安排侍卫仪仗。
本来万历皇帝还寻思着,把林泰来召回朝廷。
不过看着苏杭织造局进献的十万两白银,万历皇帝陷入了沉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