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话事人 第836节(2 / 4)
此时江南尤其是松江府棉布纺织业发达,棉花不够用,而山东因为地质原因盛产棉花。
李指挥答道:“道途遥远,而且阻隔了三道大闸口,效率不太高。”
林泰来就干脆利落的说:“那今后就与凤阳卫漕军合作,我让兵部去疏通了!
以后凤阳卫漕军空船回程时负责将山东棉花运到扬州,然后我们苏州卫漕军负责运回江南。”
林泰来要的不是贩运棉花这三瓜俩枣,而是掌控江南和山东之间这条经济纽带。
在李指挥这边说完,又对守备营赵大武说:“这次上朝鲜杀倭,有三百苏州志士热心报国,组成一心会随我出征后,多有军功。
朝廷允给升赏,约有百余人可以出任队长之类的底层营官,我们苏州守备营能接收多少?”
赵大武有点紧张的回复说:“守备营就这点兵马,确实无法一下子接收如此多营官。”
林泰来便道:“再怎么样,也不能寒了这些为国杀敌志士的人心啊,不然谁还肯卖命?
如果苏州守备营安置不下,那就往附近其他各营安置,比如守江口的金山营之类的地方都行。”
赵大武又说:“在下并非他们上司,无权说服他们啊。”
林泰来说:“我让兵部给你一个安置志士的差事,你代表兵部去与周边各营交涉,半年之内完成安置!”
这样赵大武就不担心了,承应道:“得令!”
然后又问道:“敢问君侯,这个一心会还存在吗?在下能否加入?”
林泰来答道:“理论上,只有跟我一起上阵杀敌的人,才能加入一心会。”
赵大武有点失望,他感觉这个一心会就是林君侯在军营的心腹组织,肯定大有前途。
低级营官虽然没啥实力,但如果一百多个同在江南的低级营官能秉持“一心”,还有林君侯这样的领袖,那影响力就是另一个维度了。
但林泰来又说:“不过老赵你当年跟我在扬州闹过兵变,也算是一起战斗过的人,可以破例入会。”
六七年前还只是苏州卫运军百户的赵大武大喜谢过,美滋滋的出去办事了。
他感觉苏州卫指挥佥事兼苏州城守备不是自己的终点,生活又有奔头了。
等先接见完军方人物,林君侯才把屠知府叫了进来。
这不算是亲信,林泰来也就没有太多可说的,只是嘱咐了几句多组织工程维持航道畅通之类的话。
知府对于林泰来而言,其实也就是能以官府名义合法征发民役这点作用了。至于其他大部分政务,林氏集团就能帮着官府办理解决了。
打发走屠知府,又象征性的见了见两个知县,就算是接见完本地的官面人物了。
至于巡抚、巡按、提学御史等等,此时都不在苏州。
接下来觐见的这帮人,是林氏集团内部各山头的人物。
元勋宿老高长江向林泰来汇报了横塘学院这两年的情况,当林泰来听到开始有大批自主培养的人才进入集团工作后,非常高兴。
而后高长江又以说书人公所总管身份,呈上了由公所组织编纂的最新话本《天帅东征记》。
经林泰来本人审定后,这出新话本就开始进行推广传播。
虽然全苏州人都认为,高长江最重要的身份是林府外管事,但高长江仍然将横塘学院常务副院长和说书人公所总管这两个身份放在最前面。 ↑返回顶部↑
李指挥答道:“道途遥远,而且阻隔了三道大闸口,效率不太高。”
林泰来就干脆利落的说:“那今后就与凤阳卫漕军合作,我让兵部去疏通了!
以后凤阳卫漕军空船回程时负责将山东棉花运到扬州,然后我们苏州卫漕军负责运回江南。”
林泰来要的不是贩运棉花这三瓜俩枣,而是掌控江南和山东之间这条经济纽带。
在李指挥这边说完,又对守备营赵大武说:“这次上朝鲜杀倭,有三百苏州志士热心报国,组成一心会随我出征后,多有军功。
朝廷允给升赏,约有百余人可以出任队长之类的底层营官,我们苏州守备营能接收多少?”
赵大武有点紧张的回复说:“守备营就这点兵马,确实无法一下子接收如此多营官。”
林泰来便道:“再怎么样,也不能寒了这些为国杀敌志士的人心啊,不然谁还肯卖命?
如果苏州守备营安置不下,那就往附近其他各营安置,比如守江口的金山营之类的地方都行。”
赵大武又说:“在下并非他们上司,无权说服他们啊。”
林泰来说:“我让兵部给你一个安置志士的差事,你代表兵部去与周边各营交涉,半年之内完成安置!”
这样赵大武就不担心了,承应道:“得令!”
然后又问道:“敢问君侯,这个一心会还存在吗?在下能否加入?”
林泰来答道:“理论上,只有跟我一起上阵杀敌的人,才能加入一心会。”
赵大武有点失望,他感觉这个一心会就是林君侯在军营的心腹组织,肯定大有前途。
低级营官虽然没啥实力,但如果一百多个同在江南的低级营官能秉持“一心”,还有林君侯这样的领袖,那影响力就是另一个维度了。
但林泰来又说:“不过老赵你当年跟我在扬州闹过兵变,也算是一起战斗过的人,可以破例入会。”
六七年前还只是苏州卫运军百户的赵大武大喜谢过,美滋滋的出去办事了。
他感觉苏州卫指挥佥事兼苏州城守备不是自己的终点,生活又有奔头了。
等先接见完军方人物,林君侯才把屠知府叫了进来。
这不算是亲信,林泰来也就没有太多可说的,只是嘱咐了几句多组织工程维持航道畅通之类的话。
知府对于林泰来而言,其实也就是能以官府名义合法征发民役这点作用了。至于其他大部分政务,林氏集团就能帮着官府办理解决了。
打发走屠知府,又象征性的见了见两个知县,就算是接见完本地的官面人物了。
至于巡抚、巡按、提学御史等等,此时都不在苏州。
接下来觐见的这帮人,是林氏集团内部各山头的人物。
元勋宿老高长江向林泰来汇报了横塘学院这两年的情况,当林泰来听到开始有大批自主培养的人才进入集团工作后,非常高兴。
而后高长江又以说书人公所总管身份,呈上了由公所组织编纂的最新话本《天帅东征记》。
经林泰来本人审定后,这出新话本就开始进行推广传播。
虽然全苏州人都认为,高长江最重要的身份是林府外管事,但高长江仍然将横塘学院常务副院长和说书人公所总管这两个身份放在最前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