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夏天遥不可及 第116节(3 / 4)
-----------------------
作者有话说:再有2-3章就可以完结了,后面关于郑晓天的故事还会在番外里出现。
第122章 chapter 122 每走一步,都……
时间过得很快, 项目收尾后,郑晓天公司的年终总结会特别邀请了投资方代表列席,
周越作为代表之一出席, 他的父亲也被邀请来。
夏知遥身穿一身墨蓝色西装, 剪裁利落,长发挽起, 灯光从天花板倾泻而下,落在她的侧脸上, 柔和却不失力量。
她手握遥控笔,语速平稳,不疾不徐, 屏幕上的数据在她身后依次切换,市场趋势、利润模型、风控策略,从财务维度到执行路径, 每一页ppt都逻辑清晰。
讲完公司的年度报告,她略作停顿,换上最后一页, 那页上没有复杂的图表,只有几张照片,笑着的孩子们、山路上的校舍、那面印着公司标志的简陋横幅。
“最后, 我想再花一点时间, 讲讲我们过去几年一直在做的另一件事。”她的声音变得柔和, “我们资助了三十多个偏远地区的女孩上学, 有的现在在县中读书, 有的已经考上了大学,暑假时,我们还邀请其中几位来北京实习、交流, 她们第一次坐高铁、第一次走进写字楼、第一次在屋顶看见整座城市的灯。”
她停顿了一下,目光轻轻掠过台下,“也许这些事对我们来说只是小小的一步,但对她们而言,可能是看见世界的一扇窗。”
周父起初只是随意地听,可不知从何时起,他收起了散漫,整了整坐姿,目光逐渐聚焦。
“这就是我们过去几年坚持做的事。”夏知遥微微一笑,她的声音低而稳,透着一种安静的力量,“很多人问我,这些公益项目和我们的主营业务有什么关系,其实关系很简单,它提醒我们,做任何事的意义,从来不只是增长和数字。”
她的目光柔了几分,像是想起了什么,“其实从最开始,我就相信,只要我们做的事情,能让人有一点共鸣,让世界好上一点点,就值得,这一路有太多不确定,但我始终确定一件事:我们在做对的事。”
她停顿片刻,目光从屏幕移到台下的同事与合作伙伴,语气变得更轻,却更有力量,“希望新的一年,我们都还能保持这份相信,哪怕只多往前一步,也算没有辜负来时的心。”
她深吸一口气,笑意温柔,最后,真诚地谢谢大家,因为有你们,这条路,才更有意义。”
说完,她朝台下微微鞠了一躬,屏幕上的报告页在灯光下缓缓定格:所有的路,都带我们回到最初的方向。
郑晓天率先鼓掌,掌声在会场里扩散开来,周越微笑着鼓掌,目光始终追随着台上那个身影,眼神里藏不住骄傲,而周父,久久未动,他只是望着台上那个从容镇定的身影,眼神一点点变得温和。
这不是一个依附他人的年轻人,而是一个真正懂得判断、敢于承担、能带团队走到最后的人,他本就欣赏她的沉稳与理性,如今,这份欣赏更添了几分笃定。
周父的唇角微微上扬,他忽然觉得,这一幕应该发给周越的妈妈,他想让她看看,
这就是夏知遥,一个真正值得被看见、被信任、被尊重的人。
会后,休息区人来人往,茶点与咖啡香气交织,夏知遥站在角落,端着杯热咖啡,垂眸抿了一口。
“知遥。”一个熟悉的声音从侧后方传来,她抬头,看见周父站在不远处,神情沉稳,带着上位者惯有的威压。
她走过去,微微一笑:“周叔叔。”
周父轻轻笑了:“辛苦了。”
夏知遥愣了下,随即轻笑:“不辛苦,这是我的本职。”
周父点头,目光移向远处正与人寒暄的周越,唇角带上一丝近乎自嘲的笑意,“那孩子啊,看起来温文尔雅,其实什么脾气我最清楚,倔得很。”他顿了顿,声音低下去:“有时候,还要你多担待。”
夏知遥微微睁大眼,心头一震,她垂下眼眸,认真而平静地说:“他挺好的,虽然有时候有点小固执。”顿了顿,她抬起头,眼神亮了:“但我喜欢这样的他。”
话一出口,她自己也怔住,这是她第一次在周父面前如此坦率地说出“喜欢”,没有闪躲,没有策略,没有试探。
周父沉默了几秒,目光从她的脸上移到不远处的人群,又慢慢收回来。眼底的光一点点柔了,他抬手,轻轻拍了拍她的肩,声音稳而温和:“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都要好好加油。”
说完,他转过身,朝旁边招了招手,几位一看就分量十足的长辈走了过来:“你们那个女孩子做的资助项目挺好,”他笑着道,“我们几个老头子也想出点力,参与一下。” ↑返回顶部↑
作者有话说:再有2-3章就可以完结了,后面关于郑晓天的故事还会在番外里出现。
第122章 chapter 122 每走一步,都……
时间过得很快, 项目收尾后,郑晓天公司的年终总结会特别邀请了投资方代表列席,
周越作为代表之一出席, 他的父亲也被邀请来。
夏知遥身穿一身墨蓝色西装, 剪裁利落,长发挽起, 灯光从天花板倾泻而下,落在她的侧脸上, 柔和却不失力量。
她手握遥控笔,语速平稳,不疾不徐, 屏幕上的数据在她身后依次切换,市场趋势、利润模型、风控策略,从财务维度到执行路径, 每一页ppt都逻辑清晰。
讲完公司的年度报告,她略作停顿,换上最后一页, 那页上没有复杂的图表,只有几张照片,笑着的孩子们、山路上的校舍、那面印着公司标志的简陋横幅。
“最后, 我想再花一点时间, 讲讲我们过去几年一直在做的另一件事。”她的声音变得柔和, “我们资助了三十多个偏远地区的女孩上学, 有的现在在县中读书, 有的已经考上了大学,暑假时,我们还邀请其中几位来北京实习、交流, 她们第一次坐高铁、第一次走进写字楼、第一次在屋顶看见整座城市的灯。”
她停顿了一下,目光轻轻掠过台下,“也许这些事对我们来说只是小小的一步,但对她们而言,可能是看见世界的一扇窗。”
周父起初只是随意地听,可不知从何时起,他收起了散漫,整了整坐姿,目光逐渐聚焦。
“这就是我们过去几年坚持做的事。”夏知遥微微一笑,她的声音低而稳,透着一种安静的力量,“很多人问我,这些公益项目和我们的主营业务有什么关系,其实关系很简单,它提醒我们,做任何事的意义,从来不只是增长和数字。”
她的目光柔了几分,像是想起了什么,“其实从最开始,我就相信,只要我们做的事情,能让人有一点共鸣,让世界好上一点点,就值得,这一路有太多不确定,但我始终确定一件事:我们在做对的事。”
她停顿片刻,目光从屏幕移到台下的同事与合作伙伴,语气变得更轻,却更有力量,“希望新的一年,我们都还能保持这份相信,哪怕只多往前一步,也算没有辜负来时的心。”
她深吸一口气,笑意温柔,最后,真诚地谢谢大家,因为有你们,这条路,才更有意义。”
说完,她朝台下微微鞠了一躬,屏幕上的报告页在灯光下缓缓定格:所有的路,都带我们回到最初的方向。
郑晓天率先鼓掌,掌声在会场里扩散开来,周越微笑着鼓掌,目光始终追随着台上那个身影,眼神里藏不住骄傲,而周父,久久未动,他只是望着台上那个从容镇定的身影,眼神一点点变得温和。
这不是一个依附他人的年轻人,而是一个真正懂得判断、敢于承担、能带团队走到最后的人,他本就欣赏她的沉稳与理性,如今,这份欣赏更添了几分笃定。
周父的唇角微微上扬,他忽然觉得,这一幕应该发给周越的妈妈,他想让她看看,
这就是夏知遥,一个真正值得被看见、被信任、被尊重的人。
会后,休息区人来人往,茶点与咖啡香气交织,夏知遥站在角落,端着杯热咖啡,垂眸抿了一口。
“知遥。”一个熟悉的声音从侧后方传来,她抬头,看见周父站在不远处,神情沉稳,带着上位者惯有的威压。
她走过去,微微一笑:“周叔叔。”
周父轻轻笑了:“辛苦了。”
夏知遥愣了下,随即轻笑:“不辛苦,这是我的本职。”
周父点头,目光移向远处正与人寒暄的周越,唇角带上一丝近乎自嘲的笑意,“那孩子啊,看起来温文尔雅,其实什么脾气我最清楚,倔得很。”他顿了顿,声音低下去:“有时候,还要你多担待。”
夏知遥微微睁大眼,心头一震,她垂下眼眸,认真而平静地说:“他挺好的,虽然有时候有点小固执。”顿了顿,她抬起头,眼神亮了:“但我喜欢这样的他。”
话一出口,她自己也怔住,这是她第一次在周父面前如此坦率地说出“喜欢”,没有闪躲,没有策略,没有试探。
周父沉默了几秒,目光从她的脸上移到不远处的人群,又慢慢收回来。眼底的光一点点柔了,他抬手,轻轻拍了拍她的肩,声音稳而温和:“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都要好好加油。”
说完,他转过身,朝旁边招了招手,几位一看就分量十足的长辈走了过来:“你们那个女孩子做的资助项目挺好,”他笑着道,“我们几个老头子也想出点力,参与一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