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夏天遥不可及 第107节(3 / 4)
“是啊。”方晴顺着她的话,语气平缓,唇角带着笑,心里却暗暗叹了口气,“我们也一样。知遥买房那会儿,她爸也给了点钱,可这孩子性子倔,愣是没用。还跟我说那笔钱留着,以后自己能赚。”
电话那头传来一声轻笑,魏然的声音温柔得像一层薄纱:“这倒挺像你的。”
“那就这么说定啦。”魏然率先开口,语气重新变得平稳,“上次活动你还没答应我呢,改天约个饭,叙叙旧。”
“好啊。”方晴顺势应下,语气轻了几分,像是终于松了一口气,“下周我应该有空,到时候联系你。”
“行,那就说定了。”电话那头传来两声轻笑,客气又温和,只是笑声散去后,两人都没有再说话。
方晴放下手机,靠回沙发,她抬手,揉了揉眉心,那一瞬,她忽然觉得,房间太大,夜太静。
她知道,魏然听懂了,而她,也听懂了魏然那一瞬的沉默,只是,谁都没说破,也不知道该怎么说破。
挂断电话后,魏然也没有立刻动,她还保持着刚才的姿势,靠在书房的椅背上,窗外夜风轻拂,纱帘微微晃动,城市灯火在远处一闪一闪。
方晴的声音还在耳边回荡,那语气轻描淡写,甚至带着几分自然的轻松,可正因为那份轻松,反而让她心里生出一点异样,不是怀疑,也不是警觉,更像是一种母亲的直觉。
她皱了皱眉,周越从小就有强烈的界限感,小时候,连弟弟都不能随意进他房间,书桌总是一尘不染,长大后更是如此,话不多,做事分寸极细,礼貌、疏离,
这样的他,会让别人住进自己家?
魏然抬手揉了揉眉心,太阳穴隐隐发紧,她深吸一口气,重新拿起手机,点进他的朋友圈,界面一如她记忆中的样子。
周越很少发朋友圈,最新一条是三天前发的:傍晚的天色被余晖染成浅金,云层像被轻轻刷过的油彩,城市的灯光在远处一点点亮起,配上一句海明威的英文,life always leaves us with scars, but the places where we have been hurt will become the strongest parts of us.(生活总让人遍体鳞伤,但那些伤口终会成为最坚硬的地方。)
魏然盯着那行字看了很久,看样子是某个凌晨,他加完班随手发的东西——那种深夜的自言自语,理性里透着一丝倦意。
再往下翻,全是工作的痕迹:会议、方案、出差的航班、写字楼的夜景。没有朋友,没有家,也没有一点生活的影子。
她的指尖停在屏幕上,忽然意识到,自己已经很久没有去过他的公寓了,上一次还是春节前。那时的公寓冷清而整洁,像个精致的落脚点,而不是“家”。
那时候他就说在外面和夏知遥吃饭,大周六的中午他俩在外面吃饭,回来之后也是夏知遥帮着他买了很多生活用品。
魏然的思绪停在那一幕,忽然觉得哪儿有点不对,她翻回去,又点开那张照片,放大,落地窗的玻璃被光线映得通透,就在那层反射里,她看见两个人的影子。
并肩站着,一个高,一个稍矮,光太柔,影像模糊,只能隐约分辨出轮廓,矮一些的身影头发微长,肩线纤细,姿态轻松,似乎微微侧着头。
周越很少拍人,更不会让别人出现在他的照片里,这一张看似随手拍下的风景,却在不经意间,暴露出一点生活的柔软。
魏然退出朋友圈,目光落在通讯录里的“周越”两个字上,手指悬在拨号键上,却没按下。
她太了解自己的儿子了,直接问,他一定会答,但那种答复滴水不漏,既听不出真相,也听不出温度。
魏然点开小儿子姜其然的对话框,她下意识看了眼时间,纽约那边应该是早上了,她打了几个字,又删掉,重新组织语言【睡醒了吗?】
不到一分钟,对方就回了,【在呢妈!您怎么还没睡?】
魏然看着屏幕,嘴角微微动了动,其然还是那个性子,永远带着活力。她想了想,指尖在键盘上轻点:【睡不着,想起来问问你,你最近和你哥联系多吗?】
【还行吧,偶尔聊几句,前两天他还给我介绍实习呢。】
周越总是这样,嘴上不提,事却做得周到。她慢慢打字:【挺好的。】
【我知道呀!他对我挺好的,就是有时候觉得他太累了。】
【诶不对啊妈,他在北京,有什么事你直接找他不就得了,还问我干嘛?】
魏然想问“你知道他和夏知遥什么关系吗?”想问“他有没有跟你提过知遥”,又想问“你觉得你哥最近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这些问题在心里转了一圈,最终都化成一声叹息。 ↑返回顶部↑
电话那头传来一声轻笑,魏然的声音温柔得像一层薄纱:“这倒挺像你的。”
“那就这么说定啦。”魏然率先开口,语气重新变得平稳,“上次活动你还没答应我呢,改天约个饭,叙叙旧。”
“好啊。”方晴顺势应下,语气轻了几分,像是终于松了一口气,“下周我应该有空,到时候联系你。”
“行,那就说定了。”电话那头传来两声轻笑,客气又温和,只是笑声散去后,两人都没有再说话。
方晴放下手机,靠回沙发,她抬手,揉了揉眉心,那一瞬,她忽然觉得,房间太大,夜太静。
她知道,魏然听懂了,而她,也听懂了魏然那一瞬的沉默,只是,谁都没说破,也不知道该怎么说破。
挂断电话后,魏然也没有立刻动,她还保持着刚才的姿势,靠在书房的椅背上,窗外夜风轻拂,纱帘微微晃动,城市灯火在远处一闪一闪。
方晴的声音还在耳边回荡,那语气轻描淡写,甚至带着几分自然的轻松,可正因为那份轻松,反而让她心里生出一点异样,不是怀疑,也不是警觉,更像是一种母亲的直觉。
她皱了皱眉,周越从小就有强烈的界限感,小时候,连弟弟都不能随意进他房间,书桌总是一尘不染,长大后更是如此,话不多,做事分寸极细,礼貌、疏离,
这样的他,会让别人住进自己家?
魏然抬手揉了揉眉心,太阳穴隐隐发紧,她深吸一口气,重新拿起手机,点进他的朋友圈,界面一如她记忆中的样子。
周越很少发朋友圈,最新一条是三天前发的:傍晚的天色被余晖染成浅金,云层像被轻轻刷过的油彩,城市的灯光在远处一点点亮起,配上一句海明威的英文,life always leaves us with scars, but the places where we have been hurt will become the strongest parts of us.(生活总让人遍体鳞伤,但那些伤口终会成为最坚硬的地方。)
魏然盯着那行字看了很久,看样子是某个凌晨,他加完班随手发的东西——那种深夜的自言自语,理性里透着一丝倦意。
再往下翻,全是工作的痕迹:会议、方案、出差的航班、写字楼的夜景。没有朋友,没有家,也没有一点生活的影子。
她的指尖停在屏幕上,忽然意识到,自己已经很久没有去过他的公寓了,上一次还是春节前。那时的公寓冷清而整洁,像个精致的落脚点,而不是“家”。
那时候他就说在外面和夏知遥吃饭,大周六的中午他俩在外面吃饭,回来之后也是夏知遥帮着他买了很多生活用品。
魏然的思绪停在那一幕,忽然觉得哪儿有点不对,她翻回去,又点开那张照片,放大,落地窗的玻璃被光线映得通透,就在那层反射里,她看见两个人的影子。
并肩站着,一个高,一个稍矮,光太柔,影像模糊,只能隐约分辨出轮廓,矮一些的身影头发微长,肩线纤细,姿态轻松,似乎微微侧着头。
周越很少拍人,更不会让别人出现在他的照片里,这一张看似随手拍下的风景,却在不经意间,暴露出一点生活的柔软。
魏然退出朋友圈,目光落在通讯录里的“周越”两个字上,手指悬在拨号键上,却没按下。
她太了解自己的儿子了,直接问,他一定会答,但那种答复滴水不漏,既听不出真相,也听不出温度。
魏然点开小儿子姜其然的对话框,她下意识看了眼时间,纽约那边应该是早上了,她打了几个字,又删掉,重新组织语言【睡醒了吗?】
不到一分钟,对方就回了,【在呢妈!您怎么还没睡?】
魏然看着屏幕,嘴角微微动了动,其然还是那个性子,永远带着活力。她想了想,指尖在键盘上轻点:【睡不着,想起来问问你,你最近和你哥联系多吗?】
【还行吧,偶尔聊几句,前两天他还给我介绍实习呢。】
周越总是这样,嘴上不提,事却做得周到。她慢慢打字:【挺好的。】
【我知道呀!他对我挺好的,就是有时候觉得他太累了。】
【诶不对啊妈,他在北京,有什么事你直接找他不就得了,还问我干嘛?】
魏然想问“你知道他和夏知遥什么关系吗?”想问“他有没有跟你提过知遥”,又想问“你觉得你哥最近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这些问题在心里转了一圈,最终都化成一声叹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