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两个时代的医生 第788节(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吴局长两眼放光,要知道大庆炼油厂目前年产量只有15万吨,100万吨就是一个天文数字了。
  郑部长也整个人都年轻了几岁,显然心情非常好:
  “林三七同志说了,这100万吨的炼油厂只是给我们练练手的,让我们随便造,不要怕心疼设备会坏掉。
  他这次总共给我们搞来年产量达到2500万吨的设备,不过因为设备太大太复杂,要分批才能运过来。
  我们部里讨论过了,给你们大庆油田一千万吨的设备,剩下的我们准备分散到全国各地的油田去。老吴,这次你完不成国家下达的任务可说不过去了。”
  吴局长爽朗地笑道:
  “部长放心,目前我们已经做好了所有准备,从全国各地抽调过来的工程师、技术员、工人已经达到了10万人,我们准备大干特干,争取一年就甩掉贫油国的帽子。”
  郑部长点点头,又叮嘱道:
  “先把林三七同志运来的炼油设备搞懂,会操作,积累足够的经验生产汽油柴油。等成品油够了,我们要按林三七同志的设想,开始生产塑料、沥青、化肥、轮胎等等。
  希望你们要早日拿出成绩来,千万不要让林三七同志失望,并且要牢牢记住他对我们石油系统的帮助。”
  吴局长思索了一下问道:
  “要不,给林三七同志一张无限额加油卡?”
  宝安县制药厂。
  炼油厂只是林三七赚的一个小外快,对宝安县来说,药厂才是重中之重。
  盐田厂是宝安制药厂的二期工程,总规划达到了50平方公里,新投入生产的200条药物生产线已经开动了。
  宝安制药厂厂长袁明杰正在跟沈国明主任汇报工作:
  “沈主任,有个事情要向你汇报一下,目前我们有100条生产线正在全力生产抗结核药物,准备供应国内医院,但是这占了我们太大的生产线。
  另外,现在铁路运输也饱合了,你看是不是砍掉抗结核药物?我们全力生产抗生素和其他退烧止痛和胃药?”
  沈国明也有些头痛。
  现在制约宝安县药厂大规模生产的瓶颈,不是药品销不出去,也不是生产线不够,而是产业工人和药学工程师太少了。
  目前宝安县药厂有职工1万人,但是根据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的需求,起码要10万人以上。
  沈国明这时候开口问道:
  “目前我们原料厂已经投产了3家,我有一个想法。
  国外的抗结核药物必须我们宝安县生产,这是我们目前赚钱的大头,不能动。
  但是我们可以扶持国内的药厂,让他们去生产抗结核药物,至于‘原料药’则由我们宝安县提供,当然费用还是要结算的,不是免费提供。”
  袁厂长一听,却有点犯难了:
  “沈主任,你这个提议我以前也跟林部长提过,不过他说够呛,并不看好在内地建大型药厂,我问他为什么?他说建了也是白建,浪费钱,非常奇怪。”
  沈国明一听便明白了干儿子为什么会说这句话。
  因为林三七一直说国内马上要起风了,覆巢之下安有完卵?这也是他跑到宝安县这个边境小县来的原因。
  如果别人说这话,沈国明可能不信。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