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2 / 3)
“你是谁?”闻到鞋子穿出的臭气,公冶明眉头皱地更深了,暗暗捏紧了手里的竹竿。
“将军,您不记得我啦?我是钱景福呀!”叫花子笑道。
第228章 天门渡5 楚歌
在一间废弃的院子里, 公冶明见到了许许多多的叫花子。
他们各个蓬头垢面,衣衫褴褛,挤在一间屋子里。放眼往去, 足有一两百号人。
“这儿是一部分咱们的弟兄,城南也有一部分,城东也有, 城西也有。”钱景福看向公冶明, 笑容格外灿烂。
公冶明看着面前的景象,嘴角不自禁地上扬,问道:“大伙儿……都逃出来了?”
“几乎都逃出来了。”钱景福道,“山海卫遇袭得早, 我媳妇她二弟趁乱逃了出来, 给我说了这消息。定津卫的大伙儿当夜就跑了,只剩个别死心眼的留在那里,硬是叫给人抓走。”
“原来墙上的通缉令,画的都是你们?”公冶明恍然大悟。
“是啊。”钱景福笑道,“我看今日有人在看通缉令,以为要动手捉我们,就不管三七二十一地轰他走。没想到那人是将军您啊, 不巧闹了个大误会。”
他说着, 屋子里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那上头赏银十两的,是你?”公冶明问他道。
钱景福摇了摇头, 道:“我就是个小兵,只够一两。赏银十两的是小旗。”
“是我是我!”一个两个小旗举着胳膊,各自认领着。
“那赏银百两的呢?”公冶明又问道。
“赏银百两的是我!”一乱糟糟的人从墙边挤了出来,他脸上也全是灰土,但眉心有一颗黑痣。
公冶明认出了他, 他是定津卫的千夫长之一,名为谢雄。
“赏银千两的,应当是指挥同知陈继业将军了吧?”公冶明问道。
“陈将军的赏银是五百两。”谢雄道。
“莫非一千两的赏银是我?”公冶明问道。
“将军的通缉令没被贴出来。”谢雄道,“赏银一千两的,是另一名指挥使。”
黄州的战事格外紧张。
赣西的大军气势汹汹,将洪广东面全部围住。军队堵上了各条商道,还时不时派一支骑兵突袭江夏。
洪广的百姓人人自危,期初还有举家往南方逃难的,越往后,百姓们越不敢出城。城里的粮食越来越少,黄州战事还在僵持不下,迟迟没有战胜的消息。
白朝驹坐在江夏城内,每日听着前线传来的战报,伤亡不断增加,他愈加的心急如焚。
战事开始整整一月后,六月廿三,河对岸也传来了噩耗。
先前渡河的队伍吃了败仗,只剩一千余人。
听闻消息的梁曲拍案而起,怒道:“那个薛罗,我猜到他不听话,想不到连公主也镇不住他!”
他口中的薛罗,是均州卫指挥使。因为掌管了长江边上几乎全部的水师,又同均州造船厂交情匪浅,此人自视甚高,行事也颇为大胆。
渡江行动的船只都是他一手调配,他在当地的将士心中有不少威望。得知太子未能渡江的消息,他立刻在心里谋划了一个大胆的机会,并想令陆歌平也一块儿参与。 ↑返回顶部↑
“将军,您不记得我啦?我是钱景福呀!”叫花子笑道。
第228章 天门渡5 楚歌
在一间废弃的院子里, 公冶明见到了许许多多的叫花子。
他们各个蓬头垢面,衣衫褴褛,挤在一间屋子里。放眼往去, 足有一两百号人。
“这儿是一部分咱们的弟兄,城南也有一部分,城东也有, 城西也有。”钱景福看向公冶明, 笑容格外灿烂。
公冶明看着面前的景象,嘴角不自禁地上扬,问道:“大伙儿……都逃出来了?”
“几乎都逃出来了。”钱景福道,“山海卫遇袭得早, 我媳妇她二弟趁乱逃了出来, 给我说了这消息。定津卫的大伙儿当夜就跑了,只剩个别死心眼的留在那里,硬是叫给人抓走。”
“原来墙上的通缉令,画的都是你们?”公冶明恍然大悟。
“是啊。”钱景福笑道,“我看今日有人在看通缉令,以为要动手捉我们,就不管三七二十一地轰他走。没想到那人是将军您啊, 不巧闹了个大误会。”
他说着, 屋子里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那上头赏银十两的,是你?”公冶明问他道。
钱景福摇了摇头, 道:“我就是个小兵,只够一两。赏银十两的是小旗。”
“是我是我!”一个两个小旗举着胳膊,各自认领着。
“那赏银百两的呢?”公冶明又问道。
“赏银百两的是我!”一乱糟糟的人从墙边挤了出来,他脸上也全是灰土,但眉心有一颗黑痣。
公冶明认出了他, 他是定津卫的千夫长之一,名为谢雄。
“赏银千两的,应当是指挥同知陈继业将军了吧?”公冶明问道。
“陈将军的赏银是五百两。”谢雄道。
“莫非一千两的赏银是我?”公冶明问道。
“将军的通缉令没被贴出来。”谢雄道,“赏银一千两的,是另一名指挥使。”
黄州的战事格外紧张。
赣西的大军气势汹汹,将洪广东面全部围住。军队堵上了各条商道,还时不时派一支骑兵突袭江夏。
洪广的百姓人人自危,期初还有举家往南方逃难的,越往后,百姓们越不敢出城。城里的粮食越来越少,黄州战事还在僵持不下,迟迟没有战胜的消息。
白朝驹坐在江夏城内,每日听着前线传来的战报,伤亡不断增加,他愈加的心急如焚。
战事开始整整一月后,六月廿三,河对岸也传来了噩耗。
先前渡河的队伍吃了败仗,只剩一千余人。
听闻消息的梁曲拍案而起,怒道:“那个薛罗,我猜到他不听话,想不到连公主也镇不住他!”
他口中的薛罗,是均州卫指挥使。因为掌管了长江边上几乎全部的水师,又同均州造船厂交情匪浅,此人自视甚高,行事也颇为大胆。
渡江行动的船只都是他一手调配,他在当地的将士心中有不少威望。得知太子未能渡江的消息,他立刻在心里谋划了一个大胆的机会,并想令陆歌平也一块儿参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