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然后眼看着九福晋小心翼翼地接过借条,放进原本装银票的匣子里, 再用一把小锁锁上。
  匣子和钥匙的位置是不可能告诉九阿哥的。
  拿到银票的九阿哥显然非常高兴:“福晋放心,爷一定把府邸建得漂漂亮亮的,正院大宅子和小花园都备上。”
  那份舆图其实是他和福晋两人共同的杰作。
  都受够阿哥所这个小地盘了,想着出宫后的府邸一定要大,合心意,两人合计了三晚,才想出这么个办法。
  九福晋也出一部分银子,当九阿哥借她的,后院按照她的想法布置建造,等出宫开府后九阿哥就去挣银子,双倍给九福晋补上。
  只是这事儿不好往外说,不然一个阿哥挪用福晋嫁妆,皇阿玛那里就能骂得他狗血淋头。
  有了银子好办事,不过一年半,九阿哥和十阿哥便从宫里搬了出去,正式在宫外安了家。
  只是从这之后康熙便格外喜欢给保清安排工部建造的活儿,先是安排他去监督修建华阴西岳庙,后又把人弄去了热河监督修建行宫。
  总之有差事,但不是什么好差。
  康熙在前朝把儿子们安排得团团转,进了后宫也没闲着,在康熙四十五年七月又得一子,是高庶妃所生,行二十。
  茯苓将贺礼单子拿过来给云筠过目:“这个节节高竹雕的翡翠摆件是年前郡王爷送给主子赏玩的,只是主子说颇有童趣更适合幼子便收了起来,如今送给二十阿哥也不算埋没。”
  其余还有一些玉石平安扣,上等银耳、莲子补品,文房四宝等。
  云筠点头。
  她和高庶妃实在没见过几面。
  一来高庶妃位份不高,只是无正式册封的庶妃,平日里连慈宁宫的门槛都踏不进,自然没什么碰面的机缘。
  二来这后宫里的格局早已悄然划分,宫里人都心照不宣地遵循着不成文的规矩,早些年入宫得宠的多是包衣旗出身的妃嫔,而这几年圣宠正盛的,反倒以汉军旗女子居多。
  两拨人如同隔着一条无形的界线,井水不犯河水,平日里甚少往来。
  说话间,灵芝来问午膳的安排:“主子上回用过的那道火腿炖肘子说是吃着不错,可要继续让膳房备着?”
  仔细算算,她也是五十岁的人了,年轻时偏爱有嚼劲能消磨时间的吃食,现在却不得不服老,炖得软烂的火腿肘子是她近来的心头好。
  说起吃食云筠又有了精神:“现在天气热,主食便提荷叶粥,再拿些瓜果镇在冰鉴里头,下午等大格格来了与她一道用,她喜欢这些。”
  保清的大女儿再过两个月便满十八了,康熙已经指了婚事,是科尔沁台吉多尔济色稜。
  大格格从小和保清学习骑射,出了宫后更是放飞自我,时常与武将家的满洲姑奶奶一道去骑马踏青。
  大福晋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皇室的女孩大多都要去抚蒙,她不能赌自己女儿的命,现在学着骑马射箭,不会逆来顺受有自己性子挺好的,以后就算嫁去了蒙古这性子也不会让自己受委屈。
  保清还偷偷摸摸给自己女儿准备了好几个身强力壮的侍女嬷嬷,嫁妆里也不缺鞭子兵器,他宁愿让自己女儿打女婿,也不想听到自己女儿回来哭诉女婿欺负她。
  -
  康熙这几年和太子的关系越发奇怪。
  有时对太子嘘寒问暖,端得慈父做派,有时又对太子厉声斥责,像是对这个儿子失望至极。
  刚嫁出女儿的保清正是相当有感触的时候,打心底觉得皇阿玛太过分了,私下里安慰太子:“你也不要太听皇阿玛的话,我觉得吧,你就是对皇阿玛太恭顺了才纵得他脾气越发不好,改日你也顶嘴两句,让皇阿玛知道你不是好欺负的。”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