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文薰忽然领会到了这种社会关系的可怕。
  她以一种严肃的,认真的态度对霞章说:“霞章,这种事情,值得我们去研究,去慎重对待。”
  她刚发表的研究师生关系的文章并没有这一条,这或许是一个新的研究对象。
  文薰的住房是最新安排的,邻居自然也是新来。罗友群便住在文薰家的左边,而右边则是刚从日本回来的汤博容先生。
  汤先生暑假才回来,此次被清华特聘为语言文学教授,有清华校长从中斡旋,也算是解了他的多面的颠沛流离。
  也是在最近,汤博容的夫人肖典香才知道原来这几年所谓丈夫寄来的钱,都是出自霞章之手。受了这份情,怎么能不感动?是以当得知文薰家就住在隔壁,肖典香可以说是十分乐意了。
  搬家的当天,她就让孩子们去朗家帮忙,自己也是送茶送水,还热情地邀请他们来自己家吃晚饭。
  “你们今天收拾了一天,哪还有精力做饭?就来我家吃,我买了好些菜呢。听说你原来是鲁地的,巧得很,我老家也是鲁地的。今天晚上啊,你就来尝尝嫂子的手艺,看看是不是那个味道。”
  典香的话里只有热情,全不提感谢,便是这样让文薰不好拒绝。
  霞章觉得没有拒绝的必要:“典香嫂子为人地道,咱们今天拒绝她,反而会让她难受。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咱们两家以后多的是时间相处,占占人家‘便宜’也没什么。”
  是啊,霞章当初帮助汤家,就是好心;婚后文薰依旧支持,也是好心;现在典香邀请他们家吃晚饭,仍是好心。
  好心人住在一起,没必要计较那么多。
  布置好家里,和邻居朋友们有来有往,还有一件事得急着办。
  霞章毕竟在北边住过,对这里熟悉些。汤先生家有个叫灿华的小女儿要读三年级,刚好和宝淑一般大,所以这俩孩子读书的事是他拍板确定的。
  “就在一师范附小读。”
  无论是从地理位置还是对教学条件,一师范附小都是最合适的。
  时间也临近开学,不能耽误。一把家里整理好,霞章便带着郭瑞和典香一起去给宝淑、灿华办理入学手续。
  郭瑞一路过来,看着高楼筑成的学府,难免紧张,“北边的学业比较紧张,宝淑,可得加油了。”
  宝淑不听,直接道:“可是叔叔婶婶都说,是南边的小学教育比较厉害。”
  这个叔叔婶婶自然指的是霞章、文薰。
  郭瑞本意是教宝淑向学,好不容易找到一个机会却被憋了过来,当场埋怨起霞章,“你们两个怎么可以教坏小孩呢。”
  霞章眨了眨眼,露出一个无辜的笑。
  这边小孩在开学,另一边,文薰已经和汤博容入清华教授会开会了。
  清华的教学团队十分豪华,共有先生一百多名,其中大部分都是教授岗位。今年的清华引入了不少教授人才,都是年轻人,文薰还在英文系遇到了同样出身于剑桥的师兄,徽州出身的梁献琪。
  当然还有一些知名学者,如写《淮安食集》的文学家年经艺先生、专门研究宗教文化的学者谭开济先生、专门研究儒家经典的倪空富先生、专门研究唐宋历史的焦自白先生、国画大师曾奇水先生等,都是国内文坛的知名人物。
  其中焦先生和倪先生都和霞章有半师之名。
  教授会大会结束之后,照理是外文组自己开小会。清华大学的外文系系主任叫叶亭心,四十出头的年纪,是十分干练的性格。她在会议上公布了本学期的工作安排,也给新来的老师逐一安排了工作岗位。文薰之前在金陵、临安大学都是教英文阅读,来了清华却被安排成西方文学史老师。
  这对她来说是一个非常挑战,让她干劲满满。
  会议结束,叶亭心还特意留下了文薰,跟她单独说话。
  她请文薰单独坐下,面上是刚才开大会时没有的和蔼笑容。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