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2 / 3)
能分派到独孤院的活计那也是老板看在李华嫣的面子上才给的,可外头想要接这些活计补贴家中的妇人也很多,僧多粥少。
独孤院每天这么多人吃饭,又要请大夫吃药,开销确实不低,光靠辛绾几个人拿自己的俸禄填补也不是个事儿。
贵女的捐款又不是每天都有,而且捐款全凭自愿,总不能没钱了就上门去跟人家要,那事情就变味了。
自愿捐款?
赢嫽想到了一个办法,跟李华云低声说了几句。
李华云仔细听着,眼睛也越来越亮,连连点头。
“是!我这就去办,还是君上有办法!”
赢嫽谦虚的摆摆手,哪里是她想出来的办法,不过是以前看多了这种宣传套路,比较熟悉罢了。
其实也没什么难的,就是将之前捐了款的贵女列个名单出来,再让人将名单登在《雍阳晚报》上,加几句好听、给人戴高帽又能大大满足人虚荣心的表扬,让全城甚至更多的人知道这些人做了善事,给这些人一个大善人的好名声。
《雍阳晚报》是她前两年创办的,开始只是在上面登一些前线消息,让老百姓知道,就不用光听那些商人以讹传讹,传到最后都歪了楼,又引起恐慌。
后来这份独具匠心的报纸就逐渐往多元化发展,什么新鲜事儿都能在这上面看到,版面也从最开始的单面变成了现在四开那么大的双面,这样还要挤着放才能把每日新闻都放下。
以为这些年晋国就只有军事实力提升了吗?并不是,农业大规模发展,轻工业萌芽。
造纸、活字印刷术的运用也都大大方便了生活,报纸就是这样印刷出来的,每天几百上千份的印刷都不够卖。
那些士族都会一早就派奴仆到报纸行等开门,争先恐后买最新的报纸,还有那些行商,专门运报纸到其他地方卖,光是晋国的郡县就有得他们跑了。
其他郡县的报纸难免有滞后性,但不要紧,老百姓还是很爱看。
在晋国,报纸的定价都不会超过十个铜板,普通人也能买得起,再找个识字的人帮念一念就能知道上面写了什么。
除了文字,报纸上面还有插画,是连套的故事画,每期的报纸都有单独的一个板块。
一个猴儿成了精,还有能上天入地的本事,莫说小孩喜欢看,就是大人也看的津津有味。
去年报纸行还开辟了‘读者来信’这个渠道,反正现在晋国的造纸业十分发达,纸张已不如从前那般金贵了,各种各有精美的信纸就成了那些士族的心头好。
读者来信每天都能收到数十封信,有时能有上百封,最近更是连其他诸侯国的来信都有很多。
有来信催更插画故事的,也有抨击晋国新出的某些政策的,骂赢嫽暴君当道,发动战争,穷兵黩武的亦有。
赢嫽都让报纸行的人照登不误,但一定要把来信的署名写上,这些人也是傻,骂她还敢报大名,勇气可嘉啊。
发行报纸还有个好处,就是能让那些原本大字不识一个的老百姓慢慢的认识几个字,版面的小字不认识,但版头上面的大字,比如晋国、雍阳晚报这些字都认得出了。
还有那些没钱上学堂的孩子,多多少少能从别人口中知道几个,不至于以后当睁眼瞎。
报纸的创办以及反馈让公卿对赢嫽的手腕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难怪能隐忍这么多年再收拾狐氏一族,这份耐心和心智可不是一般人能有的。
他们也庆幸自己跟狐氏捆绑的不是那么深,当初狐氏谋逆,他们没有头脑发热就跟着掺和,真是万幸啊。
今日的晚报比之前的多了个板块,上面就是捐助过独孤院的贵女名单。
赢嫽称赞了她们的善举,评她们品行高洁,家风纯良,堪当楷模。
上面还有辛绾的名字,是她最先收留这些无家可归的老人与孤儿。
以现在雍阳晚报的火热程度,消息很快就传开了。 ↑返回顶部↑
独孤院每天这么多人吃饭,又要请大夫吃药,开销确实不低,光靠辛绾几个人拿自己的俸禄填补也不是个事儿。
贵女的捐款又不是每天都有,而且捐款全凭自愿,总不能没钱了就上门去跟人家要,那事情就变味了。
自愿捐款?
赢嫽想到了一个办法,跟李华云低声说了几句。
李华云仔细听着,眼睛也越来越亮,连连点头。
“是!我这就去办,还是君上有办法!”
赢嫽谦虚的摆摆手,哪里是她想出来的办法,不过是以前看多了这种宣传套路,比较熟悉罢了。
其实也没什么难的,就是将之前捐了款的贵女列个名单出来,再让人将名单登在《雍阳晚报》上,加几句好听、给人戴高帽又能大大满足人虚荣心的表扬,让全城甚至更多的人知道这些人做了善事,给这些人一个大善人的好名声。
《雍阳晚报》是她前两年创办的,开始只是在上面登一些前线消息,让老百姓知道,就不用光听那些商人以讹传讹,传到最后都歪了楼,又引起恐慌。
后来这份独具匠心的报纸就逐渐往多元化发展,什么新鲜事儿都能在这上面看到,版面也从最开始的单面变成了现在四开那么大的双面,这样还要挤着放才能把每日新闻都放下。
以为这些年晋国就只有军事实力提升了吗?并不是,农业大规模发展,轻工业萌芽。
造纸、活字印刷术的运用也都大大方便了生活,报纸就是这样印刷出来的,每天几百上千份的印刷都不够卖。
那些士族都会一早就派奴仆到报纸行等开门,争先恐后买最新的报纸,还有那些行商,专门运报纸到其他地方卖,光是晋国的郡县就有得他们跑了。
其他郡县的报纸难免有滞后性,但不要紧,老百姓还是很爱看。
在晋国,报纸的定价都不会超过十个铜板,普通人也能买得起,再找个识字的人帮念一念就能知道上面写了什么。
除了文字,报纸上面还有插画,是连套的故事画,每期的报纸都有单独的一个板块。
一个猴儿成了精,还有能上天入地的本事,莫说小孩喜欢看,就是大人也看的津津有味。
去年报纸行还开辟了‘读者来信’这个渠道,反正现在晋国的造纸业十分发达,纸张已不如从前那般金贵了,各种各有精美的信纸就成了那些士族的心头好。
读者来信每天都能收到数十封信,有时能有上百封,最近更是连其他诸侯国的来信都有很多。
有来信催更插画故事的,也有抨击晋国新出的某些政策的,骂赢嫽暴君当道,发动战争,穷兵黩武的亦有。
赢嫽都让报纸行的人照登不误,但一定要把来信的署名写上,这些人也是傻,骂她还敢报大名,勇气可嘉啊。
发行报纸还有个好处,就是能让那些原本大字不识一个的老百姓慢慢的认识几个字,版面的小字不认识,但版头上面的大字,比如晋国、雍阳晚报这些字都认得出了。
还有那些没钱上学堂的孩子,多多少少能从别人口中知道几个,不至于以后当睁眼瞎。
报纸的创办以及反馈让公卿对赢嫽的手腕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难怪能隐忍这么多年再收拾狐氏一族,这份耐心和心智可不是一般人能有的。
他们也庆幸自己跟狐氏捆绑的不是那么深,当初狐氏谋逆,他们没有头脑发热就跟着掺和,真是万幸啊。
今日的晚报比之前的多了个板块,上面就是捐助过独孤院的贵女名单。
赢嫽称赞了她们的善举,评她们品行高洁,家风纯良,堪当楷模。
上面还有辛绾的名字,是她最先收留这些无家可归的老人与孤儿。
以现在雍阳晚报的火热程度,消息很快就传开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