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2 / 3)
按照预计的计划,他们应当先在苏家上门借宿安顿,然后请苏轸替他们牵桥搭线,或者去开封府衙门击鼓伸冤,以此得见天颜。
传说中,官家是个性情宽和,礼贤下士的仁君。所以程家人一直认为自己的计划完成度并不低。没想到,好不容易踏入汴京城门,千辛万苦抵达苏府门口时,却被拦在了门外。
“你们是何人?”苏府的门房怀疑地盯着程家一行人:“上门可有拜帖?”
程家人顿时觉得自己被侮辱了。程家大老爷扬起手臂:“我与你们家老爷的表亲,你们自去禀报‘程家舅兄’来了,就知道了。”
“可我家老爷不在府上。”
不在?程家人惊疑地互相看了一眼:“那让你家小姐出来,她也认得我这个舅舅!”
就算轸儿现在是四品郡君了,遇到舅舅也得亲自出来迎接!
门房像看傻子一样看向他们:“小姐她也不在府上?”
“什么?那他们到底去哪了?”
门房冷冷道:“幽州?”
他看程家人依旧摸不着头脑的样子,好心补充了解说:“都随官家一道去幽州祭天去了。”
“那官家也?”
“嗯,太子殿下也去了。”
换句话说,整个汴京现在空空荡荡,留下的全是闲杂人等,稍微能管事的、有点地位的都北上去陪官家和殿下祭告先祖去了。
“……”
那他们跑这么远,是为了什么?
“……”
三个月,足以发生很多事。比如程家跋涉入京。比如轸昵机被批量生产、正式投入使用。再比如辽国履行盟约,出让山前七州了土地。随之而来,北上祭祖的计划也提上了日程。
仁宗是对此事最为兴致勃勃之人。他一旬内跑了三次奉先殿,对着祖宗的画像絮絮叨叨,期望他们在地下有灵,能知道这个好消息。
其次就是外出的兴奋了。太祖、太宗都是马背上打天下的。他爹真宗好歹也祭过泰山,出过远门。肃儿也亲自前往云州赈济过。祖祖辈辈算下来,官家自己成了唯一没见识的人。
他隐晦地提议起,这次祭祀最好多往北边走一点儿。未料肃儿就十分善解人意:“那就去燕山祭天、停驻在幽州吧。”
听得仁宗双眼发亮:“知朕者,肃儿也。”
什么呀?
扶苏不自在地别过头去。幽州,不就是古代的北京么?他只是想去自己上辈子上大学的地方看看而已。才不是有意想让官家多去些地方呢。
因这次出游兴致最高的人是自家爹,他罕见地当了甩手掌柜,把所有事交给官家谋划。是以,扶苏对官家的计划毫不知情。
什么计划?
自然是官家筹谋已久的那件事。
官家把朝中一干股肱之臣请到垂拱殿。光天化日之下,内侍们关上了大门。他环视着臣子们熟悉的面孔:“诸位爱卿,朕欲效仿尧舜之事,何如?”
尧舜之事……官家要禅让?
纵使从之前的架势中体察到了不对劲,所有人还是被这平地惊雷的一句话吓个半死。历史上成功的禅让只有两次,但本质都是篡国啊!他们好端端的太平王朝怎么摊上这种事? ↑返回顶部↑
传说中,官家是个性情宽和,礼贤下士的仁君。所以程家人一直认为自己的计划完成度并不低。没想到,好不容易踏入汴京城门,千辛万苦抵达苏府门口时,却被拦在了门外。
“你们是何人?”苏府的门房怀疑地盯着程家一行人:“上门可有拜帖?”
程家人顿时觉得自己被侮辱了。程家大老爷扬起手臂:“我与你们家老爷的表亲,你们自去禀报‘程家舅兄’来了,就知道了。”
“可我家老爷不在府上。”
不在?程家人惊疑地互相看了一眼:“那让你家小姐出来,她也认得我这个舅舅!”
就算轸儿现在是四品郡君了,遇到舅舅也得亲自出来迎接!
门房像看傻子一样看向他们:“小姐她也不在府上?”
“什么?那他们到底去哪了?”
门房冷冷道:“幽州?”
他看程家人依旧摸不着头脑的样子,好心补充了解说:“都随官家一道去幽州祭天去了。”
“那官家也?”
“嗯,太子殿下也去了。”
换句话说,整个汴京现在空空荡荡,留下的全是闲杂人等,稍微能管事的、有点地位的都北上去陪官家和殿下祭告先祖去了。
“……”
那他们跑这么远,是为了什么?
“……”
三个月,足以发生很多事。比如程家跋涉入京。比如轸昵机被批量生产、正式投入使用。再比如辽国履行盟约,出让山前七州了土地。随之而来,北上祭祖的计划也提上了日程。
仁宗是对此事最为兴致勃勃之人。他一旬内跑了三次奉先殿,对着祖宗的画像絮絮叨叨,期望他们在地下有灵,能知道这个好消息。
其次就是外出的兴奋了。太祖、太宗都是马背上打天下的。他爹真宗好歹也祭过泰山,出过远门。肃儿也亲自前往云州赈济过。祖祖辈辈算下来,官家自己成了唯一没见识的人。
他隐晦地提议起,这次祭祀最好多往北边走一点儿。未料肃儿就十分善解人意:“那就去燕山祭天、停驻在幽州吧。”
听得仁宗双眼发亮:“知朕者,肃儿也。”
什么呀?
扶苏不自在地别过头去。幽州,不就是古代的北京么?他只是想去自己上辈子上大学的地方看看而已。才不是有意想让官家多去些地方呢。
因这次出游兴致最高的人是自家爹,他罕见地当了甩手掌柜,把所有事交给官家谋划。是以,扶苏对官家的计划毫不知情。
什么计划?
自然是官家筹谋已久的那件事。
官家把朝中一干股肱之臣请到垂拱殿。光天化日之下,内侍们关上了大门。他环视着臣子们熟悉的面孔:“诸位爱卿,朕欲效仿尧舜之事,何如?”
尧舜之事……官家要禅让?
纵使从之前的架势中体察到了不对劲,所有人还是被这平地惊雷的一句话吓个半死。历史上成功的禅让只有两次,但本质都是篡国啊!他们好端端的太平王朝怎么摊上这种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