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2 / 3)
不多久,马车驶入宫门。
引路的内监低眉顺眼,脚步无声,将孟悬黎带入一处偏殿。
殿内灯火通明,有一股无形的压迫感。皇帝并未坐在龙椅上,而是负手立在窗前,遥遥望着暮色。
他身着常服,背影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仪。
孟悬黎垂眼,依礼跪拜:“臣妇孟氏,叩见陛下。”
皇帝缓缓转身,眼神凌厉,透露出审判的意味。
他没有立刻让她起身,而是任由她跪在砖地上,像是无声的惩罚。
过了许久,皇帝淡淡开口:“平身吧。”
“陆观阙,近况如何?”
孟悬黎目光始终垂下,她站起身,照实说道:“回陛下,国公爷仍昏迷不醒。”
“余太医说,伤势暂稳,但毒素未清,能否醒来,仍需时日。”
“仍需时日……”皇帝重复着这几个字,听不出喜怒。
须臾,他踱步至孟悬黎身前,眼神如刀,嗓音低沉:“朕这个表弟,从小性子温和,最招长辈们喜欢。”
他顿了顿,像是想起了什么事,继续道:“但长大后,朕记得,他第一次在御前失态,甚至可以说是求人,是因为你。”
孟悬黎被他的目光灼烧着,心头微动,没有接话,只是静静听着。
“那时候先帝还在,他过生辰,什么赏赐也不要,就跪在父皇宫门外,求一道赐婚的圣旨。”
皇帝目光落在她琥珀色的眼睛,继续说道:“先帝起初不允,觉得虽有长辈的口头之约,但孟家小门小户,不能为他助力。”
“可他偏要那么跪着,从清晨到深夜,谁说都不起来。朕当时去拉他,他还说什么,非你不娶。”
孟悬黎咬着唇的内侧,指尖也微微蜷缩。她知道赐婚的事,但不知道这背后,他是这样的固执和恳求。
她心底深处,不免泛起细微的悸动。
皇帝抬眸看去,继续道:“那时朕就在想,究竟是什么样的女子,能让她这般恳求。”
“如今看来,确实非同一般。不过……”
他声音陡然转冷:“你又是如何待他的?成婚以来,一而再再而三的离开,你每一次转身,每一次将他推开,都让他因你险些丧命。”
孟悬黎抬眼看他,想要辩解什么,但见他神情里尽是偏见与愤恨,她的话堵在了喉间。
她和陆观阙之间的种种,那些伤害与误会,那些争执与无奈,岂是外人能轻易断言的?
皇帝见她沉默,只当她无言以对,语气凌厉:“若不是你执意要走,他怎会去送你?若不是护着你,他怎么会落得这般境地?”
“孟悬黎,你扪心自问,你带给他的,除了麻烦和灾祸,还有什么?”
他深吸一口气,恢复了帝王该有的平静:“若没有你,朕会为他择一个门当户对的高门贵女,夫妻和睦,顺遂一生。”
“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因为不知好歹的你,连命都保不住。”
孟悬黎听到“不知好歹”时,感到荒谬,皇帝将陆观阙的不幸,全部归咎在她身上。 ↑返回顶部↑
引路的内监低眉顺眼,脚步无声,将孟悬黎带入一处偏殿。
殿内灯火通明,有一股无形的压迫感。皇帝并未坐在龙椅上,而是负手立在窗前,遥遥望着暮色。
他身着常服,背影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仪。
孟悬黎垂眼,依礼跪拜:“臣妇孟氏,叩见陛下。”
皇帝缓缓转身,眼神凌厉,透露出审判的意味。
他没有立刻让她起身,而是任由她跪在砖地上,像是无声的惩罚。
过了许久,皇帝淡淡开口:“平身吧。”
“陆观阙,近况如何?”
孟悬黎目光始终垂下,她站起身,照实说道:“回陛下,国公爷仍昏迷不醒。”
“余太医说,伤势暂稳,但毒素未清,能否醒来,仍需时日。”
“仍需时日……”皇帝重复着这几个字,听不出喜怒。
须臾,他踱步至孟悬黎身前,眼神如刀,嗓音低沉:“朕这个表弟,从小性子温和,最招长辈们喜欢。”
他顿了顿,像是想起了什么事,继续道:“但长大后,朕记得,他第一次在御前失态,甚至可以说是求人,是因为你。”
孟悬黎被他的目光灼烧着,心头微动,没有接话,只是静静听着。
“那时候先帝还在,他过生辰,什么赏赐也不要,就跪在父皇宫门外,求一道赐婚的圣旨。”
皇帝目光落在她琥珀色的眼睛,继续说道:“先帝起初不允,觉得虽有长辈的口头之约,但孟家小门小户,不能为他助力。”
“可他偏要那么跪着,从清晨到深夜,谁说都不起来。朕当时去拉他,他还说什么,非你不娶。”
孟悬黎咬着唇的内侧,指尖也微微蜷缩。她知道赐婚的事,但不知道这背后,他是这样的固执和恳求。
她心底深处,不免泛起细微的悸动。
皇帝抬眸看去,继续道:“那时朕就在想,究竟是什么样的女子,能让她这般恳求。”
“如今看来,确实非同一般。不过……”
他声音陡然转冷:“你又是如何待他的?成婚以来,一而再再而三的离开,你每一次转身,每一次将他推开,都让他因你险些丧命。”
孟悬黎抬眼看他,想要辩解什么,但见他神情里尽是偏见与愤恨,她的话堵在了喉间。
她和陆观阙之间的种种,那些伤害与误会,那些争执与无奈,岂是外人能轻易断言的?
皇帝见她沉默,只当她无言以对,语气凌厉:“若不是你执意要走,他怎会去送你?若不是护着你,他怎么会落得这般境地?”
“孟悬黎,你扪心自问,你带给他的,除了麻烦和灾祸,还有什么?”
他深吸一口气,恢复了帝王该有的平静:“若没有你,朕会为他择一个门当户对的高门贵女,夫妻和睦,顺遂一生。”
“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因为不知好歹的你,连命都保不住。”
孟悬黎听到“不知好歹”时,感到荒谬,皇帝将陆观阙的不幸,全部归咎在她身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