黜龙 第694节(1 / 4)
“因为末将心里撑不住了。”陈凌跪伏在地,勉力做答。“这一战事关整个北线生死,元帅又在迟疑,我是真撑不住了……生怕若是因为我没有告知讯息而误了局势,将不能承受……元帅,这个事情,是可以验证查询的,它就是这样的……所以无论此战胜败,我只按照实情说出来,心里都能坦荡!”
鱼皆罗闻得此言,反而沉默,数息之后,更是摆手示意:“说的好,且归队中等待军令。”
陈凌不敢怠慢,匆匆折走。
而人既走,鱼皆罗反而冷静了下来:
陈凌的话似乎又抵消了河对岸的情报,让他又有了拖延的把握。但实际上不是这样的,实际上,鱼皆罗终于反应了过来,自己不是白皇帝,不需要为大英存亡负责,他现在是元帅,是这个战场上的指挥官,他只需要为战场的局面负责,这样也才是最正确、最坦荡的应对方略。
具体怎么负责?
有战机,有把握,就该先行取下,再论其他!
“传令,全军向前,先歼敌于当面,然后隔河对峙!”很快,鱼皆罗亲口下达了军令。
正午时分,得到军令的大英北线主力蜂拥向前,直扑当面之巫族-黜龙军混合军阵。
李定眯着眼睛遥遥望着这一幕,等到对岸前线全面接战,原本冲动了对方前军阵线的巫族部落集群本能分散回转,引得大英主力军阵趁势渗入过来之后,又连续下达了今日又三个军令:“让沿河诸军停止渡河,就地休息,允许少量进食;让那位崔公来我这里,以作防备;让突利和都速五努力向前,全力奋战!”
说完,他翻身下马,坐在了地上,开始带头吃炒面和肉干。
ps:晚安。
第一百一十三章 送乌行(23)
大河之北、金河之东,正在上演一场激烈的,显得有些短、平、快的战斗。
鱼皆罗没有直接以宗师身份入阵,而是腾起真气,居高临下,从容指挥……他先是下令前军适当后撤,将对方部队调出以扩展战线,随即以千把人的小集群为单位,按照简略的骑、枪、弓、盾等功能予以区别,反复执行防守、冲击、掩护、切入、侧击等战术动作,全军快进快出,尝试达成局部优势,造成杀伤。
相对应的,对面的巫族不是不想指挥,但巫族部落具有自己天然的战斗特性,他们攻击的时候不敢一往无前,往往会在坚阵前退缩,而防守时又往往稳不住阵脚……所以面对这种短平快的密集小型战术,往往会猝不及防陷入其中,然后一旦被人造成客观杀伤,又往往会在还没有达到组织度失控、无法执行战术的境地之前就先行崩散。
不是没有应对方略,突利也好、都速五也好,甚至一些有经验的部落首领全都意识到问题所在——他们本可以利用骑兵的优势,撂开这个战场,从更外围施展骚扰、牵制战术的,但现在他们被锁在这个战场上,根本无法发挥自己的优势。
而锁住这个战场的,不止是河道、毒漠这些地理,也不止是当面的敌人,还有身后与侧翼的友军。
一将功成万骨枯!
隐约或者直接意识到一些事情之后,各方人员反应不一。
黜龙帮远征军的战帅李定已经吃完了饭,在身侧崔傥略显怪异眼神下中正用一种略显欣赏甚至有些欣慰的目光来继续观战……实际上他确实感觉眼前的战场让人赏心悦目,因为鱼皆罗这种小战术打的太漂亮了!
如此密集的战术指挥,却能如此迅速,如此顺畅,以至于让理论上兵力并不弱的巫族大军根本喘不过气来。
不愧是大魏开国时期压得巫族喘不过气的老将、名将,他太知道怎么打巫族人了!
对面的大英元帅鱼皆罗当然不晓得自己被人在心里称赞,他只是很努力的集中精神指挥部队,同时心里的天平也在一直摇晃——一面是部队在迅速取得优势,达成此战目标也似乎就在眼前;另一面却是他也注意到,自己一投入主力,河面上羊皮筏子就停了下来,而且原本集结到河畔的黜龙军重兵集团也开始休整用餐。
这意味着,即便是击败当面之敌,也很可能要遭遇到黜龙军后续主力的反扑!也意味着他必须要在战胜河东当面之敌后,迅速的重新集结部队,打一场艰苦的防御战,直到天黑!
可能依旧会失败,可能需要援军。
战场中央,巫族联军实际统帅突利面色如常,他并不惧怕眼前的残酷,不仅仅是因为他已经知道李定要做什么,更重要的是他早就做好了心理准备,晓得战争就是会如此,只不过这次轮到自己成为代价而已。
成为代价不可怕,关键是能换来什么。
正因为如此,突利的烂翅龙旗周边,一直是巫族混合部队最坚挺的核心,突利利用自己的威望,在这里重整溃下来的部队,然后尽可能的组织部队去发起反攻,以至于双方大量的部队在他的身前被搅作一团。
堪称目标明确且决绝。 ↑返回顶部↑
鱼皆罗闻得此言,反而沉默,数息之后,更是摆手示意:“说的好,且归队中等待军令。”
陈凌不敢怠慢,匆匆折走。
而人既走,鱼皆罗反而冷静了下来:
陈凌的话似乎又抵消了河对岸的情报,让他又有了拖延的把握。但实际上不是这样的,实际上,鱼皆罗终于反应了过来,自己不是白皇帝,不需要为大英存亡负责,他现在是元帅,是这个战场上的指挥官,他只需要为战场的局面负责,这样也才是最正确、最坦荡的应对方略。
具体怎么负责?
有战机,有把握,就该先行取下,再论其他!
“传令,全军向前,先歼敌于当面,然后隔河对峙!”很快,鱼皆罗亲口下达了军令。
正午时分,得到军令的大英北线主力蜂拥向前,直扑当面之巫族-黜龙军混合军阵。
李定眯着眼睛遥遥望着这一幕,等到对岸前线全面接战,原本冲动了对方前军阵线的巫族部落集群本能分散回转,引得大英主力军阵趁势渗入过来之后,又连续下达了今日又三个军令:“让沿河诸军停止渡河,就地休息,允许少量进食;让那位崔公来我这里,以作防备;让突利和都速五努力向前,全力奋战!”
说完,他翻身下马,坐在了地上,开始带头吃炒面和肉干。
ps:晚安。
第一百一十三章 送乌行(23)
大河之北、金河之东,正在上演一场激烈的,显得有些短、平、快的战斗。
鱼皆罗没有直接以宗师身份入阵,而是腾起真气,居高临下,从容指挥……他先是下令前军适当后撤,将对方部队调出以扩展战线,随即以千把人的小集群为单位,按照简略的骑、枪、弓、盾等功能予以区别,反复执行防守、冲击、掩护、切入、侧击等战术动作,全军快进快出,尝试达成局部优势,造成杀伤。
相对应的,对面的巫族不是不想指挥,但巫族部落具有自己天然的战斗特性,他们攻击的时候不敢一往无前,往往会在坚阵前退缩,而防守时又往往稳不住阵脚……所以面对这种短平快的密集小型战术,往往会猝不及防陷入其中,然后一旦被人造成客观杀伤,又往往会在还没有达到组织度失控、无法执行战术的境地之前就先行崩散。
不是没有应对方略,突利也好、都速五也好,甚至一些有经验的部落首领全都意识到问题所在——他们本可以利用骑兵的优势,撂开这个战场,从更外围施展骚扰、牵制战术的,但现在他们被锁在这个战场上,根本无法发挥自己的优势。
而锁住这个战场的,不止是河道、毒漠这些地理,也不止是当面的敌人,还有身后与侧翼的友军。
一将功成万骨枯!
隐约或者直接意识到一些事情之后,各方人员反应不一。
黜龙帮远征军的战帅李定已经吃完了饭,在身侧崔傥略显怪异眼神下中正用一种略显欣赏甚至有些欣慰的目光来继续观战……实际上他确实感觉眼前的战场让人赏心悦目,因为鱼皆罗这种小战术打的太漂亮了!
如此密集的战术指挥,却能如此迅速,如此顺畅,以至于让理论上兵力并不弱的巫族大军根本喘不过气来。
不愧是大魏开国时期压得巫族喘不过气的老将、名将,他太知道怎么打巫族人了!
对面的大英元帅鱼皆罗当然不晓得自己被人在心里称赞,他只是很努力的集中精神指挥部队,同时心里的天平也在一直摇晃——一面是部队在迅速取得优势,达成此战目标也似乎就在眼前;另一面却是他也注意到,自己一投入主力,河面上羊皮筏子就停了下来,而且原本集结到河畔的黜龙军重兵集团也开始休整用餐。
这意味着,即便是击败当面之敌,也很可能要遭遇到黜龙军后续主力的反扑!也意味着他必须要在战胜河东当面之敌后,迅速的重新集结部队,打一场艰苦的防御战,直到天黑!
可能依旧会失败,可能需要援军。
战场中央,巫族联军实际统帅突利面色如常,他并不惧怕眼前的残酷,不仅仅是因为他已经知道李定要做什么,更重要的是他早就做好了心理准备,晓得战争就是会如此,只不过这次轮到自己成为代价而已。
成为代价不可怕,关键是能换来什么。
正因为如此,突利的烂翅龙旗周边,一直是巫族混合部队最坚挺的核心,突利利用自己的威望,在这里重整溃下来的部队,然后尽可能的组织部队去发起反攻,以至于双方大量的部队在他的身前被搅作一团。
堪称目标明确且决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