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流言入市(1 / 2)
京城的街市,风声比冬雪还快。
自楚轻臣册封为首侍后,坊间议论如野火一般蔓延开来。先是几间茶肆里的说书人刻意压低声线,口口声声说「首侍不服药」,随即便有贩夫走卒添枝加叶,说得绘声绘影。
这一日,坊间茶肆说书人甫一开口,便压低了嗓子:「你们听说了没?那位新封的首侍,好似……不服药呢。」
「什么?」有人压低声音,目光闪烁,「这可是要命的大事。自古以来,凡入侍之人,不都得服下避子药?否则若真与殿下……岂不是乱了祖制?」
「啧,你小声点!」说书人故作神秘,却偏偏让旁人听了个清楚,「宗正司与司言院可都在查呢。如今外头都传开了,这可不是我胡说。」
茶肆里哗然。有人急急附和:「若真如此,那位首侍怕是要被革去身份,还要连累乐安公主。」
这样的话,三日之内传遍大街小巷,传得像是真有其事。
熙芳殿内,霜花捧着一份新得的邸报进殿,面色凝重。乐安翻过两页,眼神微沉。她素来懒得理外头闲言,可这一次,流言直指楚轻臣与她自身,几乎要将公主府推到风口浪尖。
她靠在榻上,白衣银绣散在身侧,眼神轻冷。心底却有一抹不安,这风向不是无端而起。
宗正司与司言院素来专精于「管人」与「管言」,一个动身份,一个动口舌,配合得天衣无缝。
殿外传来轻缓脚步声。温辞自院中踏入,手里捧着一盏热茶,淡淡药香伴着氤氲升起。他衣袍一如既往的素净,月白随身,将繁华的宫苑衬得清寂。
「殿下看邸报看得这般入神,莫非外头传得太过吵杂?」他语声低缓,似乎只是随口一问。
乐安抬眸,见他目光清澈,眉眼含笑,心底莫名松了一些。她伸手去接茶,温辞却干脆俯身,将茶盏递到她唇边,指尖若有若无地触过她的手背。
「喝些,散寒。」
茶香入喉,心绪稍宁。乐安垂眼,问:「你也听到了?」
温辞弯腰在她身侧坐下,伸手将她散落的一缕发轻轻抚到耳后。这一个细微的动作带着亲密的安抚意味,他温声道:「听到了。流言总是这样,来得快,也去得快。」
「你就这般笃定?」她凝视着他,眼神里带着探究。
温辞低低一笑,指腹摩挲过她的手背,像是轻轻描绘:「殿下只管安坐。这些声音,不会传到殿下耳边太久。」
乐安心底微动。这些日子,她已逐渐看出,温辞并非只是温润随和的花楼花魁。他总能不动声色地替她挡住风雨,却从未张扬。
她却没追问,只是让自己靠近他一点,任他将自己搂进怀里。温辞低头在她发顶落下一吻,气息如水,将宫中冷风都驱散了。
而在宫外,另一番暗潮正涌。
月影楼前多了几个陌生面孔。他们白日里装作寻欢,暗里却四处打听温辞的过往,妄想从「花楼出身」的身份里寻得破口。
「花魁侍寝,本就是笑谈。若能坐实,不仅殿下颜面无光,还能将公主府与首侍一并推下。」
然而,他们没想到,月影楼内外早已布下暗线。从掌灯时分起,他们的一举一动,皆落入无形的网。
当夜,听风阁的讯息网暗暗收拢。有人被引至酒馆,酒后失言,将暗查背后的指使说得七七八八。有人被暗中摄下与宗正司副使往来的帐册,银票号码清清楚楚。
第二日清晨,宗正司尚未开衙,掌印萧令微的案头便多了一封无名密函。里头是一份副使通贿的证据,上头落款简短一句:「若流言不止,便公之于众。」
同一时辰,司言院典簿梁玄姝也收到了相似的东西,甚至比宗正司的还狠。那是一封由坊间传言者亲笔所录的供词,说得明明白白,是谁出钱、谁放话、谁传声。
这些东西不惊动御前,却足以让两衙人人自危。
坊间流言原本愈演愈烈,第三日却忽然像被刀割断,茶肆里再无人敢提。说书人开口讲段子,谁若问起首侍,立刻面色一变,支吾敷衍。
「怎么突然都不说了?」有人疑惑。 ↑返回顶部↑
自楚轻臣册封为首侍后,坊间议论如野火一般蔓延开来。先是几间茶肆里的说书人刻意压低声线,口口声声说「首侍不服药」,随即便有贩夫走卒添枝加叶,说得绘声绘影。
这一日,坊间茶肆说书人甫一开口,便压低了嗓子:「你们听说了没?那位新封的首侍,好似……不服药呢。」
「什么?」有人压低声音,目光闪烁,「这可是要命的大事。自古以来,凡入侍之人,不都得服下避子药?否则若真与殿下……岂不是乱了祖制?」
「啧,你小声点!」说书人故作神秘,却偏偏让旁人听了个清楚,「宗正司与司言院可都在查呢。如今外头都传开了,这可不是我胡说。」
茶肆里哗然。有人急急附和:「若真如此,那位首侍怕是要被革去身份,还要连累乐安公主。」
这样的话,三日之内传遍大街小巷,传得像是真有其事。
熙芳殿内,霜花捧着一份新得的邸报进殿,面色凝重。乐安翻过两页,眼神微沉。她素来懒得理外头闲言,可这一次,流言直指楚轻臣与她自身,几乎要将公主府推到风口浪尖。
她靠在榻上,白衣银绣散在身侧,眼神轻冷。心底却有一抹不安,这风向不是无端而起。
宗正司与司言院素来专精于「管人」与「管言」,一个动身份,一个动口舌,配合得天衣无缝。
殿外传来轻缓脚步声。温辞自院中踏入,手里捧着一盏热茶,淡淡药香伴着氤氲升起。他衣袍一如既往的素净,月白随身,将繁华的宫苑衬得清寂。
「殿下看邸报看得这般入神,莫非外头传得太过吵杂?」他语声低缓,似乎只是随口一问。
乐安抬眸,见他目光清澈,眉眼含笑,心底莫名松了一些。她伸手去接茶,温辞却干脆俯身,将茶盏递到她唇边,指尖若有若无地触过她的手背。
「喝些,散寒。」
茶香入喉,心绪稍宁。乐安垂眼,问:「你也听到了?」
温辞弯腰在她身侧坐下,伸手将她散落的一缕发轻轻抚到耳后。这一个细微的动作带着亲密的安抚意味,他温声道:「听到了。流言总是这样,来得快,也去得快。」
「你就这般笃定?」她凝视着他,眼神里带着探究。
温辞低低一笑,指腹摩挲过她的手背,像是轻轻描绘:「殿下只管安坐。这些声音,不会传到殿下耳边太久。」
乐安心底微动。这些日子,她已逐渐看出,温辞并非只是温润随和的花楼花魁。他总能不动声色地替她挡住风雨,却从未张扬。
她却没追问,只是让自己靠近他一点,任他将自己搂进怀里。温辞低头在她发顶落下一吻,气息如水,将宫中冷风都驱散了。
而在宫外,另一番暗潮正涌。
月影楼前多了几个陌生面孔。他们白日里装作寻欢,暗里却四处打听温辞的过往,妄想从「花楼出身」的身份里寻得破口。
「花魁侍寝,本就是笑谈。若能坐实,不仅殿下颜面无光,还能将公主府与首侍一并推下。」
然而,他们没想到,月影楼内外早已布下暗线。从掌灯时分起,他们的一举一动,皆落入无形的网。
当夜,听风阁的讯息网暗暗收拢。有人被引至酒馆,酒后失言,将暗查背后的指使说得七七八八。有人被暗中摄下与宗正司副使往来的帐册,银票号码清清楚楚。
第二日清晨,宗正司尚未开衙,掌印萧令微的案头便多了一封无名密函。里头是一份副使通贿的证据,上头落款简短一句:「若流言不止,便公之于众。」
同一时辰,司言院典簿梁玄姝也收到了相似的东西,甚至比宗正司的还狠。那是一封由坊间传言者亲笔所录的供词,说得明明白白,是谁出钱、谁放话、谁传声。
这些东西不惊动御前,却足以让两衙人人自危。
坊间流言原本愈演愈烈,第三日却忽然像被刀割断,茶肆里再无人敢提。说书人开口讲段子,谁若问起首侍,立刻面色一变,支吾敷衍。
「怎么突然都不说了?」有人疑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