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文艺妇女 第105节(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样的产业链,不仅没有因为信息的发达销声匿迹,甚至越发猖獗,已经到了可以指定孩子的地步。
  有专门的人在各个幼儿园踩点,偷偷拍摄儿童照片,有买家看上,要出钱购买,才会出手。
  家长们唯一能做的,就是自己看好孩子,因为大部分孩子一旦被拐走,就很难被找回来。
  被找回来的,很多也都已经隔了很多年,他们和他们家人丢失的时间,又有谁来弥补呢。
  人贩子通常很难被找到,依旧逍遥法外,去祸害一个又一个家庭。
  从《父母手册》第一个故事发布之后,很多家庭都在期待李稻花的第二个故事。
  不管是家长,还是孩子,他们都觉得这样的故事,拉进了他们之间的距离。
  借着看小说,发表自己对故事看法的机会,双方又多沟通了很多。
  尤其是家长,迫切希望第二个故事能继续让自己多了解孩子。
  真的看到第二个故事的时候,很多家长都后背一凉。
  因为李稻花在这里面写的很多人贩子的手段,真有人遇到过,只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自己的孩子没有被拐走。
  也有人其实没有遇到过,但是把自己身边的一些正常事情联系起来,总觉得可怕。
  “哎,你记不记得,李姐家孩子被拐走的时候,好像咱家附近,就是来了个磨剪子的小车,当时你还说呢,谁家磨剪子还开车。
  你说……李姐家小孩会不会就是让那辆车给拐走了?对了,那辆车的喇叭声也很大!”
  看完故事,女人就跟男人提起一年前他们街坊李姐家的儿子被拐走的事。
  当时找不到自己家孩子之后,不止是李姐全家,他们这街里街坊的,全都发动起来,一起跟着找。
  结果当然是没找到,两岁多的孩子,就算是自己跑出去,也跑不远,他们找不到,那就只能说明是被拐走了。
  从那之后,李姐就好像变了个人,每天精神恍惚。
  有些事情就不能多想,越想破绽越多。
  “你说的还真是!走,咱们去跟王哥说去。”王哥是李姐的老公,他们不跟李姐说的原因是,万一不是真的,只是他们多想,最后没把孩子找回来,那对李姐来说又是一次打击。
  王哥这会儿也火急火燎回家呢,他在自行车厂上班,厂里待遇还不错,各种文化宣传也到位。
  李稻花的《父母手册》,厂里人都爱看,每次发表之后,厂里也都会放在宣传栏,方便大家观看。
  看到李稻花写的人贩子各种各样手段的时候,他也是第一时间就想到了那个小车。
  那个小车太扎眼了,当初可不是一个两个人有这样的疑问,更别说,他们磨的刀还不怎么样。
  王哥用最快的速度请假回家,就是想向街坊们打听打听,记不记得那辆车具体长什么样子,车牌号是多少。
  这时候的汽车虽然比之前多了很多,可还属于是稀罕玩意,王哥就是寄希望于大家会记得这辆车。
  “我就记得是辆白车,车玻璃黑漆漆的,看不到里面。”
  “我记得磨剪刀的那个男的额头上有颗黑痣,还挺大的。”
  “我知道车牌号!”
  突然有个稚嫩的声音,说自己记得车牌号,所有人转头,就看到是个扎着蝴蝶结的小女孩。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