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又听见薛姨妈说演那小书童文豹的孩子,“好个小鬼头孩儿,怪可怜见的。”
  熙凤道:“他才九岁。”
  贾母一声“赏”。三个媳妇儿便抬了一个预备好的簸箩上来,往戏台子上撒钱。
  钱撒得那是一个啷啷直响。气氛十分喜庆。
  跟李莞一样不笑的,还有宝玉。
  此时,宝玉正目光直直地看着戏台子上捡钱的戏子们。
  宝玉这个状态,其实从他见到黛玉的那一刻,就开始了。
  贾母想着,黛玉定亲都这么久了。宝玉、黛玉两孩子都是贾母的手心、手背,姑舅表亲那是嫡亲,怎么可能不见面?况且宝黛二人后来也见过。与其将二人故意拆开,遮遮掩掩的,不如同往常一般,他二人往日怎么坐,就怎么坐。
  于是,贾母就一切照常,黛玉、宝玉都坐身边。
  黛玉倒是跟诸姐妹们相处自如,见宝玉直愣愣地看着戏台子,眼睛眨也不眨一下,也不吃东西。
  黛玉心道,宝玉表哥只怕痴病又发了。
  就在诸人看戏台子撒钱的时候,黛玉问宝玉:“宝玉表哥,晴雯好些了吗?”
  黛玉一语,将宝玉拉回了现实。
  宝玉摇了摇头。想起晴雯的病症竟是数日迁延不愈,汤汤药药喝了不少,她也不见好,一抹乌云拢上了宝玉的心头,竟把看到黛玉时的那股子酸给冲散了。
  “宝玉表哥,我想一会儿跟你去看看晴雯。”黛玉道。
  宝玉心中一阵暖。林妹妹竟一直挂念着晴雯在。
  天未二鼓,戏台子上继续演着《观灯》、《八义》等戏。
  《观灯》讲的是春秋时期,晋国忠良赵朔,在人生最得意时,一家在元宵佳节的欢乐情景。
  然而,这个故事的繁华背后,却萌生了灾难。佞臣屠岸贾在晋侯跟前,不断构陷赵朔的父亲赵盾,导致赵家的抄家灭族。
  《八义》是《观灯》这个故事的后续。赵家被抄家灭族后,留下赵氏孤儿。十六年后,孤儿赵武长大,报仇雪恨的故事。
  李莞看着戏台子上的这两出戏,想起了原著中贾家暗示的结局,不由得打了个激灵,心道下回不要再整这两出戏了。
  这时,见宝玉下席,往外走。贾母忙命人好生跟着宝玉。
  跟着宝玉的是麝月和秋纹。
  贾母又问:“袭人呢?”
  王夫人笑着道:“她妈前日没有了,热孝中,不便来。”
  李莞心里一阵凉。王夫人说人家妈妈没有了,脸上还带着笑呢。袭人投了王夫人,以为是攀上了高枝儿,人家对她也不过是这个态度。
  贾母道:“跟主子却讲不起这孝和不孝。”
  因为,在这个世界,像袭人这样卖身到贾家的人,默认与原生家庭脱离关系了。
  贾母又道:“也罢。鸳鸯的娘前儿也没了。她老子娘都在南边,远着,我也没叫她家去守孝。如今教袭人跟鸳鸯做个伴。你们那些果子、菜肴、点心给她们吃去。”
  李莞心道,即便这个世界的规则对这会儿底层不友好,但是贾母待贾家下人,还是不错的。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