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2 / 3)
李莞推测,张道士八成是贾元春授意来给宝玉和宝钗做媒的。
贾母的回应又一次让李莞见证了太极高手的操作。贾母道:“上回有个和尚说了,这孩子命里不该早定亲。”
李莞在一旁听着都快笑出声了。贾元春用道士做媒,贾母就用和尚说的话给怼回去。
贾母又说:“等大一点再定!你打听着,便是那家子穷,不过给几两银子,只要模样、性格好。”言外之意,不是看不上你张爷爷介绍的对象,是现在宝玉不说对象,等将来还要您介绍的。
等再大一点,宝钗的年龄在这个世界就绷不住了……
贾母三言两语,就把贾元春设计的说亲现场给黄了。
李莞若有所思,将来岩哥儿跟林妹妹说亲时,不知老太太是何反应。不过,老太太疼自己的女儿贾敏。到时候让姑姑贾敏出面安抚一下贾母就好了。
众人一起听戏,尤氏跟贾蓉新娶的妻子胡氏后来也来了。
冯紫英家里听说贾家在清虚观打醮,也派人送了猪羊香烛茶银等礼。
李莞知道宝玉跟冯紫英这些人玩得比较好,贾珠回来后又跟宝玉强调过,少跟他们接触。但是现在看来,不光是冯紫英本人,冯紫英一家都是瞅着机会跟贾政套近乎。
此外,还有赵侍郎等不入流的官员,远亲近友,世家也来送礼。
贾母后悔起来了,说:“又不是什么正经斋事,不过闲逛逛,竟然惊动这些人送礼。”
李莞心道,确实不是什么正经斋事。不过是个没咋修行到位的老道士,应了元春的要求,来当婚托罢了。
宝玉是很生气的,他想娶的正妻只有林妹妹,林妹妹才十二岁半,不是那个十五岁的女孩儿。他说再也不想见那张爷爷了。
路上一折腾,李莞回来后有些中暑,让银蝶熬了些生地绿豆水,用冰凉的井水凉过后,喝了那么一小碗。李莞睡了一觉再起来,便觉得神清气爽了。
李莞心想,待年底林妹妹来了,再跟她取经,更新一些好吃又有些功效的食补法子。
*
皇上的赈灾款到了江南,一应税负,包括林如海管收的盐税也免了。
林如海如释重负。
随着洪水的疏导,河工的修建,以及地方上加大力度的赈灾。灾民慢慢变少了。
黛玉喜欢上了医术。但那一僧一道再也没有见过了。黛玉便让父亲给了找了扬州最好的大夫,准备了拜师礼,拜了师父。
以往她年纪小,她看不得花落,看不得叶枯,也看不得草黄。每每到落花时节,不知怎地,她都会不由自主地为这些飘落的花朵难过。
而这次江南水患,让她看到了,人是这世上的主体,没有饭吃的人有了食物,没有医药的有了医药,他们就能活下来。伤春悲秋,在自己的世界中自怜,只是一场精神上的徒劳。
文以载道。黛玉觉得她的世界变了。
回首她过往的文章,有些还是写出了对人,对百姓农桑的关心,譬如《杏帘在望》。早年时还赠送给珠大哥,挂在兰儿的书房。她记得李岩哥哥还在诗前驻足。珠大嫂说,李岩哥哥喜欢她的诗。黛玉庆幸,当年给珠大哥带回去的,是这首她写出意境和道的诗。
想到李岩,她的心直噗通噗通的。他在边塞还好吗?
黛玉记得她看到的李岩手中有冻痕,便想给她亲手配制一款防治冻疮的药。她收集了很多掉落的干花瓣,到时候再将花入药。香香的,抹在手上,就能感受到春天了。
夜静时分,贾敏给黛玉端来了汤和小点心。
贾敏看到黛玉正在多本医术中,对比治疗冻疮的外用药。贾敏心道,江南的冬天并不冻手。转念一想,需要用到冻疮药的人,应该在北边很冷的地方。
贾敏几乎是下意识地想到了李家的哥儿,应该就是他了。西北边塞一到冬天,据说滴水成冰。 ↑返回顶部↑
贾母的回应又一次让李莞见证了太极高手的操作。贾母道:“上回有个和尚说了,这孩子命里不该早定亲。”
李莞在一旁听着都快笑出声了。贾元春用道士做媒,贾母就用和尚说的话给怼回去。
贾母又说:“等大一点再定!你打听着,便是那家子穷,不过给几两银子,只要模样、性格好。”言外之意,不是看不上你张爷爷介绍的对象,是现在宝玉不说对象,等将来还要您介绍的。
等再大一点,宝钗的年龄在这个世界就绷不住了……
贾母三言两语,就把贾元春设计的说亲现场给黄了。
李莞若有所思,将来岩哥儿跟林妹妹说亲时,不知老太太是何反应。不过,老太太疼自己的女儿贾敏。到时候让姑姑贾敏出面安抚一下贾母就好了。
众人一起听戏,尤氏跟贾蓉新娶的妻子胡氏后来也来了。
冯紫英家里听说贾家在清虚观打醮,也派人送了猪羊香烛茶银等礼。
李莞知道宝玉跟冯紫英这些人玩得比较好,贾珠回来后又跟宝玉强调过,少跟他们接触。但是现在看来,不光是冯紫英本人,冯紫英一家都是瞅着机会跟贾政套近乎。
此外,还有赵侍郎等不入流的官员,远亲近友,世家也来送礼。
贾母后悔起来了,说:“又不是什么正经斋事,不过闲逛逛,竟然惊动这些人送礼。”
李莞心道,确实不是什么正经斋事。不过是个没咋修行到位的老道士,应了元春的要求,来当婚托罢了。
宝玉是很生气的,他想娶的正妻只有林妹妹,林妹妹才十二岁半,不是那个十五岁的女孩儿。他说再也不想见那张爷爷了。
路上一折腾,李莞回来后有些中暑,让银蝶熬了些生地绿豆水,用冰凉的井水凉过后,喝了那么一小碗。李莞睡了一觉再起来,便觉得神清气爽了。
李莞心想,待年底林妹妹来了,再跟她取经,更新一些好吃又有些功效的食补法子。
*
皇上的赈灾款到了江南,一应税负,包括林如海管收的盐税也免了。
林如海如释重负。
随着洪水的疏导,河工的修建,以及地方上加大力度的赈灾。灾民慢慢变少了。
黛玉喜欢上了医术。但那一僧一道再也没有见过了。黛玉便让父亲给了找了扬州最好的大夫,准备了拜师礼,拜了师父。
以往她年纪小,她看不得花落,看不得叶枯,也看不得草黄。每每到落花时节,不知怎地,她都会不由自主地为这些飘落的花朵难过。
而这次江南水患,让她看到了,人是这世上的主体,没有饭吃的人有了食物,没有医药的有了医药,他们就能活下来。伤春悲秋,在自己的世界中自怜,只是一场精神上的徒劳。
文以载道。黛玉觉得她的世界变了。
回首她过往的文章,有些还是写出了对人,对百姓农桑的关心,譬如《杏帘在望》。早年时还赠送给珠大哥,挂在兰儿的书房。她记得李岩哥哥还在诗前驻足。珠大嫂说,李岩哥哥喜欢她的诗。黛玉庆幸,当年给珠大哥带回去的,是这首她写出意境和道的诗。
想到李岩,她的心直噗通噗通的。他在边塞还好吗?
黛玉记得她看到的李岩手中有冻痕,便想给她亲手配制一款防治冻疮的药。她收集了很多掉落的干花瓣,到时候再将花入药。香香的,抹在手上,就能感受到春天了。
夜静时分,贾敏给黛玉端来了汤和小点心。
贾敏看到黛玉正在多本医术中,对比治疗冻疮的外用药。贾敏心道,江南的冬天并不冻手。转念一想,需要用到冻疮药的人,应该在北边很冷的地方。
贾敏几乎是下意识地想到了李家的哥儿,应该就是他了。西北边塞一到冬天,据说滴水成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