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多愁多病身,说的是张生人生不得意的时候。
  倾国倾城貌,说的是崔莺莺。
  黛玉听后,不高兴了。宝玉拿张生和崔莺莺往他俩比,最后崔莺莺还被抛弃了。
  谁愿意做他的崔莺莺?还是被抛弃的。
  宝玉竟是爱看这种书,还说真真是好书。合着看《西厢记》也能给崔莺莺一个好结局啊!
  黛玉薄面含嗔,道:“宝玉表哥,你再拿这些混话欺负我,我告诉舅舅和舅母去。”
  想到《会真记》里崔莺莺的结局,又念道“欺负”二字,黛玉眼圈都红了。
  宝玉急得拦住黛玉,道:“好妹妹,是我说错话,我若有心欺负你,明儿我掉到池子里,变成一只大忘八。等你做了“一品夫人”,病老归西时,我往你坟上,替你驮一辈子的碑去。”
  黛玉冷笑道:“我就是那该老该死的,你就是那长命百岁的?”
  黛玉不再理宝玉,自己去收落花,去埋花。
  正好袭人走来寻宝玉,说大老爷身上不好,老太太打发你去。
  宝玉遂别了黛玉,同袭人回房。
  黛玉被宝玉那般说后,心中闷闷,正打算回房间,但听见梨香院中传来悠扬的笛声,和婉转的歌声。
  原来为元妃省亲,从姑苏请来的十二个小戏骨,如今都住在梨香院。那些女孩子们,正在里边练习。
  只听得“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壁残垣”。黛玉听后,十分感概,又听到“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词极优美,但带着无可奈何的忧伤。黛玉一时怅惘。
  梨香院里的小戏骨们继续唱着“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黛玉又想到了温柔地抱着小梨花的李岩哥哥;策马疆场,保家卫国的李岩哥哥;还有大嫂子描述的在厨房里烹汤煮羹的李岩哥哥。
  她想如花美眷,似水流年的人,是他啊。
  又听到“你在幽闺自怜”,黛玉忽又想起前人诗句“水流花谢两无情”,“流水落花春去也”等诗句。
  她既想品诗词的美,又消化不了诗词中的悲。一时间只觉得站立不住,跌跌撞撞往李莞的住处走去。
  李莞跟乳母一起正在给柔姐儿喂饭,看黛玉红着眼睛,便问:“姑娘这是怎么了?”
  黛玉便将今日葬花,宝玉给她看《会真记》,还那她比被抛弃了的崔莺莺,以及后来在梨香院墙外听到的戏词,一一告诉李莞。
  李莞放下手中的事,跟乳母交待好,携着黛玉去了书房,又喊小丫头在书房添了饭桌。
  今日煮了果粥,正好黛玉来了,给她盛了一碗。
  清甜的果粥下肚,腹中暖暖的,一直暖到了心窝里,一扫所遇之阴霾。
  “林姑娘这样蕙质兰心的,就该被捧手心里。让那拿《会真记》去比人的,只当放了个屁。”李莞讴道。
  以前李莞只是粗略地了解一些情节,宝玉确实把他跟林妹妹比作过张生和崔莺莺。但是没有去深究。现在李莞听了林妹妹的复述,讴宝玉得很。
  宝玉,你要比,也比好一些结局的啊。你是没有《西厢记》吗?合着人家姑娘也是爹娘生养的,疼大的。该比成《会真记》里被抛弃的崔莺莺吗?
  黛玉喝了粥后,觉*得全身活泛了,反而不气了。“大嫂子,我想明白了。”
  李莞问:“姑娘想明白什么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