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2 / 3)
你若到过长安,便一定见过那车水马龙,人声鼎沸,商贾云集,藩客来往。市井中一定有白胡子的老头表演幻术,他将一枚石子一扔,落在手中便成了金锭,塞到你的手里。你摊开手,那金锭长出翅膀,成了蝴蝶,飞到半空。
你看,那蝴蝶翅膀后面,有花魁眉间点着花钿,正从楼上探出身子,团扇半遮面,柳眉入鬓,双目含情,唱着最空灵的歌。
你再往前走,便能看到胡姬和着鼓点,旋转起舞,游人纷纷,有男人、女人,有唐人、吐蕃人、波斯人、倭国人……还有商人、和尚、工匠、道士、官差、下人……他们围成圈,一齐拍手打着节拍叫好,无尽的欢乐,无尽的幸福。你要加入他们,拍起手来,和着音乐喊起来。
你到过长安吗?
你若到过长安,你是否知道,夜幕降临,那白发的老头,面孔会上掉下一张皮,他得对着镜子用针线缝缝补补,镜子中才看能清,他的脸布满了密密麻麻的针脚,拼接着棉布、羊皮、牛皮的补丁。
花魁在金色的屏风后面,伏在地上,轻声唱着歌,你仔细听,她唱的是,鬼灯现,桃花见,郎君结同心,相逢月下魂——她转过脸来,映在月光里,红衣华服,森森白骨。
人群早已散去,那胡姬仍旧转个不停,是因为她穿上了一双脱不掉的舞鞋,她多想停下来啊!它带着她旋转,昼夜不停,通宵达旦,直到她的头发散了,双脚磨出鲜血,腿骨折断,直到她再也站不起来。
你知道吗,那些男人、女人,唐人、吐蕃人、波斯人、倭国人……商人、和尚、工匠、道士、官差、下人……
他们是人吗?
这便是长安。
我已在这样的长安困了二十年……
第2章
天观十六年,三月三十,寅时未半,晨露微凉,舒慈仍在熟睡中。
此时,却听得纸窗翕动。
一只碧蓝色的三宝鸟,正用脑袋顶开窗框,熟练地钻进来。一个振翅,轻巧地落在舒慈的枕头上。
舒慈听见响动,好梦被扰,皱着眉翻了个身,继续梦会周公。见她不醒,三宝鸟咕噜了两声,便往床底下一跳。
只见它两只爪子刚一落地,却是蓝羽尽褪,从地上站起来一名十三、四岁的蓝衣少女。那少女又从袖口掏出一个皱巴巴的纸团,一扔,不偏不倚,正好砸到舒慈后脑勺上。
少女见她用手挠了挠头,仍是不醒,便朝天上翻了个白眼,撅起嘴,发出唱歌一般的声音:“话我带到了,这就回去睡觉了!”
舒慈这才一个激灵,大梦惊醒,正想出声,却见少女一转身,又化作一羽翠蓝色,从窗缝里飞出,消失在长安茫茫无尽的夜色中。
她揉揉眼睛,怔了一会,这才赶忙展开纸团一看。
上面一副简陋的简笔画,大致是方方正正的长安城,南门外画出两条竖线表示大道,突然出现一道分叉口,画着一只潦草的狗头。分叉口不远处画着一个方框盖着三角形,似是一座庙,方框里面歪歪扭扭几笔,像是一条蚯蚓。
舒慈叹了口气,又是一晚好梦被扰。只得三下五除二换上夜行服,牵了马儿,便往华安门赶。
此刻长安城一百零八坊,一片死寂。
长安城宵禁严格,不及舒慈行到安华门,便被一名金吾卫拦下。她不慌不忙,从怀里掏出一枚文牒。
那文牒正书大字,“大理寺舒慈查案”。金吾卫接过文牒,两相对照,不禁心下一奇——这大理寺的竟然是个女官。
只见舒慈一头檀黑的秀发绾于脑后,虽是女子,但细眉如剑,鼻梁挺直,英气十足。一双凤眼,按理说应是抚媚动人,但右眼瞳黑亮如墨,有逼人的凌厉。最古怪的是左眼,瞳孔映着微光,泛着淡淡的青灰色,仿佛蒙了一层薄纱。只是眼下一圈乌黑,看起来早已习惯昼伏夜出,黑白颠倒。
那金吾卫又注意到背面一行小字——“大理寺缉妖司司务”。
奇上加奇!
大理寺乃专查命案、悬案、疑案部门,自然在大唐是人尽皆知,可这缉妖司却是闻所未闻。
却说世间天地万物,并非人有魂魄。动物、植物、甚至不起眼的器物,一旦吸收了日月精华,炼化了钟灵神秀,便能凝结出三魂七魄,感知七情六欲。若是再提升修为,就能修得人形,是之为妖。 ↑返回顶部↑
你看,那蝴蝶翅膀后面,有花魁眉间点着花钿,正从楼上探出身子,团扇半遮面,柳眉入鬓,双目含情,唱着最空灵的歌。
你再往前走,便能看到胡姬和着鼓点,旋转起舞,游人纷纷,有男人、女人,有唐人、吐蕃人、波斯人、倭国人……还有商人、和尚、工匠、道士、官差、下人……他们围成圈,一齐拍手打着节拍叫好,无尽的欢乐,无尽的幸福。你要加入他们,拍起手来,和着音乐喊起来。
你到过长安吗?
你若到过长安,你是否知道,夜幕降临,那白发的老头,面孔会上掉下一张皮,他得对着镜子用针线缝缝补补,镜子中才看能清,他的脸布满了密密麻麻的针脚,拼接着棉布、羊皮、牛皮的补丁。
花魁在金色的屏风后面,伏在地上,轻声唱着歌,你仔细听,她唱的是,鬼灯现,桃花见,郎君结同心,相逢月下魂——她转过脸来,映在月光里,红衣华服,森森白骨。
人群早已散去,那胡姬仍旧转个不停,是因为她穿上了一双脱不掉的舞鞋,她多想停下来啊!它带着她旋转,昼夜不停,通宵达旦,直到她的头发散了,双脚磨出鲜血,腿骨折断,直到她再也站不起来。
你知道吗,那些男人、女人,唐人、吐蕃人、波斯人、倭国人……商人、和尚、工匠、道士、官差、下人……
他们是人吗?
这便是长安。
我已在这样的长安困了二十年……
第2章
天观十六年,三月三十,寅时未半,晨露微凉,舒慈仍在熟睡中。
此时,却听得纸窗翕动。
一只碧蓝色的三宝鸟,正用脑袋顶开窗框,熟练地钻进来。一个振翅,轻巧地落在舒慈的枕头上。
舒慈听见响动,好梦被扰,皱着眉翻了个身,继续梦会周公。见她不醒,三宝鸟咕噜了两声,便往床底下一跳。
只见它两只爪子刚一落地,却是蓝羽尽褪,从地上站起来一名十三、四岁的蓝衣少女。那少女又从袖口掏出一个皱巴巴的纸团,一扔,不偏不倚,正好砸到舒慈后脑勺上。
少女见她用手挠了挠头,仍是不醒,便朝天上翻了个白眼,撅起嘴,发出唱歌一般的声音:“话我带到了,这就回去睡觉了!”
舒慈这才一个激灵,大梦惊醒,正想出声,却见少女一转身,又化作一羽翠蓝色,从窗缝里飞出,消失在长安茫茫无尽的夜色中。
她揉揉眼睛,怔了一会,这才赶忙展开纸团一看。
上面一副简陋的简笔画,大致是方方正正的长安城,南门外画出两条竖线表示大道,突然出现一道分叉口,画着一只潦草的狗头。分叉口不远处画着一个方框盖着三角形,似是一座庙,方框里面歪歪扭扭几笔,像是一条蚯蚓。
舒慈叹了口气,又是一晚好梦被扰。只得三下五除二换上夜行服,牵了马儿,便往华安门赶。
此刻长安城一百零八坊,一片死寂。
长安城宵禁严格,不及舒慈行到安华门,便被一名金吾卫拦下。她不慌不忙,从怀里掏出一枚文牒。
那文牒正书大字,“大理寺舒慈查案”。金吾卫接过文牒,两相对照,不禁心下一奇——这大理寺的竟然是个女官。
只见舒慈一头檀黑的秀发绾于脑后,虽是女子,但细眉如剑,鼻梁挺直,英气十足。一双凤眼,按理说应是抚媚动人,但右眼瞳黑亮如墨,有逼人的凌厉。最古怪的是左眼,瞳孔映着微光,泛着淡淡的青灰色,仿佛蒙了一层薄纱。只是眼下一圈乌黑,看起来早已习惯昼伏夜出,黑白颠倒。
那金吾卫又注意到背面一行小字——“大理寺缉妖司司务”。
奇上加奇!
大理寺乃专查命案、悬案、疑案部门,自然在大唐是人尽皆知,可这缉妖司却是闻所未闻。
却说世间天地万物,并非人有魂魄。动物、植物、甚至不起眼的器物,一旦吸收了日月精华,炼化了钟灵神秀,便能凝结出三魂七魄,感知七情六欲。若是再提升修为,就能修得人形,是之为妖。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