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梁嘉木和她通电话的时候笑得很开心,和平日里的沉默寡言截然不同,宁洵仔细回忆了一下,发现自己好像从没见到他这样,似乎是卸下了浑身的防备,只剩下一副柔软的躯壳。
  原来他和喜欢的人说话时,是这样的么?
  和梁嘉木匆匆道了别,宁洵魂不守舍的回到房间,果然一夜未眠。
  他不得不承认,即使知道梁嘉木早晚有一天会交女朋友,可真到了这个时候,他仍然无可避免的觉得难过。
  如果说十年前他是满腔孤勇,为了一个未知的结果不顾一切,那么现在,他则是明知未来将会发生什么,但依然陷在这场美梦里不愿醒来。
  他一整晚辗转反侧,直到天蒙蒙亮时才昏昏沉沉的睡过去,可惜没过多久闹钟就响了。
  今天还要录一天节目,宁洵不允许自己在工作时出丝毫的差错,闹钟一响就翻身下床,用冷水洗了脸,逼迫自己打起十二分的精神。
  或许是这几天工作不忙,梁嘉木今天在民宿吃了早饭,还说要和大家一起学习制作鱼灯。
  节目组请了古城里有名的鱼灯制作技艺传承人朱老师,当地有许多像朱老师这样的匠人,他们一年能制作大大小小几千盏鱼灯。
  朱老师拿着一根竹篾向大家介绍道:“传统鱼灯以鱼为形,以竹为骨,以纸为皮,分为鱼头、鱼身、鱼尾三节,竹篾的选择要选像我手里这样质地柔韧的,做之前要把竹篾泡在水里浸湿,之后再擦干,这样它就不容易断了。”
  任紫嫣指了指朱老师手中的竹篾,“朱老师,我看到这上面还有很多刺,制作起来是不是会扎手?”
  “对,”朱老师点了点头,“所以要把这些刺清理掉,然后把竹篾放到蜡烛上烤。”
  姚新挺积极的说:“这一步是塑型吧?”
  “是的,塑型,把这些竹篾绕成不同尺寸的圆圈,”朱老师把事先准备好的材料拿出来给大家挨个展示,“这是鱼鳃,这是鱼眼……”
  “做好骨架之后就是蒙纸。”
  宁洵闻言,立刻将自己面前那一叠剪裁好的宣纸拿给朱老师。
  梁嘉木就站在他身边,自然注意到了他的动作,但碍于有摄像机,便没有说话,只是默默把自己的纸分给了宁洵一半——朱老师讲完之后,他们就要各自练习,宁洵把裁好的纸给了出去,一会儿他自己恐怕就得重新剪了。
  宁洵低头看着他递过来的纸微微一愣,再看过去时,梁嘉木已经将目光放在了朱老师手里的鱼灯上。
  朱老师一边示范一边叮嘱道:“大家一定注意,要在鱼的腹部留出一个口子,这样我们一会儿才能放灯串。”
  “尽量在靠近鱼骨架和鱼骨圈连接处的地方插上腹鳍和胸鳍,鱼鳍要插/的/深一些,这样会更牢固。”
  接着,她又问:“几位有没有学过美术的?”
  何宜轩把目光投向冯莹莹:“莹莹姐画画可好看了。”
  冯莹莹从小学习美术,不工作的时候就经常在微博上和粉丝分享自己的作品,微博还有一个粉丝专门为她建的tag,就叫作“莹莹的画画日记”。
  姚新调侃道:“小何一看就是没少上网冲浪。”
  “嗯,我会一点。”冯莹莹被何宜轩夸的有点儿不好意思。
  “会一点就够了,”朱老师笑起来,语气柔和,“先用颜料铺色,然后用勾线笔画出细节,可以画祥云、如意或者鱼鳞这些图案。”
  “最后拿出这个,”她把盒子里的珍珠拿起来,对着镜头展示了一下,“这个就是鱼的眼睛。”
  “这些都做完之后,再装上木棍和灯就可以了。”
  制成一个鱼灯并不容易,光是制作骨架就要花费很长时间,对工艺细节的要求也非常高。
  五个人花费三天,最后才终于做出了一盏四米长,两米高,一米宽的鱼灯。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