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接下来,她又要从哪个口子开始突破呢?
  她只是找出了美方逻辑的破绽,先把扣过来的锅给捅破了, 但具体故障原因,也没有什么头绪。
  卢当山被看得毛毛的, 于是主动开口:“林工?”又想到她这么敏锐, 于是,“要不咱们交流一下细致点的信息?”
  林巧枝目光落在他带来的那堆资料里,也是点头:“我记得高主任提过,说是有一个什么应力分布模型?”
  “确实是有。”
  两人就这么深入细节的交流起来。
  卢当山就有点明白林巧枝为什么能解决这么多问题了,真的就是一点就通,一说就明白,就好像这设备是她造的一样?嗯??
  林巧枝感觉卢当山也讲得很清楚。
  好像本质上他们是一种人, 技术上条理清晰,逻辑分明, 只有真的下过功夫的人,才能讲得如此简明扼要,深入浅出。
  “卢工你基础很扎实啊,在一线干过?”林巧枝把一份已经排除问题的排查记录拿到旁边。
  “也不算吧。”卢当山叹了口气,解释,“我们东渡去学习的这批人,都有这个水平,那时候每天都要练习的项目就是百次练兵、百次事故模拟演习处理。当时有一个要求就是,不看操作手册,能够在第一时间辨认出所有的管线和装置的名字、作用、走向。”*
  这样的基本功,肯定是好事。
  但是如果是特意出国去培训,又显得好像没有那么划得来了。
  每天都是练习这些,其实接触不到核心的技术。
  林巧枝也觉得有点遗憾:“有没有办法自学一点?”
  “不提那些。”
  卢当山摇摇头,闭口不提的样子,他是担心年轻人胆子大没分寸,要是说了点不正确的话就不好了,当初他们去日本,连宾馆里的电视机都不能开,容易被批思想不正确,哪里还能有什么办法。只是出去一趟,冲击是真的大,电视机、相扑、满街的小汽车、霓虹灯,同样生活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真的差距太大了。
  林巧枝也不在意,顺着他的意思就换了个话题,做了个总结:“所以现在总体的排查,大体上的方向,可以用高屋建瓴来概括?”
  读数据、读仪表,走操作流程,从技术思路上排查,就好像打仗的时候站在高岭,俯瞰下面所有的沟壑和兵力,调度全场。
  只有美方、日方可以做到,一个提供技术包,一个负责项目总包制造。
  连法国的炉管公司也不行,技术层次达不到这个高度。
  “也可以这么总结。”卢当山点头。
  这种排查其实是最有逻辑的,也相当考验技术理解程度,如果让林巧枝去修全丘陵地形拖拉机,假设遇到没法简单看出原因的故障,她也不会选择东一锤子西一榔头瞎搞,而是从技术逻辑上一点点梳理排查。
  但有一个问题:中方跟不上。
  对整套技术的理解,他们是远远追不上另外三方的,使用这套逻辑和办法,就相当于追在别人屁股后面吃灰。
  这是相当被动,相当不利的!
  如果察觉不到问题,基本就是被人牵着鼻子走。
  这很好理解,家里马桶堵了,自己处理不了,请维修师傅来家里,大部分人,其实都是被牵着鼻子走了。师傅当然不会直接恶声恶气抢劫,而是和颜悦色地编一套你听不懂的话术,说这个里面如何如何,维修要三百、五百、八百的。
  一般只要最后这个出价在承受范围之内,没有到实在忍不了的地步,被牵走也就算了,谁让自己修不了。
  肯定也是有真诚的师傅,但谁不想多赚点钱呢?人性如此。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