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1 / 2)
周氏倒没有了解得这么细,她大概明白徐允洄为什么问这个问题:“若有人祖籍合适,就去那个地方”
徐允洄点点头,他觉得做戏做全套,其实撒谎就是要半真半假效果最好。既然已经顶替了已死之人的身份,不如就把身份设置清楚,也免得乱编。
燕儿只用羡慕和崇拜的眼神看着两人,她觉得是因为他们都在外面所以知道很多她不怎么会注意到的细节,实在是太厉害了。
周氏看自家孩子是怎么看怎么觉得喜欢的,温柔的摸-摸燕儿的头顶:“慢慢来,你再长大些都会懂的。”
商量好这些,徐允洄告诉周氏他带了两百两出来,还请周氏保管。
周氏见着银钱心里一松,别的都好处理,没钱是真的不好办。五两银子她就能办妥两人户籍的事情,农家孩子不值钱的。
**
周氏准备了充足的钱,因此事情进行得格外顺利。黄巧巧的家人很好说话,给了钱就愿意把女儿起出来。
周氏本来不愿意做这样的事情,可是不做这样的事情,黄巧巧的家人一定会起疑,于是便另花了些钱将她远远葬在别处了。
许晖家只能瞒着那老祖母,许家村的村长按辈分来说是许晖的叔叔,也是老祖母的晚辈。老人被唯一孙儿的死讯冲击得一蹶不振,眼见也要跟着去了,村长做这样的事情还是有些愧疚。
他对周氏道:“李太太便再等上几天吧,婶娘估计也就在这几天了,待她去了,怎样都好。”
周氏动容道:“我也不是不通情理的人,这样吧,既然我那亲戚跟晖儿结了亲,晖儿的祖母也是我的长辈,就让我们来操持后事吧。”
村长犹豫:“这……不太好吧。”
周氏只说了一句话就打消了他的疑虑:“你放心,他们的财物我都不沾的。只是图个心安,你知道的,我们干这样的事儿,其实也是为了积些阴德,见不得这些年纪轻轻没成家的孩子孤孤单单的。”
村长仿佛也被周氏这一通话说服了似的:“是啊,这是好事。婶娘从前就说,晖儿的亲事是她最记挂的事情。如此,也算了了愿。”
世人谁不知落地为安,若是不给银两,谁会愿意结什么阴亲。但若是这些都能谈得拢,大家便有心装一装仁慈的模样,给自己冠上‘为他好’的高帽,久而久之便连自己也说服了。
第59章
◎要成亲了◎
周氏真就在许家村一连待了二十五天,才等到了老祖母的死讯,看着苍老枯瘦的人体被抬进棺材,周氏不知怎么,心里竟也感同身受的难过起来。
她心里亦有些内疚,虽然他们祖孙的悲剧与周氏无关,她不过是冷眼看着结局罢了,但她也无法自欺欺人,他们盗用他们身份的事情是不义的。
她用心记下两人的名字:许晖、孟小仙,她打算等安定之后为两人点长生灯,也算自己对他们的补偿。
然而能做的就只有这么多了,人非圣贤,她也做不到桩桩件件都无愧于心。
闲聊中,周氏打听到了孟老太太不是江城的人,而是两百里外瑚城人,据说是孟老太太的父亲跟许老太爷的父亲曾是同窗,所以孟老太太才远嫁到此的。
周氏不了解瑚城,她确实见识有限,一生去过最远的地方还是跟燕儿去的瑞城。
好在村长曾经听孟老太太讲过一些往事,瑚城比江城更靠海边,不过不算边境城,但那里因为靠近海,所以海产是很丰富的,人也比这边人更活泼些。
周氏默默记下这些,而后结清尾款,就带着祖孙俩的户籍回了家。
**
周氏回到家之后,依旧是让燕儿先通知六少爷。她觉得可以开始准备最终的逃离了。
周氏早就预备着一去多日无暇顾及瑞城那边,反正现在也变了计划不去了,就让燕儿自己去办卖房子的事情。
徐允洄倒是反对了一下,她怕燕儿一个年轻女孩路上遇到什么事情。但燕儿觉得没关系,一来她已经跟娘去过一次,有经验。二来她多花些钱,找信誉好的商队或者车队就好。 ↑返回顶部↑
徐允洄点点头,他觉得做戏做全套,其实撒谎就是要半真半假效果最好。既然已经顶替了已死之人的身份,不如就把身份设置清楚,也免得乱编。
燕儿只用羡慕和崇拜的眼神看着两人,她觉得是因为他们都在外面所以知道很多她不怎么会注意到的细节,实在是太厉害了。
周氏看自家孩子是怎么看怎么觉得喜欢的,温柔的摸-摸燕儿的头顶:“慢慢来,你再长大些都会懂的。”
商量好这些,徐允洄告诉周氏他带了两百两出来,还请周氏保管。
周氏见着银钱心里一松,别的都好处理,没钱是真的不好办。五两银子她就能办妥两人户籍的事情,农家孩子不值钱的。
**
周氏准备了充足的钱,因此事情进行得格外顺利。黄巧巧的家人很好说话,给了钱就愿意把女儿起出来。
周氏本来不愿意做这样的事情,可是不做这样的事情,黄巧巧的家人一定会起疑,于是便另花了些钱将她远远葬在别处了。
许晖家只能瞒着那老祖母,许家村的村长按辈分来说是许晖的叔叔,也是老祖母的晚辈。老人被唯一孙儿的死讯冲击得一蹶不振,眼见也要跟着去了,村长做这样的事情还是有些愧疚。
他对周氏道:“李太太便再等上几天吧,婶娘估计也就在这几天了,待她去了,怎样都好。”
周氏动容道:“我也不是不通情理的人,这样吧,既然我那亲戚跟晖儿结了亲,晖儿的祖母也是我的长辈,就让我们来操持后事吧。”
村长犹豫:“这……不太好吧。”
周氏只说了一句话就打消了他的疑虑:“你放心,他们的财物我都不沾的。只是图个心安,你知道的,我们干这样的事儿,其实也是为了积些阴德,见不得这些年纪轻轻没成家的孩子孤孤单单的。”
村长仿佛也被周氏这一通话说服了似的:“是啊,这是好事。婶娘从前就说,晖儿的亲事是她最记挂的事情。如此,也算了了愿。”
世人谁不知落地为安,若是不给银两,谁会愿意结什么阴亲。但若是这些都能谈得拢,大家便有心装一装仁慈的模样,给自己冠上‘为他好’的高帽,久而久之便连自己也说服了。
第59章
◎要成亲了◎
周氏真就在许家村一连待了二十五天,才等到了老祖母的死讯,看着苍老枯瘦的人体被抬进棺材,周氏不知怎么,心里竟也感同身受的难过起来。
她心里亦有些内疚,虽然他们祖孙的悲剧与周氏无关,她不过是冷眼看着结局罢了,但她也无法自欺欺人,他们盗用他们身份的事情是不义的。
她用心记下两人的名字:许晖、孟小仙,她打算等安定之后为两人点长生灯,也算自己对他们的补偿。
然而能做的就只有这么多了,人非圣贤,她也做不到桩桩件件都无愧于心。
闲聊中,周氏打听到了孟老太太不是江城的人,而是两百里外瑚城人,据说是孟老太太的父亲跟许老太爷的父亲曾是同窗,所以孟老太太才远嫁到此的。
周氏不了解瑚城,她确实见识有限,一生去过最远的地方还是跟燕儿去的瑞城。
好在村长曾经听孟老太太讲过一些往事,瑚城比江城更靠海边,不过不算边境城,但那里因为靠近海,所以海产是很丰富的,人也比这边人更活泼些。
周氏默默记下这些,而后结清尾款,就带着祖孙俩的户籍回了家。
**
周氏回到家之后,依旧是让燕儿先通知六少爷。她觉得可以开始准备最终的逃离了。
周氏早就预备着一去多日无暇顾及瑞城那边,反正现在也变了计划不去了,就让燕儿自己去办卖房子的事情。
徐允洄倒是反对了一下,她怕燕儿一个年轻女孩路上遇到什么事情。但燕儿觉得没关系,一来她已经跟娘去过一次,有经验。二来她多花些钱,找信誉好的商队或者车队就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