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秋天的天很短,天高云淡,太阳晒在身上凉凉的,总也晒不暖。他着人煮来一碗真君粥,里边的杏子酸呦呦地,她喝着喝着就把眉头蹙起来。
  谢珩见状,轻轻拿过她手中的碗,“不喜欢就别喝了,我让人再给你做点别的。”
  崔令仪摇摇头:“没事,我只是在想事情。这粥,其实味道也还可以。”
  她又勉强喝了几口,便放下碗,靠在床边,眼神有些空洞地望着窗外。
  谢珩坐在一旁,看着她心事重重的样子,思索片刻后道:“我本想着这里回金陵,要向外祖父禀明我们的婚事,如今看来,可能不是个好时机。”
  崔令仪轻声道:“没关系,他肯定都明白的。”
  谢珩道:“诗云,缱绻觏良宵,千载结同契。按照我们金陵的传统,我在和你成婚前,应当和你签下同心契,而后一同将它供在法宝寺,直至你我离世,再将契书与你我合葬在一起。”
  “离开金陵之前,你我总要去一次法宝寺。”他轻声询问,“成婚之前,恐怕你我没有机会再来金陵,既然来了,就趁着这一次把事情都办好,好不好?”
  崔令仪点了点头。
  随后她又问:“所有金陵的未婚夫妻,都会在法宝寺记下同心契吗?”
  “是。”谢珩道。
  “同心契都是自己亲自写的吗?”
  谢珩道:“是。”
  “纳妾会写同心契吗?”
  “有些讲究的人家是会写的。”
  “那你三哥会不会写?”崔令仪图穷匕见,“他和这些女人的同心契会不会也在法宝寺?”
  “即使有又怎么样呢?”谢珩失笑,“上面无非写了什么长相厮守、白头偕老之类的吉祥话,又有什么可看的呢。”
  “没看怎么知道?”崔令仪撇了撇嘴,“这几人中,唯有林思雨是从益州而来,其他都是金陵人,既然穆从南当年许婚,说的都是聘其为妻,那么一定会有同心契。他既然心中惦念之人是燕知音,又如何有办法对别人写下同心契?其中必定有鬼。”
  谢珩道:“那你好好休息,明日一早,我们去法宝寺。”
  崔令仪这才笑逐颜开:“好。”
  法宝寺是千年古刹,银杏满庭,金桂攒星。僧寮窗外秋菊临霜竞放,老梅偃蹇,枝丫如铁骨撑空。
  一泓秋水映出天心月,登山远眺亦可见层峦尽染,满目赭石丹砂之色。
  崔令仪跟在谢珩身后亦步亦趋地往山上爬。
  她在现代的时候还是有运动习惯的,可是穿越来到这里以后太忙了,每天都在处理案子,还是义务劳动,想要花钱都无处可花、无甚可买,运动习惯自然也就抛下了。
  她慢吞吞地跟在谢珩身后,汗珠浸湿她一点鬓发。
  她好不容易爬到一个小平台之上,却看见谢珩已经停了下来。她迎上去问:“怎么了吗,到了?就是这里?”
  谢珩不答,只在她面前俯下身子。
  崔令仪问:“干什么?”
  “上来。”他言简意赅。
  “还有那么高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