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1 / 3)
用生人来缅怀逝去的人,终究是镜花水月而已。
北凉与西戎的边境并不安分。
甚至于,事情比我想的要严重,边境的摩擦已经无法被遮盖,双方处在战火涌动的边缘,驻守边境的将士已经几次传信,就等着我一声令下。
这并不是个好的开头。
曾经的我确实很想倾尽全力,征战四方,致使自己功绩显赫,可是真的站在了这个位置上,愈发觉得,和平比征战要宝贵的多。
这东西,是不能随便发动的,只是在必要的时候,决不能对站在对立面的那个存在有丝毫的仁慈——不论如何,我需要对治下的子民负责。
否则多少人都会因为草率的抉择而被无辜地拖下阿鼻地狱,到了那时候,才是真正的罪孽加身。
朝中对于出战的人选多有争议,从暮秋一直持续到了次年春天,其中有几次文武大臣隔着中间空旷的大殿,指着对方鼻子骂,就差没有招呼拳头上去了,虽然文臣们六艺皆佳,但是被人高马大的武将搡两下也是受不住的。
争论的要点无非是昭阳和陆惟君二人够不够格。
不同意陆惟君的我还理解。
毕竟他是个二十岁出头的年轻人,朝中武将并不少,作战经验丰富的也是大有人在,陆惟君的资历未必够。
但这些人不同意昭阳的理由却让我恼火,说来说去,左不过是因为她是个女人——女人怎么能掺和这样的大事。
明明从嘴里说出的是没有任何有帮助的话,还是要用冠冕堂皇的理由来为其辩护。
若是弹劾昭阳功高盖主我都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偏偏说这种虚头巴脑的屁话,以极其拙劣的理由去否定她的能力。
萧文珠的母亲二十八才有了这个独生女,四十二岁生了大病,撒手人寰,将位子世袭了下去。
得了封号后,她就请旨去这大好河山里四处游历,结识了不少有识之士,看到过不少民间疾苦,心智也成熟不少,胸中也生出了大志向。
第八十六章
可皇帝正是忌惮萧歧这藩王,心头满是疑虑忌讳,她也借口无心政事在江湖中韬光养晦多年。
于是乎在刺探情报和伪装身份上,萧文珠有她自己的一套办法。
昭阳善武善战,她麾下有支娘子军便能利用女子善于伪装易容,小巧灵敏使其放松警惕遮蔽视线,几次大捷下来还有哪个武臣不服,有几个通文墨的臣子还想扯嘴皮,被昭阳拿拳头教训了一顿也就闭上了嘴巴。
所以说因材施教才是正道。
她把人揍得鼻青脸肿,还认为是被打的人骨头硬,一脸嫌弃地甩着手腕子走进太极殿。我仍然记得那时,她对我说的话:“我以前总以为男人不知道各种利弊,以为他们是不开窍的朽木,实际上大错特错,他们很清楚自己要什么,只是不够聪明。”
说完她又自嘲地笑笑。
对我说:“若是能不费拳头,就能把这些偏见拔除就好了,但幸好,我还有一身蛮力。”
这些儒臣确实不聪明。
总是搞不清楚,我才是审视他们所有人的那个作壁上观者,革职也好,还是排除异议任命昭阳为护国大将军,生杀予夺全在我一念之间。
入春前的数日,无极门前跪了一片又一片反对昭阳做出征大将的臣子。
以命谏君,真是壮烈的手段。
这些人今日能将愚见压在昭阳头上,有朝一日绝对会用相同的理由来谋我的反,况且我很快就要离朝,留谢灵仙和萧牧河监管朝廷。
留下这些人,必然是祸患无穷。 ↑返回顶部↑
北凉与西戎的边境并不安分。
甚至于,事情比我想的要严重,边境的摩擦已经无法被遮盖,双方处在战火涌动的边缘,驻守边境的将士已经几次传信,就等着我一声令下。
这并不是个好的开头。
曾经的我确实很想倾尽全力,征战四方,致使自己功绩显赫,可是真的站在了这个位置上,愈发觉得,和平比征战要宝贵的多。
这东西,是不能随便发动的,只是在必要的时候,决不能对站在对立面的那个存在有丝毫的仁慈——不论如何,我需要对治下的子民负责。
否则多少人都会因为草率的抉择而被无辜地拖下阿鼻地狱,到了那时候,才是真正的罪孽加身。
朝中对于出战的人选多有争议,从暮秋一直持续到了次年春天,其中有几次文武大臣隔着中间空旷的大殿,指着对方鼻子骂,就差没有招呼拳头上去了,虽然文臣们六艺皆佳,但是被人高马大的武将搡两下也是受不住的。
争论的要点无非是昭阳和陆惟君二人够不够格。
不同意陆惟君的我还理解。
毕竟他是个二十岁出头的年轻人,朝中武将并不少,作战经验丰富的也是大有人在,陆惟君的资历未必够。
但这些人不同意昭阳的理由却让我恼火,说来说去,左不过是因为她是个女人——女人怎么能掺和这样的大事。
明明从嘴里说出的是没有任何有帮助的话,还是要用冠冕堂皇的理由来为其辩护。
若是弹劾昭阳功高盖主我都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偏偏说这种虚头巴脑的屁话,以极其拙劣的理由去否定她的能力。
萧文珠的母亲二十八才有了这个独生女,四十二岁生了大病,撒手人寰,将位子世袭了下去。
得了封号后,她就请旨去这大好河山里四处游历,结识了不少有识之士,看到过不少民间疾苦,心智也成熟不少,胸中也生出了大志向。
第八十六章
可皇帝正是忌惮萧歧这藩王,心头满是疑虑忌讳,她也借口无心政事在江湖中韬光养晦多年。
于是乎在刺探情报和伪装身份上,萧文珠有她自己的一套办法。
昭阳善武善战,她麾下有支娘子军便能利用女子善于伪装易容,小巧灵敏使其放松警惕遮蔽视线,几次大捷下来还有哪个武臣不服,有几个通文墨的臣子还想扯嘴皮,被昭阳拿拳头教训了一顿也就闭上了嘴巴。
所以说因材施教才是正道。
她把人揍得鼻青脸肿,还认为是被打的人骨头硬,一脸嫌弃地甩着手腕子走进太极殿。我仍然记得那时,她对我说的话:“我以前总以为男人不知道各种利弊,以为他们是不开窍的朽木,实际上大错特错,他们很清楚自己要什么,只是不够聪明。”
说完她又自嘲地笑笑。
对我说:“若是能不费拳头,就能把这些偏见拔除就好了,但幸好,我还有一身蛮力。”
这些儒臣确实不聪明。
总是搞不清楚,我才是审视他们所有人的那个作壁上观者,革职也好,还是排除异议任命昭阳为护国大将军,生杀予夺全在我一念之间。
入春前的数日,无极门前跪了一片又一片反对昭阳做出征大将的臣子。
以命谏君,真是壮烈的手段。
这些人今日能将愚见压在昭阳头上,有朝一日绝对会用相同的理由来谋我的反,况且我很快就要离朝,留谢灵仙和萧牧河监管朝廷。
留下这些人,必然是祸患无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