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五年,我登基了 第125节(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怎么行?他们将位置都占了,那权贵子弟们还有什么机会?
  他们只是想稍稍拿乔一番,陛下怎么就一点都不惯着他们呢?
  坐不住的老臣们火急火燎地进宫面圣,极力要求殿试刷掉一群人。
  裴杼充耳不闻:“朕是天子,一言九鼎,说好的事情怎能轻易变卦?难道诸位私底下,都是不守信用,肆意妄为之人?”
  “自然不是……”翰林学士面容凄苦,“但陛下,这回录用的人委实太多了。”
  “多么?朕不觉得。朝廷处处都在缺人,诸位难道看不见?”
  诸位老臣面面相觑,他们自然是看见了,但谁都希望这个缺能由自家人顶上,谁知道陛下直接将这条路给堵死了。
  裴杼这回选得都是办实事的人才,能通过考试,足以说明他们有一技之长。如今的景国对于裴杼而言,跟百废待兴也没有什么两样,录用这些并不会造成冗官。
  恩科的消息早早地放出去,裴杼从未拦着权贵子弟应试,是他们自己矜持,不愿意来,怪得了谁?
  一时间,官员们追悔莫及。恩科结束后,常试起码要推迟到三年后。等他们家的子弟进士及第,朝中有没有好位置给他们真不好说。
  但老臣们见陛下态度坚决,也不敢再多言,说得多了,幽州那群人骂他们可不会心慈手软。这次是他们自视甚高,其实女子参加科考本也没什么,他们为何非要别这个苗头呢?
  不管这些人如何傲慢,殿试依旧如期举办。
  裴杼压根不在意反对者的意见,科举取士只看成绩,不分男女。录用之后按照科目丢去六部,见习四个月,通过考核之后便正式授官。
  第160章 土地
  新一批科举入仕的学子们很快便有了差遣。
  不过众人还顾不上高兴, 便被铺天盖地的任务给淹没了。
  景国虽然是造反起家,但绝对不是推倒重建。因为裴杼的刻意保护,被他们收复的各州基本没有什么损坏, 要修缮的其实只有城墙罢了。不过裴杼并不满足于此,想趁着冬天来临之际做出一些改变。
  譬如说, 组织京城以及各地官府疏通一下城中下水道。以长安城为例,长安的排水系统虽然先进,但是每年冬天都得大修一次。也只有冬日才最为适合, 这时候城中用水比较少,维修清理都不会影响太大。但因为这几年时局动荡, 下水道已经很久没有疏通了。
  其他各地也差不多。虽然改朝换代了, 但是这种基础性的维修也得继续。这当然只是其中最微不足道的一项小举措,但光是这一项举措,便让这群刚入官场的新官们头疼不已。
  京畿一带疏通下水道的活,他们每个人都要参与, 不是监工,而是亲身参与, 不论男女。
  虽然他们之中有不少出自平民之家,但自从通过科举后, 便没多少人觉得今后还得做这种事了。真动手时,一个个都有些木然。还是幽州出来的新官动手迅速, 不等他们反应过来便已问清楚了各自的分工以及领地。
  等到他们后知后觉换上衣服,人家已经开始干活了,还因此得到了上峰赞许的眼光。
  这下, 再没有人敢磨磨蹭蹭,甭管多脏多累都不再嫌弃。
  一个幽州新人这样积极也就罢了,放眼望去, 一群幽州出来的都这么拼,难免叫人费解。
  于是便有好事者跑来打探,梅燕娘等人哭笑不得,甚至都不知道该如何解释。细想想,他们幽州的风格好像一直如此,只要是从前的太守大人、如今的陛下有了指令,所有人便会二话不说、坚决执行。雷厉风行是整个幽州官场的风格,各个工坊以及所有为陛下做事的人都是这样风风火火,若是稍微慢一些,都有可能跟不上陛下的脚步。
  想到这一切都是陛下带来的改变,梅燕娘跟同伴们又忍不住吹嘘起来裴杼来:“这算什么?我们不过是学着陛下罢了。陛下从前在永宁县和幽州任职时,不论什么都亲历亲为。种地、修路、养殖、建房子……百姓做过的事,他都做过,无一例外。”
  众人仿佛在听什么天书一般,不论是在永宁县还是在幽州,陛下当初都是地方的一把手吧?一把手还做这种事,确实叫人匪夷所思。怪不得各衙门的上峰将他们撂在这里,同样的事,陛下做得他们难道做不得?他们还能比陛下更尊贵?
  永宁县书院的学子们不禁露出怀念的神色:“陛下就是这般与众不同!”
  聊了这么多,杨夫人也觉得差不多了,咳了一声后,众人赶忙继续干活。
  这下又有人好奇杨夫人的身份,都是初入官场的后生,凭什么这位夫人一个眼神,幽州这些人便如此听话呢?等打听清楚后,众人再次恍惚起来,原来这位的身份也不同凡响,竟然是如今幽州太守的夫人!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