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1 / 3)
宫门外,两驾马车不期而遇。
自马车下来,四人便碰了头。
杜若自上次病重便“体弱”难自理,而齐王和裴一雪一向对外都是“病弱”之体。
于是宫内便出现了奇特的一幕:身强力壮的谢玉书,带着三个“病秧子”——齐王、裴一雪、杜若,步履缓慢地向椒房殿行去。
椒房殿外,太监尖利的唱喏声响起:“宣——齐王赵景琰、驸马裴一雪,京兆府少尹谢玉书、夫人杜若——觐见!”
殿门洞开,四人行礼如仪。殿内气氛凝肃,落针可闻。
皇帝的视线沉沉压下来,最终锁在谢玉书身上,锐利如刀锋。
“朕记得,”皇帝的声音打破沉寂,每个字都敲在人心上,“当初杜衡为女请婚。朕念杜家之功,闻杜若之才,遂赐婚于你。”他目光陡然冰寒,“然旨意刚下,你便跪于御书房外,求朕收回成命……”
皇帝身体微倾,无形的威压弥散:“谢爱卿,当着朕的面,把你当日之言,再清清楚楚地说一遍。”
这句话如同惊雷炸响。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谢玉书身上,等待着他的回答。空气紧绷欲裂。
谢玉书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迎向皇帝那仿佛能洞穿人心的目光。他没有辩解,而是以一种诡异般坚定的语气开口:“臣当时跪伏于福宁殿外,泣告陛下:‘恳请陛下收回成命,臣……心已有所属。’”
一字一句,掷地有声地落地,这正是他当时的原话,也坐实了他曾有心上人的事实。
晋王几乎要笑出声:“父皇!您听见了!他当日宁冒杀头之罪也要抗旨拒婚,转眼却欢欢喜喜迎娶杜若,岂不可笑?只怕他明媒正娶是杜若,夜夜同床共枕的却另有其人!”
皇帝的目光更加冰冷,如寒霜般笼罩着谢玉书:“晋王所言,你作何解释?你心上之人——”皇帝扫向齐王身侧的“杜若”,“可是裴一雪?”
扯谎,谢玉书并不擅长。即使此番问话,裴一雪在马车内已与他演练过无数次,他的心跳还是不由地加快了几分,手心也跟着渗出薄汗。
但他绝不能露出任何破绽,否则他、裴一雪、齐王以及杜若,便都会被定下欺君之罪。
谢玉书再次深深躬身,望着皇帝,眼神异常坚定:“陛下明鉴。臣当时确实愚钝不堪,没成想引出此等误会。”
他顿了顿,“臣当时所言‘心有所属之人,正是杜尚书的千金,杜若小姐!”
此言一出,满堂皆惊!
“荒谬!”晋王惊怒交加,失声叫道,“你抗旨拒婚的就是杜若!如今又说倾心于她?滑天下之大稽!!”
“臣万万不敢欺君。”谢玉书呼吸略微急促了些许,“臣初入京城时,曾与杜小姐有过一面之缘,惊为天人,自此倾心。然……那时臣并不知杜小姐便是杜尚书之女,阴差阳错,才有此抗旨之举,引出天大误会。”
得益于裴一雪事先的反复铺垫与暗示,他此刻说来情真意切,毫无滞涩。
皇帝旋即转问裴一雪初见谢玉书之事,裴一雪坦然承认杜若对谢玉书“一见倾心”。
他也不怕皇帝和晋王去彻查,毕竟杜若和谢玉书确实见过一次,只是那匆匆一面,双方不仅不知彼此身份和姓名,更没那所谓的一见倾心。
皇帝龙颜大悦:“好好好!想不到朕这桩赐婚,竟是成全了一对早已互生情愫的有情人!朕倒是当了回月老!”
晋王眼见皇帝信了,急怒攻心,又将齐王与杜若上元节“幽会”之事抛出。
胡编乱造,对齐王和裴一雪而言,自是手拿把掐。否认、辩解、反诘,理由信手拈来,滴水不漏。
眼见所有指控皆被化解,晋王索性孤注一掷:“父皇!是非曲直,验过齐王与谢玉书的孕志,顷刻便真相大白!”
“四皇兄为何要如此咄咄逼人,竟想我当众宽衣验身,遭此屈辱。”齐王痛心疾首。 ↑返回顶部↑
自马车下来,四人便碰了头。
杜若自上次病重便“体弱”难自理,而齐王和裴一雪一向对外都是“病弱”之体。
于是宫内便出现了奇特的一幕:身强力壮的谢玉书,带着三个“病秧子”——齐王、裴一雪、杜若,步履缓慢地向椒房殿行去。
椒房殿外,太监尖利的唱喏声响起:“宣——齐王赵景琰、驸马裴一雪,京兆府少尹谢玉书、夫人杜若——觐见!”
殿门洞开,四人行礼如仪。殿内气氛凝肃,落针可闻。
皇帝的视线沉沉压下来,最终锁在谢玉书身上,锐利如刀锋。
“朕记得,”皇帝的声音打破沉寂,每个字都敲在人心上,“当初杜衡为女请婚。朕念杜家之功,闻杜若之才,遂赐婚于你。”他目光陡然冰寒,“然旨意刚下,你便跪于御书房外,求朕收回成命……”
皇帝身体微倾,无形的威压弥散:“谢爱卿,当着朕的面,把你当日之言,再清清楚楚地说一遍。”
这句话如同惊雷炸响。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谢玉书身上,等待着他的回答。空气紧绷欲裂。
谢玉书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迎向皇帝那仿佛能洞穿人心的目光。他没有辩解,而是以一种诡异般坚定的语气开口:“臣当时跪伏于福宁殿外,泣告陛下:‘恳请陛下收回成命,臣……心已有所属。’”
一字一句,掷地有声地落地,这正是他当时的原话,也坐实了他曾有心上人的事实。
晋王几乎要笑出声:“父皇!您听见了!他当日宁冒杀头之罪也要抗旨拒婚,转眼却欢欢喜喜迎娶杜若,岂不可笑?只怕他明媒正娶是杜若,夜夜同床共枕的却另有其人!”
皇帝的目光更加冰冷,如寒霜般笼罩着谢玉书:“晋王所言,你作何解释?你心上之人——”皇帝扫向齐王身侧的“杜若”,“可是裴一雪?”
扯谎,谢玉书并不擅长。即使此番问话,裴一雪在马车内已与他演练过无数次,他的心跳还是不由地加快了几分,手心也跟着渗出薄汗。
但他绝不能露出任何破绽,否则他、裴一雪、齐王以及杜若,便都会被定下欺君之罪。
谢玉书再次深深躬身,望着皇帝,眼神异常坚定:“陛下明鉴。臣当时确实愚钝不堪,没成想引出此等误会。”
他顿了顿,“臣当时所言‘心有所属之人,正是杜尚书的千金,杜若小姐!”
此言一出,满堂皆惊!
“荒谬!”晋王惊怒交加,失声叫道,“你抗旨拒婚的就是杜若!如今又说倾心于她?滑天下之大稽!!”
“臣万万不敢欺君。”谢玉书呼吸略微急促了些许,“臣初入京城时,曾与杜小姐有过一面之缘,惊为天人,自此倾心。然……那时臣并不知杜小姐便是杜尚书之女,阴差阳错,才有此抗旨之举,引出天大误会。”
得益于裴一雪事先的反复铺垫与暗示,他此刻说来情真意切,毫无滞涩。
皇帝旋即转问裴一雪初见谢玉书之事,裴一雪坦然承认杜若对谢玉书“一见倾心”。
他也不怕皇帝和晋王去彻查,毕竟杜若和谢玉书确实见过一次,只是那匆匆一面,双方不仅不知彼此身份和姓名,更没那所谓的一见倾心。
皇帝龙颜大悦:“好好好!想不到朕这桩赐婚,竟是成全了一对早已互生情愫的有情人!朕倒是当了回月老!”
晋王眼见皇帝信了,急怒攻心,又将齐王与杜若上元节“幽会”之事抛出。
胡编乱造,对齐王和裴一雪而言,自是手拿把掐。否认、辩解、反诘,理由信手拈来,滴水不漏。
眼见所有指控皆被化解,晋王索性孤注一掷:“父皇!是非曲直,验过齐王与谢玉书的孕志,顷刻便真相大白!”
“四皇兄为何要如此咄咄逼人,竟想我当众宽衣验身,遭此屈辱。”齐王痛心疾首。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