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凶悍小夫郎 第132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严少煊连连点头:“村里人没条件送孩子去私塾,起请个夫子就容易多了,两个婶子看得长远。”
  长辈们的信件都看完了,严少成那封严少成没看,只问自家小夫郎:“严少成与你说了什么?”
  严少煊笑得眉眼弯弯:“前头炫耀他媒人生意做得好,后头又说他成了咱们村唯一的大龄剩哥儿,在村里待不住了,想来投奔咱们呢!”
  去岁严少成中状元后,整个西岭村都水涨船高。莫说还未成亲的哥儿姐儿,就连些合离的妇人夫郎都成了十里八乡的香饽饽,有的是外村人等着娶呢。
  正好严少成主要做的便是些人的生意,可不就黄火起来了吗?
  只是他自个儿也到了双十年华,却一直没觅着如意郎君,年哥儿和余春英心里犯愁,嘴上多念叨了几句,严少成便开始怀念以前和严少煊起住在鱼跃阁的时光了。
  严少煊没当真:“严少成应当是说笑的,村长也不可能同意他来咱们这儿。”
  严少成也没往心里去,他将自家小夫郎揽入怀中,翘着嘴角道:“今日的喜事儿倒不少。”
  严少煊倏然抬头:“什么意思,还有什么喜事儿?”
  “你要的那段路修好了。”严少成轻笑一声,盯着严少煊的眼睛,问,“那功德碑,你想怎么写?”
  严少煊又惊又喜,激动地抱住严少成的脖颈:“真修好了?”
  第163章
  去年城内道路已经修缮过一遍了,这回修路,严少成主要是为了商贸流通和民生便利。
  他谋划着由近及远,先修春梨江码头到北城门这一段路,再修城外几条官道,将岭北所有镇子集市之间的路串联起来,最后修扶桐岭那一段要穿山而过的路。
  至此,无论是外头的商队进出岭北,还是岭北的百姓们在境内做点儿小买卖,都能便利许多。
  春梨江码头到北城门来往行人较多,趁着天气冷修好,后头不至于耽搁百姓出行。
  扶桐岭那一段路难度太高,且人烟稀少,放到夏日也不怕耽搁事儿,所以排在了最后。
  城外那几条官道有一些去年也修整过,不过碍于天气,没有大动。如今既然动工了,便彻底修缮一遍,省得年年都要修补。
  还有几条与别的县接壤的路,严少成谋划着邀那几个县的县令起来修,也为岭北省点儿银子。
  严少煊当初夸下海口,人家捐多少银子,他也捐多少,让严少成给他划一条热闹些的路段立功德碑。
  那会儿旁人都还没开始捐呢,严少煊的银子虽然还未到账,但名字是第一个记上了。
  严少成将路段划分好后,让他先选,他选了修春梨江码头到北城门这一段。
  原是想这条路在城门处,每日人来人往,正好给鱼跃阁做些广告。按一开始的计划,这条路二月下旬便能修好,正好赶上鱼跃阁开张。
  可惜被乌家耽搁了一些时日,后头下雪又停滞了几日。
  再过几日便是清明,清明一过便是岭北春播的日子,修路的百姓多是农户,为了不耽搁农时,还得放一部分人去种地。
  严少煊还以为那条路要继续耽搁下去,没成想竟已经修好了。
  “捐银人就写‘鱼跃阁’,旁的依着官府的规矩来便是。”他又惊又喜,一副与有荣焉的模样,“万事开头难,这段路修好,正好给些等着看你笑话的人瞧瞧,们严二郎要办的事儿,还没有办不成的!”
  修路过程中遇到的阻碍层出不穷,经费、工艺、原料之类的问题还在其次,岭北盘根错节的地方势力才是最大的拦路虎。
  严少成想将路面拓展到可容两辆马车并行的宽度,可路边好些荒地都就被当地的士族占了。占地的不光有乌、沈、徐三家的朋党,也有已经倒向严少成的人,还有无辜百姓牵涉其中。
  牵涉范围太广,轻不得重不得,着实有些棘脚。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