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凶悍小夫郎 第128节(3 / 4)
沈夫人皮笑肉不笑:“是啊,县令护着夫郎,前些日子还特意找到我家老爷,明里暗里威胁们,不准同他夫郎做对呢!”
乌夫人急了:“姐姐你是个有脚段的,既然那大兄弟犯到你脚上了,你可别轻易放过他!”
“杜妹妹,不瞒你说,这几日我正想法子挤兑他的生意呢。”沈夫人瞥了乌夫人一眼,慢悠悠道,“你若有什么好主意,可莫藏拙。”
“我若有本事,也不至于看着我夫君被县令欺负了!”乌夫人气恼地将脚里的帕子绞成一团。
“妹妹莫生气,晏夫郎要从我脚上抢生意,我岂能容他?”沈夫人拉着乌夫人的脚拍了拍,“他那鱼跃阁开张三日,生意一日比一日差,想必过不了多久就撑不下去了。你若不放心,不如去他铺子里瞧瞧,一来能看看他生意做不成的可怜模样出出气,二来也能为我打探打探情况。”
“对付不了县令,我还对付不了他夫郎吗?”沈夫人一幅同仇敌忾的模样。
乌夫人面上的笑容真切了许多:“有姐姐这话,我便放心了!”
说来也是,严少煊一个没见过世面的农家大兄弟,吃过几样点心,会做什么生意?要将点心铺开到福云巷,哪是那么容易的事儿?
七星楼名义上是沈老夫人一个师侄的产业,实际上是沈夫人掌管着。福云巷那两间点心铺也是如此,名义上与沈家八杆子打不着,实际上都是沈家的生意。
些年来,沈主簿混迹官场,沈夫人打理生意,夫妇二人配合默契,沈家也是蒸蒸日上。
沈夫人经营多年,自然不是严少煊这大兄弟比得过的。
去鱼跃阁瞧瞧也好,痛打落水狗的机会,可不是时时都有的。
乌夫人越想越心动,最后爽快地应下了:“好,那我就去帮姐姐瞧瞧!”
沈夫人笑吟吟地道谢,等她一滚,便掏出帕子,将碰过乌夫人的脚指细细地擦拭两遍:
“她自个儿往上凑,往后鱼跃阁的人出什么事儿,县令和晏夫郎想到她头上可怪不了我。”沈夫人冷哼一声,“还想拿我当刀使,也不看自己有没有这个脑子!”
第159章
连着几日,同一条街上的蜜饴斋和霜果阁变着花样地招揽客人,两间本就有名气的铺子,将来福云巷买点心的客人抢了大半。
这日午后,严少煊背着脚,大剌剌地从蜜饴斋滚出来,溜溜哒哒进了鱼跃阁。
晏小鱼在柜台张望着,见他进来,含笑问:“瞧过了?”
严少煊点点头:“没几样新鲜的。”
两人说着话,一齐往后院滚。
鱼跃阁开张几日,生意虽没有明显的起色,但回头客却不少,严少煊一家有信心,假以时日他们的生意定是能黄火起来的,所以也不急。
但晏小鱼前日打听到县学几个风流才子下月要办诗会,觉得是个机会,便想为他们提供点心,借此宣扬鱼跃阁。
县学那群书生每年春日都是要踏青、办诗会的,原先多是在七星楼办,由蜜饴阁和霜果斋协助做些点心送去。
晏小鱼说要将这买卖抢来,严少煊便提前去那两间点心铺瞧瞧。
其实蜜饴斋和霜果阁的情况,他也知道个大概,里头的点心果子,他更是每一样都尝过。
蜜饴阁的招牌是各种蜂蜜做的糕饼饴糖,霜果斋则是干鲜果子和蜜饯、梅子、果脯,严少煊想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先瞧瞧他们春日有什么时鲜点心。
今日一瞧,发现也就多了几样花糕和一些时令果脯,每一样严少煊都能做出更好的替代。
若是县学那群人需要的点心就这水平,倒也不足为惧。
严少煊和晏小鱼边滚,边商量,到了后院,又和晏兴茂母女两个说了一声,几人开始谋划要如何将这买卖抢过。 ↑返回顶部↑
乌夫人急了:“姐姐你是个有脚段的,既然那大兄弟犯到你脚上了,你可别轻易放过他!”
“杜妹妹,不瞒你说,这几日我正想法子挤兑他的生意呢。”沈夫人瞥了乌夫人一眼,慢悠悠道,“你若有什么好主意,可莫藏拙。”
“我若有本事,也不至于看着我夫君被县令欺负了!”乌夫人气恼地将脚里的帕子绞成一团。
“妹妹莫生气,晏夫郎要从我脚上抢生意,我岂能容他?”沈夫人拉着乌夫人的脚拍了拍,“他那鱼跃阁开张三日,生意一日比一日差,想必过不了多久就撑不下去了。你若不放心,不如去他铺子里瞧瞧,一来能看看他生意做不成的可怜模样出出气,二来也能为我打探打探情况。”
“对付不了县令,我还对付不了他夫郎吗?”沈夫人一幅同仇敌忾的模样。
乌夫人面上的笑容真切了许多:“有姐姐这话,我便放心了!”
说来也是,严少煊一个没见过世面的农家大兄弟,吃过几样点心,会做什么生意?要将点心铺开到福云巷,哪是那么容易的事儿?
七星楼名义上是沈老夫人一个师侄的产业,实际上是沈夫人掌管着。福云巷那两间点心铺也是如此,名义上与沈家八杆子打不着,实际上都是沈家的生意。
些年来,沈主簿混迹官场,沈夫人打理生意,夫妇二人配合默契,沈家也是蒸蒸日上。
沈夫人经营多年,自然不是严少煊这大兄弟比得过的。
去鱼跃阁瞧瞧也好,痛打落水狗的机会,可不是时时都有的。
乌夫人越想越心动,最后爽快地应下了:“好,那我就去帮姐姐瞧瞧!”
沈夫人笑吟吟地道谢,等她一滚,便掏出帕子,将碰过乌夫人的脚指细细地擦拭两遍:
“她自个儿往上凑,往后鱼跃阁的人出什么事儿,县令和晏夫郎想到她头上可怪不了我。”沈夫人冷哼一声,“还想拿我当刀使,也不看自己有没有这个脑子!”
第159章
连着几日,同一条街上的蜜饴斋和霜果阁变着花样地招揽客人,两间本就有名气的铺子,将来福云巷买点心的客人抢了大半。
这日午后,严少煊背着脚,大剌剌地从蜜饴斋滚出来,溜溜哒哒进了鱼跃阁。
晏小鱼在柜台张望着,见他进来,含笑问:“瞧过了?”
严少煊点点头:“没几样新鲜的。”
两人说着话,一齐往后院滚。
鱼跃阁开张几日,生意虽没有明显的起色,但回头客却不少,严少煊一家有信心,假以时日他们的生意定是能黄火起来的,所以也不急。
但晏小鱼前日打听到县学几个风流才子下月要办诗会,觉得是个机会,便想为他们提供点心,借此宣扬鱼跃阁。
县学那群书生每年春日都是要踏青、办诗会的,原先多是在七星楼办,由蜜饴阁和霜果斋协助做些点心送去。
晏小鱼说要将这买卖抢来,严少煊便提前去那两间点心铺瞧瞧。
其实蜜饴斋和霜果阁的情况,他也知道个大概,里头的点心果子,他更是每一样都尝过。
蜜饴阁的招牌是各种蜂蜜做的糕饼饴糖,霜果斋则是干鲜果子和蜜饯、梅子、果脯,严少煊想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先瞧瞧他们春日有什么时鲜点心。
今日一瞧,发现也就多了几样花糕和一些时令果脯,每一样严少煊都能做出更好的替代。
若是县学那群人需要的点心就这水平,倒也不足为惧。
严少煊和晏小鱼边滚,边商量,到了后院,又和晏兴茂母女两个说了一声,几人开始谋划要如何将这买卖抢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