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透视开始暴富 第330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那色泽绝非寻常宝石的单薄红色,而是如西沉晚霞凝固于碳酸钙骨骼之中,红得深沉透韵,仿佛将千年海底的岁月沉淀都熔铸在这抹赤色里。
  匠人依循珊瑚的天然枝杈走势,将其分为七层枝桠,每一根细枝都被雕琢得宛如真实树木的脉络。
  珊瑚树底座是纯金聚宝盆:盆身以金银平脱工艺镶嵌红蓝宝石。
  红宝石铺就的火焰纹与蓝宝石勾勒的海浪纹相互激荡。
  "这...这是红珊瑚?"肖听雨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激动。
  她出身珠宝世家,见过的古玩珍品不在少数,此刻却忍不住上前半步。
  目光紧锁着珊瑚树顶端最细的几支末梢——那里还保留着珊瑚虫生前的杯状结构,像无数微型的红宝石酒杯,在光线下折射出星星点点的光斑。
  董建川作为浸淫古玩行数十年的老饕,他的眼神远比旁人锐利,直接替王景行回答了:"没错,红珊瑚20年才能生长1寸,这株珊瑚生长年限至少在六百年以上,甚至要上千年。”
  指了指珊瑚主干:“你们看这颜色,是定几点牛血红,比故宫博物院那株'红珊瑚瑞兽'的色阶还要浓上三分。"
  "南宋周密在《武林旧事》里记过,理宗朝宫廷宴会,曾用珊瑚树做烛台,'红烛高烧,珊瑚映火,满殿如霞'。眼前这株若配上烛火,怕真能重现古籍里的盛景。"
  王景行神秘一笑:“不用点蜡烛,现在就给你们看。”
  说完走到展柜侧面,打开一个隐藏的开关,顿时有柔和的紫光打在珊瑚树上。
  众人惊呼出声——在紫光照射下,珊瑚表面的白色纹理竟透出淡淡的荧光,仿佛无数星子嵌在火焰之中。
  董建川感慨:"《拾遗记》里说,周穆王西巡时,西王母曾赠'珊瑚玉树,夜生霞光'。眼前这株在灯光下的神采,倒真应了'夜生霞光'的古语。”
  "这是紫外线探伤灯。"王景行解释:"用来检测珊瑚内部是否有暗裂。这株珊瑚在紫光下通体均匀,没有任何瑕疵,堪称完美。"
  董建川点头:"珊瑚树讲究的是'整株成型,无裂无补'。您看这主干,直径十几厘米,从根部到顶梢没有半道裂痕,光是这完整度,市面上就很难找出第二件。"
  “而且底座居然是纯金镶嵌红蓝宝石,奢华富贵不过如此。”
  赵小麦问:“《世说新语》里讲西晋石崇斗富时,王恺在晋武帝司马炎的支持下,拥有一株高二尺的珊瑚树,其枝叶繁盛、色泽艳丽。”
  “王恺曾以此炫耀财力地位,特意展示给石崇。”
  “不料石崇见状,竟随手拿起铁如意将珊瑚树击碎。”
  “王恺又怒又惜时,石崇却淡定表示赔偿,随后命仆人搬出自己收藏的珊瑚树 —— 这些珊瑚树高达三尺至四尺,树干粗壮、枝条茂密,光彩夺目者足有六七株”。
  “我以前还不理解珊瑚树有多珍贵,看到这株珊瑚树,才知道有惊艳。”
  “没错,古代珊瑚树一直是很珍贵的。”王景行走到展柜侧面:“在唐朝,世家大族的女子常将珊瑚制成饰品以彰显身份。”
  “到了明朝,皇家成立了文华殿收藏各式珊瑚。”
  “清朝的康熙和乾隆也对珊瑚爱不释手。”
  王景行指着底座侧面:“我这株珊瑚树是乾隆三十七年的,你们看,这里还有铭文。”
  众人凑近一看,果然在底座侧面清晰刻着“乾隆三十七年,采于台海,贡内廷"几个字。
  董建川解释:"我查过资料,乾隆三十七年台湾总兵何思和曾经进贡过一株珊瑚树,奏折里写的是'取海火之精,喻江山永固'。乾隆把它摆在养心殿西暖阁,应该就是遮株。”
  "乾隆年间的珊瑚树?" 赵小麦的语气里透着难以置信:"可这珊瑚的颜色如此鲜活,不像是历经两百多年的老物件。"
  "这便是红珊瑚的妙处了。" 王景行从展柜下方取出一个丝绒盒子,里面躺着一小块普通红珊瑚标本,"普通红珊瑚暴露在空气中久了,颜色会逐渐暗淡,变成 ' 死红 '。”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