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透视开始暴富 第301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十一月山茶糕呈深红色,糕面上用巧克力酱画出山茶花的纹路。王景行闻着那香气,发现不是寻常的花香,而是带着一丝果香 —— 原来用的是云南山茶花,花瓣里天生带着股子野果的酸甜。入口时,糯米的绵密与山茶花的酸甜交织,巧克力酱的微苦则像画龙点睛之笔,让整个味道都立体起来,仿佛在舌尖上演了一场冬日山茶花的盛宴。
  十二月腊梅糕最是特别,糕体呈淡黄色,上面撒着细小的姜末。
  十二花神糕每一朵都漂亮到极致,味道也做到极致。
  王景行望着桌上的十二只空盏,忽然觉得那些糕点的味道还在舌尖流转。
  不是简单的甜与香,而是每个月份独有的气息:正月的清冽、二月的明媚、三月的微苦、四月的华贵……
  原来真正的美味,从来不是食材的堆砌,而是对时光的敬畏与懂得。
  就像这些四合院,一砖一瓦里都藏着岁月的故事,一草一木间都透着对生活的讲究。
  第422章 交换成功
  翌日上午,孙洪鑫的办公室内,檀香味混着宣纸气息在空气中弥漫。
  王景行小心翼翼将宋徽宗真迹铺展在酸枝木长案上,宣纸边缘的描金纹路在落地窗前的自然光下泛着细碎金光。
  受邀而来的故宫博物院研究员陈鸿年扶了扶金丝眼镜,手持放大镜俯身细察。
  瘦金体特有的"鹤脚"捺画如寒梅枝桠,在宣和元年的澄心堂纸上筋骨毕现。
  起笔处的"鼠尾"顿挫带着宋徽宗独有的运笔惯性,墨色由浓及淡间可见"飞白"痕迹,正是宫廷御笔一气呵成的佐证。
  "看这'天下一人'花押。"陈鸿年用镊子夹起《石渠宝笈》影印本比对,"折笔处的金石味与台北故宫藏本完全一致。”
  “赵构题跋的'神逸韵高'四字,笔锋转折间的圆润感,确是南宋初年宫廷御笔风貌。"
  另一位专家用紫外线灯照射绢面,隐现的"宣和"暗纹与《祥龙石图》材质特征吻合。
  两位专家认真鉴定了半个多小时。
  "从纸墨、印鉴、题跋三重考证,皆无破绽。"陈鸿年摘下眼镜,指尖轻叩案几,"尤其这瘦金体的'铁画银钩'之感,非徽宗本人不能为。"
  “我们给出的意见是真品。”
  孙洪鑫自己对书法和古玩也有所研究,早就判断字是真的,请专家只是为了更稳妥。
  但听了陈鸿年的结论,还是激动不已。
  他酷爱书法,最爱瘦金体,名家的字画也收藏不少,但最早的一幅字也只是董其昌的。
  前段时候,很偶然的机会听说金陵有藏家展示了一幅宋徽宗的字,顿时把他馋得不行。
  费了好大劲才打听到是董建川的好友。
  绕了一大圈,用一套升值空间无限的四合院,终于要把宋徽宗的真迹换到手。
  说实话,真要说价值,很难判断哪个更值钱,或者说哪个升值潜力更大。
  但对孙洪鑫来说,千金难买心头好,宋徽宗的字肯定更值钱。
  更何况,四合院他有好几套。
  而对王景行来说,恰恰相反。
  字画古玩他多得快放不下。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