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2 / 2)
看着胤禛有些讳莫如深的样子,宋玉瑶也不再问了,皇后去世之后,她身边的几个宫人悄无声息地消失了,连带的李氏、张氏身边的宫人也消失了几个的事,虽然隐蔽,但她这个掌管宫权的怎么会注意不到?
李氏和张氏看来是有在皇后的病情里掺了一脚的,皇后当年做的终究是反噬到她自己身上了。
帝后两人商定好之后,胤禛就下旨大封妃嫔了。钮钴禄氏成了熹贵妃,年氏成了兰贵妃,乌雅氏、小乌拉那拉氏、耿氏分别成了谦妃、文妃、裕妃,李氏和张氏的位分没变。
后宫妃嫔晋封的事,让宋玉瑶又得了不少好感。至于齐妃李氏和懋贵人张氏,不知道是心虚还是怎么样,倒是也看不出太多不满。
转眼雍正十年又来了,二月里,耿氏的十三公主出嫁了。十三公主没有抚蒙,嫁到了西林觉罗家,额驸的阿玛是胤禛重用的云贵总督鄂尔泰。
这让耿氏心里好过了不少,总算两个公主中还有一个能留在身边。西林觉罗氏虽然是本朝才显贵的,比不得十公主、十二公主嫁的郭络罗氏、马佳氏发达已久,但是皇上现在正重用鄂尔泰大人,西林觉罗家的兴盛已经可见,也是不错的。
这次十三公主的婚事,也是宋玉瑶安排内务府给操办的,办得很是盛大,倒是又得了耿氏不少好感。
不过,宋玉瑶操办得也并不都是喜事。太后的年纪大了,身子有些不太好了,从四月初开始,病了两个月,到了五月底的时候,还是去了。作为儿媳妇,宋玉瑶操办了这一场丧事。
远在西北的瑞儿,也回来奔丧了,大军暂时陈兵不动。宋玉瑶再次见到了好久不见的儿子,他黑了,也瘦了,但是眼神也坚毅了。这让宋玉瑶觉得有些心疼,但也有些欣慰,儿子在她看不到的地方已经长成了一个顶天立地的汉子了。
朝朝也回来了。这几年朝朝和额驸一起在青海发展得不错,开垦农
田因地制宜地种植青稞、小麦、马铃薯、蚕豆、油菜、枸杞等农作物,做得有声有色。
她组织人在那边建造牧场种植牧草,养殖青海骢、河曲马、牦牛、藏羊等,畜牧业也发展得有声有色。
在朝朝和额驸的治理下,青海的经济这几年已经逐渐繁荣了起来,民心也渐渐归拢了。朝朝这个从京城来的文惠公主,在青海的民心极高。
在西藏,朝朝这位文惠公主也有一定的影响力,除了让藏民种植西藏本土的农作物之外,她还把宋玉瑶玉米也引种过去了。
另外,她也在藏地进一步发展牦牛、藏羊、藏猪、藏鸡等的养殖。西藏的经济也逐渐发展了起来,民心也逐渐安定了。
朝朝这个文惠公主,现在也成了大清继恪靖公主外的另一个海蚌公主,权倾西藏、青海两地。
青海办事大臣自不必说,这是她的额驸,朝朝驯夫有道,额驸自然是对她尊重有加的。
西藏的驻藏大臣,也需要定期向朝朝问安,在很多事情上除了胤禛这个皇帝外,也要听朝朝这个文惠公主的建议。朝朝终于也实现了她的梦想。
看着意气风发的女儿,宋玉瑶心里感到欣慰。
“额娘,女儿回来了。”看着并没见多少衰老、比以往更加雍容几分的额娘,朝朝的眼里闪过一丝思念,声音有些哽咽。
“回来就好,回来就好!”宋玉瑶紧紧地抱住了女儿。
“孙儿给郭罗妈妈请安!”在母女两人情绪平缓了一些之后,已经长成大小伙子的清格勒也给宋玉瑶请安。
“儿子给额娘请安。”已经十岁的阿拉木也赶紧给好久不见的额娘请安。
这也并非是阿拉木这几年第一次见朝朝这个额娘,朝朝这几年其实也是有回来探亲的,不过每次在京里待得时间并不算久,也就一二个月,见得并不是太多就是了。
宋玉瑶和朝朝两人自是都赶紧应了,亲人间好一番嘘寒问暖,叙了一番别情。
太后的丧事在宋玉瑶和胤禛的操办下,逐渐办完了,在西北还有大军要指挥的瑞儿,就先回了西北。
朝朝倒是在京城多待了一段时间,一直到太后的丧期过了百日才走的,随着青海、西藏两地逐渐安定下来,朝朝现在倒是能在京城多待些时间了。
这次,朝朝也把阿尔木带走了,她想把阿尔木带到青海那边去历练历练。宋玉瑶并未阻拦,温室里养不出雄鹰来,阿尔木跟着朝朝夫妻两个去历练一下也挺好。之前是阿尔木小,不方便跟着去,现在他也该跟在父母身边了。 ↑返回顶部↑
李氏和张氏看来是有在皇后的病情里掺了一脚的,皇后当年做的终究是反噬到她自己身上了。
帝后两人商定好之后,胤禛就下旨大封妃嫔了。钮钴禄氏成了熹贵妃,年氏成了兰贵妃,乌雅氏、小乌拉那拉氏、耿氏分别成了谦妃、文妃、裕妃,李氏和张氏的位分没变。
后宫妃嫔晋封的事,让宋玉瑶又得了不少好感。至于齐妃李氏和懋贵人张氏,不知道是心虚还是怎么样,倒是也看不出太多不满。
转眼雍正十年又来了,二月里,耿氏的十三公主出嫁了。十三公主没有抚蒙,嫁到了西林觉罗家,额驸的阿玛是胤禛重用的云贵总督鄂尔泰。
这让耿氏心里好过了不少,总算两个公主中还有一个能留在身边。西林觉罗氏虽然是本朝才显贵的,比不得十公主、十二公主嫁的郭络罗氏、马佳氏发达已久,但是皇上现在正重用鄂尔泰大人,西林觉罗家的兴盛已经可见,也是不错的。
这次十三公主的婚事,也是宋玉瑶安排内务府给操办的,办得很是盛大,倒是又得了耿氏不少好感。
不过,宋玉瑶操办得也并不都是喜事。太后的年纪大了,身子有些不太好了,从四月初开始,病了两个月,到了五月底的时候,还是去了。作为儿媳妇,宋玉瑶操办了这一场丧事。
远在西北的瑞儿,也回来奔丧了,大军暂时陈兵不动。宋玉瑶再次见到了好久不见的儿子,他黑了,也瘦了,但是眼神也坚毅了。这让宋玉瑶觉得有些心疼,但也有些欣慰,儿子在她看不到的地方已经长成了一个顶天立地的汉子了。
朝朝也回来了。这几年朝朝和额驸一起在青海发展得不错,开垦农
田因地制宜地种植青稞、小麦、马铃薯、蚕豆、油菜、枸杞等农作物,做得有声有色。
她组织人在那边建造牧场种植牧草,养殖青海骢、河曲马、牦牛、藏羊等,畜牧业也发展得有声有色。
在朝朝和额驸的治理下,青海的经济这几年已经逐渐繁荣了起来,民心也渐渐归拢了。朝朝这个从京城来的文惠公主,在青海的民心极高。
在西藏,朝朝这位文惠公主也有一定的影响力,除了让藏民种植西藏本土的农作物之外,她还把宋玉瑶玉米也引种过去了。
另外,她也在藏地进一步发展牦牛、藏羊、藏猪、藏鸡等的养殖。西藏的经济也逐渐发展了起来,民心也逐渐安定了。
朝朝这个文惠公主,现在也成了大清继恪靖公主外的另一个海蚌公主,权倾西藏、青海两地。
青海办事大臣自不必说,这是她的额驸,朝朝驯夫有道,额驸自然是对她尊重有加的。
西藏的驻藏大臣,也需要定期向朝朝问安,在很多事情上除了胤禛这个皇帝外,也要听朝朝这个文惠公主的建议。朝朝终于也实现了她的梦想。
看着意气风发的女儿,宋玉瑶心里感到欣慰。
“额娘,女儿回来了。”看着并没见多少衰老、比以往更加雍容几分的额娘,朝朝的眼里闪过一丝思念,声音有些哽咽。
“回来就好,回来就好!”宋玉瑶紧紧地抱住了女儿。
“孙儿给郭罗妈妈请安!”在母女两人情绪平缓了一些之后,已经长成大小伙子的清格勒也给宋玉瑶请安。
“儿子给额娘请安。”已经十岁的阿拉木也赶紧给好久不见的额娘请安。
这也并非是阿拉木这几年第一次见朝朝这个额娘,朝朝这几年其实也是有回来探亲的,不过每次在京里待得时间并不算久,也就一二个月,见得并不是太多就是了。
宋玉瑶和朝朝两人自是都赶紧应了,亲人间好一番嘘寒问暖,叙了一番别情。
太后的丧事在宋玉瑶和胤禛的操办下,逐渐办完了,在西北还有大军要指挥的瑞儿,就先回了西北。
朝朝倒是在京城多待了一段时间,一直到太后的丧期过了百日才走的,随着青海、西藏两地逐渐安定下来,朝朝现在倒是能在京城多待些时间了。
这次,朝朝也把阿尔木带走了,她想把阿尔木带到青海那边去历练历练。宋玉瑶并未阻拦,温室里养不出雄鹰来,阿尔木跟着朝朝夫妻两个去历练一下也挺好。之前是阿尔木小,不方便跟着去,现在他也该跟在父母身边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