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近来大理寺几乎全部人马都在为娘娘当年的遇刺下毒案忙碌,这位薛寺正寻常是没有资格上朝的。
  今日第一次见这位皇后,他涌出很多念头,最终还是吃劲克制压了下来,避免节外生枝。
  坊间这几日突然冒出更多流言蜚语,他的顶头上司赵叡未经领命即迅速查出,是苏日娜走时故意找人散布的。
  晨间一道皇命,九十九个造谣者枭首于三牌楼外,尸身七日内不得收敛。
  施无为摇头叹气,看起来陛下势要为了这个女子,和黎民苍生作对了。
  待帝后稳坐高台,小公主一步步走到大殿正中跪向父母。
  掌印太监邓邴之清了清嗓子宣告——
  “民女秋氏,生而端慧,性秉温恭,恪修妇道,夙娴礼则。仁德后爱,卓为坤仪,今授以金册金宝,立为皇后,位陛下之侧,享万民敬仰。
  自今日起,宥免刑狱,刑部、大理寺速审在押轻罪囚徒,情可矜者,减等发落;老弱病残者,许保释就医。五品以上官员母妻,加封诰命!
  另,皇长女熙安公主子凭母贵,自襁褓之际便灵秀非常,及长,聪慧敏达,温良恭俭,德才兼备。今册熙安公主为皇太女,钦此——”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皇后千岁千千岁!恭喜公主殿下,贺喜公主殿下,殿下千岁千千岁。”满殿朝臣面向龙椅三拜九叩,山呼万岁。
  “平身。”
  “谢陛下。”
  待到众臣起身,惊诧看到那个连日搅动内外朝廷不得安宁的小女子,毫无神采坐在蘅元帝的身旁,一点欢喜的神色都没有。
  有几位知道内情的大臣不约而同用目光扫视,没见到首辅身影,心里一沉。
  他们知道皇帝这些年都在想方设法让妻子与冷氏家族割席。再见须弥台上目光呆滞的皇后,不由得生出些许怜悯。
  世人总道红颜薄命,自前朝起,这帝王枕侧虽是热闹,多是王侯将相乐意献女入宫,哪怕只是女官,也要用来巩固家族稳定换几代繁华,市井百姓,是不愿送女入宫的。
  至于后宫争斗,没有哪户人家会阻止女儿争宠,纵使死了,也得压住哀伤草草埋了,有时甚至,还要谢主隆恩。
  如今过去这么多年,像是甘乾李鹤一众老臣早被温行川清除在外。有臣子想延续前朝旧俗,靠送女入宫巩固地位,都因蘅元帝对亡妻执着的思念或主动或被动地止住想法。
  如今能知道这帝王身侧坐的是旧人的官员已经不多,多数见之于君的中坚新臣,已经在心里嘀咕起:这秋氏又是何许人也?
  不过这些已然不是重点,而是:让他们敬仰乃至惧怕的皇帝,怎能让一个妇辈出现在前朝,旁听起政事!
  此刻的龙椅上,温行川一手握住冷元初的手,另一只手握拳放在膝盖上,挺直脊梁听着臣子的汇报。
  赵叡端举象牙笏板,恭敬上奏:“臣等按首辅要求,密控长江沿线,捉住四个烧纸的道士,有畏罪自尽两人,活捉两人,招供偷粮路线,是为犯边倭寇所用,趁夜色从废弃的野渡口自长江入东海到贼船。”
  满堂哗然,赵叡清咳一下,继续道:“多亏陛下英武决断,这几日在官渡民渡皆未发现粮船或是偷运,臣再请陛下准奏,十日内于官道乡路,禁运粮草木材铁砂等一应可以被倭寇窃取之要物。”
  “这怎么能行?”户部侍郎厉昇当即站出来反对,“陛下一道封锁渡口的口谕,短短三日已搅得江宁府城内商民不满,且这粮米等都是百姓必须之物,断一日,不讲江宁府,镇江府苏州府市里的百姓,去哪里买米?”
  “东南沿海战事吃紧,若是粮米被运去助了倭寇,他们命都不保,还讲什么买卖?妇人之仁!”兵部葛尚书语气不善,本想看回皇帝寻求肯定,瞧他身旁又坐着个美人,更觉气短。
  臣子们你来我往辩论,直到被皇帝一句话彻底打断思路。
  温行川问冷元初,“皇后的意思是?”
  冷元初没回应,木然看着殿门处。
  门扉被光穿透,落下来的影子抵在最后那排大臣的靴跟。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