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1 / 3)
如今,谷家村不仅有喜儿花圃,小集市也办的有模有样,邻村,像是木家村,大王村的村里人,闲来无事,也爱到谷家村逛上一逛。
有亲家在谷家村的,把家里的要卖的东西,请亲家帮着卖,多是能卖的出去。
因着谷家村的未婚配的汉子哥儿,在周边村子,越发紧俏了起来。
喜哥儿也是不知,自己开个小花圃,竟带着村里人一起挣起了银子。
午时人少的时候,趁着有空儿,和周宵一起抱着团团和圆圆去家门口的小集市逛了逛。
不逛不知道,一逛吓一跳,原来村里这般多的手艺人,李婶子的酱菜,郑夫郎的腌黄瓜,谷媒么的酸豆角,也不知到怎么做的,味道就是比喜哥儿做的要好吃。
一圈儿下来,喜哥儿买了不少的东西,李叔用稻草编的小鸟,栩栩如生,团团和圆圆俩娃看的走不动道儿。
一个五文钱,也不贵,喜哥儿便买了俩,冲李叔笑道:“李叔,若是能染上颜色,价儿肯定能卖得更高一点儿。”
李叔摆了摆手道:“太费事儿了些,喜哥儿,我这儿还有稻草编的篮子,比竹篮子轻,你看看能看得上眼不?喜欢的话,叔便宜卖你。”
喜哥儿闻言看了眼,还别说,有些篮子小巧精致,装饼子馒头,正合适。
喜哥儿买了仨,夫夫二人逛到手里的东西快要拿不下,才回了家。
顾筠刚拌好黄瓜,见状笑道:“买这么多?”
喜哥儿把手里的东西放下,道:“我都不知村里人做东西这般好吃的,特别是李婶子做的酱菜,可香可下饭了,我去的晚了,就剩一坛子了,若不然,真想多买几坛。”
“刚巧今儿中午吃凉面条,舀碗出来,配着吃。”
喜哥儿点了点头,把专门舀汤烧出来的大瓷勺擦干净,若是有水,坛子里剩下的酱菜容易坏。
“这小篮子是谁编的,怪好看的。”顾筠拿起稻草篮子,仔细瞧了瞧,做工很精细。
“李叔编的,他家以前就是靠编篮子,筐子挣银钱的,手艺很好,我瞧着好,正好买来装馒头饼子。”喜哥儿把案板上切好的面条放进沸腾着的锅里,闻言回道。
顾筠想了想道:“这篮子再编小一些,装花也好看。”
说者有意,听者也有心,喜哥儿把面条捞出来,放进装着井水的盆子里,“小爹,我觉得可以试试,说不准有人喜欢用稻草篮子装花儿呢。”
顾筠点了点头,帮着把面条拌好,周宵和周铭把两人准备做下酒菜的猪耳朵拌了出来。
“还别说,这酱菜确实好吃。”顾筠尝了一口道。
“喜哥儿笑道:“等明儿李婶子再出摊儿,我再买坛子来。”
吃过午食,喜哥儿洗好碗筷,便去寻了李叔,先定了二十个稻草篮子,把大小和他比划了一番,直到李叔点头表示知晓了。
李叔也是没有想到,这刚摆摊儿一日,大生意便来了。
等喜哥儿回去,摊子也不摆了,不管一旁的村里人羡慕的眼神,收拾收拾,回家做篮子去了。
周家门口的小集市越发井井有条了起来,吃穿用玩啥都有,村里人或多或少的都挣了些银子。
等李叔那边的稻草篮子拿过来,喜哥儿刚拿去花圃的棚子那儿,就被来的镇上的人给围了起来。
“喜哥儿,这是何物?也是装花的?”
喜哥儿点了点头,去花圃剪了花朵小的花儿来,按着小爹教的暖色调,插了一篮子色彩鲜艳的花儿出来,熟料刚做好就被买走了。
“这看着比瓷瓶,多了几分田园气息,好看。” ↑返回顶部↑
有亲家在谷家村的,把家里的要卖的东西,请亲家帮着卖,多是能卖的出去。
因着谷家村的未婚配的汉子哥儿,在周边村子,越发紧俏了起来。
喜哥儿也是不知,自己开个小花圃,竟带着村里人一起挣起了银子。
午时人少的时候,趁着有空儿,和周宵一起抱着团团和圆圆去家门口的小集市逛了逛。
不逛不知道,一逛吓一跳,原来村里这般多的手艺人,李婶子的酱菜,郑夫郎的腌黄瓜,谷媒么的酸豆角,也不知到怎么做的,味道就是比喜哥儿做的要好吃。
一圈儿下来,喜哥儿买了不少的东西,李叔用稻草编的小鸟,栩栩如生,团团和圆圆俩娃看的走不动道儿。
一个五文钱,也不贵,喜哥儿便买了俩,冲李叔笑道:“李叔,若是能染上颜色,价儿肯定能卖得更高一点儿。”
李叔摆了摆手道:“太费事儿了些,喜哥儿,我这儿还有稻草编的篮子,比竹篮子轻,你看看能看得上眼不?喜欢的话,叔便宜卖你。”
喜哥儿闻言看了眼,还别说,有些篮子小巧精致,装饼子馒头,正合适。
喜哥儿买了仨,夫夫二人逛到手里的东西快要拿不下,才回了家。
顾筠刚拌好黄瓜,见状笑道:“买这么多?”
喜哥儿把手里的东西放下,道:“我都不知村里人做东西这般好吃的,特别是李婶子做的酱菜,可香可下饭了,我去的晚了,就剩一坛子了,若不然,真想多买几坛。”
“刚巧今儿中午吃凉面条,舀碗出来,配着吃。”
喜哥儿点了点头,把专门舀汤烧出来的大瓷勺擦干净,若是有水,坛子里剩下的酱菜容易坏。
“这小篮子是谁编的,怪好看的。”顾筠拿起稻草篮子,仔细瞧了瞧,做工很精细。
“李叔编的,他家以前就是靠编篮子,筐子挣银钱的,手艺很好,我瞧着好,正好买来装馒头饼子。”喜哥儿把案板上切好的面条放进沸腾着的锅里,闻言回道。
顾筠想了想道:“这篮子再编小一些,装花也好看。”
说者有意,听者也有心,喜哥儿把面条捞出来,放进装着井水的盆子里,“小爹,我觉得可以试试,说不准有人喜欢用稻草篮子装花儿呢。”
顾筠点了点头,帮着把面条拌好,周宵和周铭把两人准备做下酒菜的猪耳朵拌了出来。
“还别说,这酱菜确实好吃。”顾筠尝了一口道。
“喜哥儿笑道:“等明儿李婶子再出摊儿,我再买坛子来。”
吃过午食,喜哥儿洗好碗筷,便去寻了李叔,先定了二十个稻草篮子,把大小和他比划了一番,直到李叔点头表示知晓了。
李叔也是没有想到,这刚摆摊儿一日,大生意便来了。
等喜哥儿回去,摊子也不摆了,不管一旁的村里人羡慕的眼神,收拾收拾,回家做篮子去了。
周家门口的小集市越发井井有条了起来,吃穿用玩啥都有,村里人或多或少的都挣了些银子。
等李叔那边的稻草篮子拿过来,喜哥儿刚拿去花圃的棚子那儿,就被来的镇上的人给围了起来。
“喜哥儿,这是何物?也是装花的?”
喜哥儿点了点头,去花圃剪了花朵小的花儿来,按着小爹教的暖色调,插了一篮子色彩鲜艳的花儿出来,熟料刚做好就被买走了。
“这看着比瓷瓶,多了几分田园气息,好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