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之下 第187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明不详离开少林七年,这次回来却只停留了七天。虽然觉见方丈特地为他留了一间僧房,甚至允他自由参阅上堂武学,明不详仍在觉空回到少林前便已离开。
  他在文殊院协助复原经文,口诵读过的经书供经僧抄写,一字未漏,觉云首座巴不得他长住下来。
  此时武林上有些消息已经传到,说的是武当出了叛徒,偷走了玄虚掌门的太上回天七重丹。拔舌菩萨觉广冷笑道:“也是武当该有此劫,偷走丹药这人真是造了大孽。”这话明着读,说的是丹药被偷是武当的损失,可少林向来不信丹药一说,这就让这话有了另一层意思:“没让玄虚早点死,还真是武当的劫数。”当然,你若问觉广,他只会笑着说你多心了,他是感叹玄虚老道功亏一篑呢。
  另一桩事是觉见方丈,自从他与明不详见过面后,这七天便未再召见任何人,除了送斋菜的杂役僧人外没人见过他,杂役僧人也只是将饭菜放在门口,并未亲见方丈。
  七天后,明不详临走前,觉见再次召见了他。这一次他们从午时聊到子时,没人知道他们聊了些什么。子时过后,明不详离开大雄宝殿,也离开了少林。
  觉见方丈再次出现在众人面前时,足足瘦了一圈,那七天就像七年似的,让他更显老态。然而他精神矍铄,神采飞扬,又像是年轻了七岁一般。
  等明不详下次回到少林时,少林已经变了。
  那并没经过太长时间。
  ※※※
  李景风、杨衍和明不详三人在武当山下分道扬镳,杨衍回到丐帮,明不详要往少林,都是回到故乡,唯有李景风要前往嵩山。
  少嵩之争后,嵩山派弃了原本的中岳庙,迁至济南泰山,取代了原本泰山派的基业。嵩山泰山两派长期姻亲,向有“嵩泰不分家”的说法。
  李景风从武当往东北走,经南阳、郑州、开封、泰安,即可抵达济南。至于明不详,若走陆路回少林,那是在郑州与李景风分手,转往少林寺去,然而彼时他伤势未痊愈,又在武当露了脸,怕生枝节。
  “我伤还没好,走陆路颠簸。”明不详当时这么说,“走水路好些。”
  丹江离武当简直不能更近,同样到了郑州下船再去少林寺,就这样,三人在武当分别。此处距离少林地界不远,杨衍给李景风指了条小路,那是久居武当的人才知道的小径,早上出发,在边界附近住个一晚,隔日午后便能抵达南阳。
  一路行来无事,李景风放辔缓行,在驰道上东张西望。丹江是汉水船运要道,往来车辆自然多,有些车队拖拽个二三十辆马车,声势甚是浩大。李景风看了半天,觉得无聊,照着杨衍的指示从驰道转入小路后便见不着车辆。武当治安差,不是熟悉的道路宁可绕远也不走小径,李景风走着走着,见前方有一辆双驾马车,后头还跟着一匹马,马上汉子佩着刀,瞧着便是保镖模样。
  这小径不算太窄,沿途也无拦路关卡,能容马车行进,但两侧长满及腰芒草,要抢过马车却是不能。李景风心想,这双驾马车怎地不走大路,偏偏走这小路,这不是挡道吗?
  这条小路不过十余里长,他也不心急,隔着约摸七八丈的距离缓缓跟在马车后头。过了会,那马车忽地加快了些,李景风便也加快跟上。
  又过了会,马车忽地又慢了,李景风便也放慢,忽又见前面马车停下,李景风便也勒马等待。前头几人交头接耳一番,骑着马的保镖回头喊道:“后面的,你跟这么紧想做啥?”
  李景风心想,这还差着七八丈,哪里紧了?于是喊道:“这算跟得紧吗?”
  那保镖道:“都能听见我说话了,还不紧?”
  李景风心下怪道:“你喊这么大声,我当然听得见。”口中仍道:“那我慢些好了。”
  保镖点点头,道:“这样好,最好别让我瞧见你。”
  李景风心想:“这路又不是你开的,还不许被你瞧见?”他不想生事,只应了声“好”,放慢了马,等差了四五十丈距离,这才跟上。
  没想走没多久,前头马车又停,李景风也跟着停下,那骑马的保镖掉转马头跑了来,喊道:“还是近了!”
  李景风讶异道:“这都差着四五十丈了,还近?”
  那保镖道:“瞧得见你都算近!”
  李景风愠道:“就这么一条路,我还能躲哪去?”
  那保镖道:“这是你的事!你要再跟这么紧,休怪爷不客气!”
  李景风只得道:“行,都行,你们走先。”
  可李景风目力极好,所谓对方看不见的距离实在难以拿捏,他在路头搞不好都能看见路尾,只得估摸着对方走出百余丈外,这才骑马跟上。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